撰文:李永弟
陈卡琳是我青年时代的朋友,当时她在画中国画。1978年文革结束恢复高考后,我考上大学读书去了,我们就断了联系,一晃就是四十几年。
去年底,我从工作的地方搬家到成都,通过朋友的联系,得知她现在成都小有名气,吃惊之余,便萌发了去拜访她的想法。
那天,和画家王永相邀,拜访了陈卡琳的画室。她的家,除了卧室厨房之外,客厅以及其他房间都堆满了油画及画框。她画油画的地方并不大,除了一张桌子和一个高高的画架外,供她转身画画的地方大约也只有二三平米。条件之简陋不禁让人感叹唏嘘之外更增赞叹和佩
纵观陈卡琳的油画,感觉她的画风灵动洒脱奔放,犹如音符跳跃高低曲折节奏鲜明不同凡响,比如她的“向日葵”系列就是如此。她的“向日葵”不同于梵高的向日葵,她的向日葵看起来其貌不扬然却充满对生活的抗争和对生命的珍重,这是她透过向日葵的外表看到的真实,而不是我们平常看到的向日葵。从这点来说,她看到的是事物的本质而不仅仅是外表,她的画,是对向日葵精气神的最好诠释,是人生价值的真实体现。
卡琳的画,不囿于客观现实对自己的束缚,而是她对生活真实的一种感悟和升华。这一点也可以从她的人物系列中看到端倪。
她画的人物画,除了追求人物的“像”之外,更多的是追求一种感觉和表现人物精神状态的东西。无论是静雅娴淑的女子,还是学者风度的教授;无论是出征待发的战士,还是市井闲聊的茶客,她都是画什么像什么。这里的“像”,当然不仅仅限于外表。因此,她的画,当你细细品味的时候,你可以感觉得到,仿佛这些人物就在我们身边,就是我们身边的这一个和那一个,他们就是我们身边的一员。
卡琳的风景,同样也很精彩。她笔下的风景,大胆夸张而不失真,色彩鲜艳而不媚俗,掌握得可谓恰如其分。比如她的这幅《小巷》,午后的阳光透过小巷的瓦房斑驳照在地上,显得宁静和安详。小巷的天空,明黄暗绿相交,色彩丰富而有变化,小巷房屋之间杂乱的电线,在阳光的照射下呈现出一根根亮的线条,仿佛上面的蜘蛛网也在阳光下微微颤动……
又比如她的《雨后小桥》,整个基调为灰色,灰色的天空,灰色的瓦房,灰色的小桥,但这些灰色却充满变化而不重样。在这片灰色的笼罩中,天空似乎又开了个天窗,依稀的阳光又温柔地洒在小桥和树梢,此时小雨尚未停息,桥上雨水的反光、让你感到川西坝子小镇的湿润和平静。
卡琳的画,初看就是这样平淡无奇,然细细品味,却意味深长。她的画,大多都是日常生活的所见,大多都是身边随处可看的场景。然而,能把大家都耳熟能详的东西表现出来,且又不仅仅是生活之所见,这就需要一个概括提炼的功夫,需要一双对生活观察的慧眼。罗丹说过:生活中处处都有美,而我们缺乏的只是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对生活美的发现,乃是十年磨一剑的执着和追求,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努力!
如今,卡琳仍在继续着自己的目标,仍在继续着自己的努力,我们期待,当春暖花开百花开放的那个时节,文苑大花园中最灿烂的那一朵,也许就是卡琳的这一朵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