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安健
1959  出生于重庆
1982  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77级油画系,获文学学士
现居四川,四川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重庆美术协会第一届油画艺术委员会委员
 
主要个展
2019  见证交通茶馆——陈安健个人作品展纪,了了•艺术传播机构,成都,中国
2018  见证交通茶馆——陈安健个人作品展,坦克库•重庆当代艺术中心,重庆,中国
2011  “茶关世象”陈安健《茶馆系列》油画作品展,了了•艺术传播机构,成都,中国
2000  陈安健“茶馆•岁月•人生”油画作品展,上河会馆,昆明,中国
 
主要联展
2019  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油画作品展进京作品展,中国美术馆,北京,中国
2019  向人民汇报——重庆市美术作品迎春展览•2019,重庆美术馆,重庆,中国
2019  2018浓园年度展,成都浓园国际艺术村,成都,中国
2018  “在地与间离”重庆首届油画双年展评委提名奖,重庆美术馆,重庆,中国
2018  中国精神——第四届中国油画进京展,中国美术馆,北京,中国
2018  2017浓园年度展,成都浓园国际艺术村,成都,中国
2018  向人民汇报酉戌丰年——重庆市美术作品迎春展,重庆美术馆,重庆,中国
2017  第四届“和声:艺术邀请展”,西南民族大学高小华美术馆,成都,中国
2017  “黔风渝韵”贵阳重庆美术名家作品交流展贵阳展,贵阳市美术馆,贵阳,中国
2017  第九届中国体育美术作品展,天津美术馆,天津,中国
2017  “时代质感”四川美术学院作品展,中国美术馆,北京,中国
2017  首届全国美术教育教师作品展,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重庆,中国
2017  第六届重庆市美术作品展三等奖,重庆美术馆,重庆,中国
2016  全国工业美术作品邀请展,重庆当代美术馆,重庆,中国
2016  2016浓园年度展,天艺•浓园艺术博览园B区,成都,中国
2016  “黄桷游艺”百名画家九龙半岛写生作品展,重庆美术馆,重庆。中国
2016  中国精神——第四届中国油画展之真像——当代中国写实油画的新发展研究展全国巡展,山东美术馆、西安美术馆、武汉美术馆、包头美术馆、中国油画院,中国 
2016  全国艺术硕士美术指导教师优秀作品巡展,罗中立美术馆,重庆,中国
2016 “回声”四川乡土绘画名家邀请展,巢艺术中心,成都,中国
2016  2015浓园年度展,浓园国际艺术村,成都,中国
2015  “从解放碑到宽巷子”成渝美术双百名家双城展,四川美术馆,成都,中国
2015  “流变与共在”中国新现实绘画,达巴索古堡,佛罗伦萨,意大利
2015  2014浓园年度展,浓园国际艺术村,成都,中国
2014  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提名奖,中国美术馆,北京,中国
2014  第五届重庆市美术作品展暨第十二届全国美展重庆选送作品展(油画),重庆当代美术馆,重庆,中国
2014  “今日有约”四川省对外文化交流中心成立三十周年国际当代油画 雕塑作品展,文轩美术馆,成都,中国
2014  “成渝影响”美术作品学术交流展,重庆美术馆,重庆,中国
2014  “云中蜀歌”川人蜀情艺术家林茂 陈安健双个展,北京时代美术馆,北京,中国
2014  “乡土•伤痕•西南魂”四川美院作品展,台湾国立历史博物馆,台北,中国
2013  庆祝2013年国庆•重庆市美术作品展优秀奖,重庆当代美术馆,重庆,中国
2012  第四届体育与艺术大赛,中央美院美术馆,北京,中国
2012  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北京,中国
2012  “老裹裹”群展,了了•艺术传播机构,成都,中国
2012  首届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油画版画精品展,美林美术馆,广州,中国
2011  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重庆市美术作品展览优秀作品奖,重庆美术馆,重庆,中国
2011  第五届成都双年展“再现写实•架上绘画”展,新会展中心,成都,中国
2010  “油画艺术与当代社会展”中国油画展,中国美术馆,北京,中国
2009  “川美新写实”前进美院•师生作品联展 ,今日美术馆,北京,中国
2009  “相约”当代油画人物作品展,S.O艺术空间,成都,中国
2008  2008第三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中国美术馆,北京,中国
2007 “1976-2006乡土现代性到都市乌托邦”四川画派学术回顾展,中外博艺画廊,北京,中国
2004  中法“彼此”文化艺术交流展
2004  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优秀作品奖,中国美术馆,北京,中国
2003  携手新世纪——第三届中国油画精选作品展,优秀作品奖,中国美术馆,北京,中国
2002  四川美术学院77、78级学术回顾展,四川美术馆,成都;重庆美术馆,重庆,中国
2000  “研究与超越”中国小幅油画大展,中国美术馆,北京,中国
 
视频访谈 更多
艺术手记 更多
· 我的茶馆
· 广角镜里平凡的美
相关评论 更多
·  流逝的心灵史
·  艺术并不高于生活——陈安健交
· 地方与画家 ——读陈安健《茶馆
·  茶馆中的岁月人生——观陈安健
· 零度戏剧——陈安健《茶馆》系列
·  市井的图像生命的挽歌——陈安
艺术家服务热线 
阿特网邮箱:
artinfo@ccartd.com
《中国当代艺术文献》邮箱:
art@ccartd.com
《中国女性艺术》邮箱:
artist@ccartd.com
《中国她艺术》邮箱:
artstsudio@ccartd.com
脸书Facebook:shao qi
推特Twitter:@art63312666
油管YouTube:qi shao
照片墙Instagram:ccartd
微信:artccartd
电话: +8610 52336201
流逝的心灵史>>
水天中
 
这是以一组以老茶馆为背景的油画作品,陈旧的茶馆和“陈旧的”茶客在那里喝茶,聊天,下棋,打牌,嬉笑,打瞌睡,或者想自己的心事。画家陈安健家边上就有一个茶馆,它是重庆成百上千茶馆中极其平常的一个。正如他所说,那是“熟悉到这么也想不起来”的“视若无睹”的邻居,直到他四十岁上下才“发现”了它。这一发现使画家全身心融入其间,他与不同来历的人们在这座陈旧的茶馆里相遇,出现难以名状的精神共鸣。这对于一个艺术家或者一个诗人并不奇怪,但他不止于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喟,而是忽发奇想:他要留住眼前的一切:首先留住即将被大拆大改的茶馆,接着留住茶馆里游动的阳光和阴影,留住茶水的蒸汽和漂浮的灰尘,留住老茶客的喜悦、忧虑或者木然的表情。他真的这样做了,费尽心血说服有关部门让交通茶馆保持旧貌,为此他做出一项被许多人认为自找麻烦的保证——他将以一己之力承担交通茶馆营运中的亏损,而他欣然毅然将重担肩起。也许不少朋友认为他是想留住一方绘画创作的基地,其实深层的动力来自画家对乡土历史,对与其相通的心灵历史的留恋。
从20世纪结束的那一年开始,陈安健画出一幅又一幅取材于老茶馆的油画作品。重庆和北京的美术家在他的作品前,往往产生某种震动和怀疑——艺术上传统与现代的纠结。究竟是某种往昔生活的记忆,还是现实剧变的思虑?究竟是演练传统写实技法的极致,还是要探索现代社会群体的心理空间?人们的思忖不是无的放矢,陈安健正是在错综复杂的内心和外界矛盾中画出了茶馆系列作品。而这种难以定义的创作态度和作画方式,也正是《茶馆系列》使人一唱三叹,回味无穷的艺术基础。
这一组系列绘画作品有统一和不变的环境与背景,那就是日趋破败的老茶馆。在这座仿佛可以感觉到梁柱门窗朽烂折裂的有限空间中,日光从门窗和缝隙中倾泻流动,泡茶的盖碗牵住不同相貌的茶客,沸水从细长的壶嘴射入茶碗。有嘴无心或者有心无嘴的茶客各行其是,自得其乐。这里没有基于身份的矜持和居高临下的深沉,即便有颓丧和无聊,有老不正经的玩闹,也不会遭人白眼或者面临干涉,这正是他们不舍寒暑流连忘返的一大原因。
从人物身份看,画家描绘的人物主要有几种类型——脱离了(或者失去了)职业而还可以自由走动的老人,没有太多拖累而可以到茶馆散心的家庭妇女,以及来历不明的彷徨者。当然,画面上还有时时出现的年轻姑娘,她们的出现成为衰败的环境和衰老的人们的对照。虽然青春正在被衰老浸染,就像画家钟爱的茶馆在时光之流中终将消失一样。画家显然在她们身上倾注了少有的纯情,而未安排太多的戏剧性。也许他是以这样的对照,突出与衰老同构的穷极无聊。
说到处处可见的戏剧性,这似乎是茶馆系列作品的串连线索。陈安健觉得茶馆是“人生的舞台”,这种舞台感(或谓戏剧场面)使其中有些作品极富趣味性而淡化了绘画性。长期体验观察这个茶馆的陈安健,显然见过太多使他沉思、微笑、皱眉或者惊讶的戏剧性场面。他不一定赞赏,不一定掌握其来龙去脉,但让他难忘。他可以推断他们的社会境遇,进而分派以适当的角色;他可以想象这些人的过去和未来,藉此规定了他们的角色类型,于是我们在画面上看到那些老茶客展开符合其身份逻辑的“快闪”行动。
从1999年的茶馆到2007年的茶馆,我们可以看到画面从明朗趋向沉静——从环境光照到人物神情都变得深暗了,这当然是画家内心的变化,是他对交通茶馆内外世情感受的变化。2014-2017年间接连出现“老夫聊发少年狂”式的戏谑,许多细节提醒观众,古旧的茶馆并不是与世隔绝的文化孤岛。从《莫言的粉丝》、《诺贝尔》,上升到《风风车》。拉下了“长辈”面具的老人们抓住时尚信息,寻求并制造盖碗茶之外的微小狂欢。接踵而至的《黄狗》、《珠珠梦》和《时事报道》便潜入孤独的魂灵,他们在喝茶、嬉笑、摆龙门阵和发呆之外依然保留着自己独有的梦,哪怕它是使人伤感使人绝望而且半醒半睡的梦。《沉香》、《老周的珠珠梦》以及《红衣姑娘》等,它之值得画家在它周围留步,是因为它绝对不是集体的梦,它属于做梦者个人。在孤独的做梦者边上,我们看到了一组头像,从2003年的“老人头”到2017年以茶碗为视点中心的头像。画家试图绕开茶馆的喧闹,一窥茶客个体的内心世界,在这里我们既感受到画家内心平静柔和的一面,也尝到一些消逝的辛酸,即便往事不堪回首,人们依然活下来并且在热茶的氤氲中品味剩余的人生。岁月侵蚀没有使个性消融,反倒添加了视觉丰富性。而近年的《红墙恋》和《凉风》,则渗入超现实冷风,这提示我们注意观察画家风格趣味的变异趋向。
对当代中国社会生活有广泛接触的人,可以清楚地感知陈安健作品中的茶馆(包括那些戏剧性场面)确实是对城市底层生活的真实写照。画家不但观察底层的个体,而且观察他们的生命空间——还保有自由选择和个人情趣的社会空间。久居城市的人可能对作品中的人物,对他们的行为和他们流连忘返的环境感到诧异,而对于熟知这种茶馆的人来说,陈安健所关注所表现的确实是“习闻常见”的人和环境,它比那些昂扬玄奥的题材更加接近现实。
再过五十年或者一百年,当全新的一代人在“中国梦”苏醒之后的城市里成长起来,走过交通茶馆旧址的时候,交通茶馆这样的房屋连同里面的人很可能荡然无存。而陈安健的《交通茶馆系列》将成为人们探讨那个“遥远”的,早已逝去的“今天”的心理-视觉依据。彼时的观众也许会思索,在交通茶馆里流连的男女曾经有过什么样的青春,他们有过“正史”文本记载的那样高瞻远瞩满怀激情吗?他们是从哪里走进茶馆,又是从茶馆走向哪里?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投稿热线 | 招聘信息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客服电话 010-52336201   邮箱 art@ccartd.com   QQ 729738158
京ICP证 13004709 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528号
Copyright 2008-2017  阿特传媒(北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