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军琪
1963 出生于湖北武汉
1995 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
现居北京
主要展览
2023“2022-南田秀逸——全国中国画作品展”
2023“江山如此多娇——2023中国艺术名家米兰新春画展&国韵文化年度艺术家颁奖典礼”,意大利米兰中国文化中心
2022“东京国际艺术沙龙展”
2022“第十五届韩中国际书画交流展”并被韩国官方收藏,韩国美术馆
2022“第十五届日本国际书画展”获“国际书画奖”,日本东京都美术馆
2021 央视书画频道“陈军琪国画作品展播”
2020“中国人民银行庆祝中国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美术展”荣获一等奖
2020“中国梦•劳动美”第七届全国职工美术作品展优秀奖
2011 第三届亚洲艺术博览会,北京
2010 中外绘画艺术交流展,北京
2010 抱朴守真——中国金融美术家精品展,北京
2010 宋庄——洛杉矶美术交流展,北京
2009 东方禅悟——油画双人展,参加第二届亚洲艺术高端市场博览会,北京

2009 和平印象首届华人艺术名家邀请展,北京
2009 悟道之旅——油画个人展,在俄国圣彼得堡市政厅展出,俄国
2009 悟道之旅——油画个人展,北京

2008 特邀“牵手残疾人走进残奥会—中国当代画家作品展”,北京
2003 让世界充满绿——迎奥运全国书画联展,北京
1994 中国第二届油画展,北京
1991 湖北省庆祝建党七十周年美术展,湖北
1989 湖北省第六届美术展,湖北
1988 湖南省第二届油画展,湖南
 
 
视频访谈 更多
艺术手记 更多
相关评论 更多
· 骨法用笔设苍茫 随类赋采作气韵
· 彩墨交融,浑然中西——评陈军琪
艺术家服务热线 
阿特网邮箱:
artinfo@ccartd.com
《中国当代艺术文献》邮箱:
art@ccartd.com
《中国女性艺术》邮箱:
artist@ccartd.com
《中国她艺术》邮箱:
artstsudio@ccartd.com
脸书Facebook:shao qi
推特Twitter:@art63312666
油管YouTube:qi shao
照片墙Instagram:ccartd
微信:artccartd
电话: +8610 52336201
彩墨交融,浑然中西——评陈军琪与他的中国画艺术创作>>

李文雅

 

一、前言
 
艺术反映时代,时代造就艺术,每一个时代都有它的大艺术家。他们从历史中走来,传承艺术精髓,不断发扬光大;他们从人民中走来,记录岁月变迁,贴近社会创作;他们从生活中走来,弘扬审美价值,传递真善美。陈军琪先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大艺术家,他的笔下尽情地记录着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无论是祖国大好山河,还是人民幸福生活;无论是大自然的美景,还是人类生活的一角,都在他的艺术中淋漓尽致地表现,陈军琪先生用艺术赋予它们以魅力和美感,精彩、传神地描绘着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在文化自信的号召不断引领当代画家勇攀艺术高峰的今天,让中国画这门古老的传统艺术焕发新的魅力是有着深远意义的。
 
二、才华横溢、厚积薄发
 
陈军琪先生自幼酷爱绘画,主要擅长国画、油画、摄影及平面设计。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现工作居住于北京。陈军琪先生说:“我从小生活在祖国文化根基深厚的武当山地带,在那里度过了人生重要的童年和少年时代,也烙下了对中国文化的印记。本着一种去了解、去发现的不断探索的心态,在我的作品中总会体现出这种道文化思想。”在这样的机缘之中,他获益良多。
 
对绘画艺术的探索中,陈军琪先生总是积极地吸收中国画种、流派的精华。他的艺术思想强调当代现实生活的真实感受,以中国传统文脉为主,追求诗、书、画合一,又融合了西方的造型理念,是位锐意进取极具收藏家青睐的中国当代画家。
 
几十年来,陈军琪先生在艺术创作上激情涌发,笔耕不辍,取得了骄人的成绩。陈军琪先生能在当代画坛占领如此高的地位,除了他确实才华横溢,更为主要的还是厚积薄发。自小文化根基深厚的环境、丰富的人生阅历,加上自己不断的努力和积累,他的成功是经过西画和国画的双重磨练和洗礼的,这其中有道不尽的艰辛和险阻,精诚所至自不待言。宋代朱熹说“剥皮、去肉、见髓”之法,在陈军琪先生数十年的艺术创作实践中得到验证了。
 
三、画路宽广、题材丰富
 
古人论画说:“世间妙景纯任自然,人欲肖形全凭心运。造化在手,心运无穷,独创一家,乃为上品。”笔者认为,在当代中国画坛,优秀的画家他的作品应该是中国的、民族的、时代的、个性的,如果具备了这些,那么他还应该是世界的。画家一方面要认真学习和继承传统绘画技巧及文化精神,同时还需注入时代气息和思想情感,才能创作出既传承中国画传统又富有时代感的作品,并建立他人无法替代的绘画语言。
 
陈军琪先生开拓了中国画的视野,拓宽了画路,丰富了题材。他在绘画上涉猎的范围很广,山水、花鸟、人物都擅长,写意也非常精湛。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坚持不懈的写生是建立自我艺术风格的重要出路。基于这一点,多年来,陈军琪先生经常外出写生,他常到京郊太行,对北方雄伟的自然山川,有着较深的感受,可谓“丘壑在胸”,为其绘画创作做了深厚的生活积淀。其《苍山不老》承融荆、关、范、郭北方山水画派之气蕴,塑造凝炼深远的胸中山水气象。冬去春来,大地复苏,山间浮动着淡淡的雾气,传出春的信息。远处山峰耸拔,气势雄伟;山间泉水淙淙而下,汇入河谷,在水边、山间的人文活动为大自然增添了无限的生机。这幅画实现了可行,可望,可居,可游的理想山水。师法自然与胸怀丘壑的文人式诗意结合。此画也运用了油画的手法,物象比例层次精准丰富,于色彩中见反差。如用黄的暖色调表达清晨日照和盛世正气,以蓝的冷色调体现乍暖还寒山间溪潭,令人身临其境。
 
陈军琪先生的作品很有时代气息,从造型、构图、笔墨和色彩等方面可以让人们感受其作品中清晰的时代特征和当代意识,这是他在寻找当代中国画艺术鲜活的生命力。清初石涛就有经典之说:“笔墨当随时代。”如陈军琪先生笔下的人物画《视界》,使笔者经历了一次从视觉感受到心理体验的冲击。老人脸部的细节刻画,在充满了岁月的磨砺,凝聚了丰富的信息。老人头顶的帽子也生动的体现了少数民族的特征。特别是传神的眼神,非常准确地传达出繁复的情怀。朴实的形象和强烈的质感,准确的神态描绘与细腻的心理把握,达到了出神入化的程度。这一切都源于他自身的体会,只有真心的爱和心灵感悟才有如此意境的追寻和表达。
 
艺术创作中,发现与创造最为本质。发现生活美的闪光之处,并以新的形式给以表现,他的中国画《侗族大歌喜丰收》中衣服头饰的细节刻画中生动的描绘出侗族少数民族的特征,以及手中抱着稻谷喜悦的神情和动作更加体现出绘画时画家的观察之细。此幅画用线条和色彩来创造韵律感,中西融合的手法,色彩也可以是有感情的色彩,笔触亦是蕴含着感情的笔触,在线条与色彩的造型过程中,充分抒发这作者的内在情感,陈军琪先生用他的笔触,表达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绘画艺术的激情。
 
陈军琪先生的创作真正做到了用笔墨和色彩来体现中国画的审美价值,用笔墨来表现中国画的时代气息,用笔墨来凝聚中国画的人文气质与民族精神。在他的作品中,不论是山水还是日常生活中的人物;不论是老人,还是劳动人民;无论是雄壮的男人,还是温柔的女人,都给人以一种唯真唯美、超凡脱俗的艺术享受。
 
四、中西交融、出神入化
 
中国画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和变化历程。陈军琪先生的画作既是传统的总结和延续,又开启了一代新面貌,将西方的表现力与中国水墨画的创作推向了一个高峰。既要有西画扎实的表现力,又要把握中国文化和笔墨章法,兼容并蓄。在色彩、动势、情绪等方面的尝试,令人耳目一新。
 
 在《源》这幅作品中,试图表达中国式笔墨构建出的戏剧性与情绪张力。乌云压顶,山雨欲来,云雾在山中快速穿过,下方的流水在湍湍不绝。林木的笔墨运用与形态,异于传统山水程式,以类似素描、水彩、油画的方式建立物象,画面呈现一种特别动势,在这幅创山水画里,努力融合西方艺术表现形式,使山林之间产生戏剧性的气氛和很强故事性,既在物象之内,又在梦幻之中。
 
他的作品之一《青山依旧在 几度夕阳红》的色彩运用也颇为大胆,形成艺术视觉的对比,自然的对比,情感的对比,心境的对比。山间的云雾,流动的河水,以灵动笔墨巧妙透射出西画的科学与严谨,将所取山水意向与色彩、动势、透视融汇。主、次要分明, 运笔充满灵动感和生命力, 作品有着冲击力和震撼力。
 
陈军琪先生笔墨日臻完善,且能驭繁以静,驭简以动,使坐拥山林,殊绝气象,以心相印,以神遇焉;下笔意与心应,心与手应,笔墨相承游刃有余;则他笔下山水总有着蒸腾向上意气勃发之意。艺术语言节奏与作品情感节奏交相迸发、融合,焕发出生机蓬勃的时代气象。
 
正因为如此,陈军琪先生的中国画艺术呈现出“华丽”与“朴素”相生的审美形态。既有着西方油画的表现形式而呈现出的奢华之美,又追求事物自然本真的质朴之美,以出神入化之笔墨营造生意盎然之意象。
总而言之,陈军琪先生虽然是学院派出身的画家,长期的深入生活观察和创新实践,让他“形”由心生,“道”出本原,形成了以“内心为本”,“心灵独白”的军琪风格,并且在当代画坛上,奠定了鲜明的印记和丰碑。作为一个有眼光、勇于创新的艺术家,他主动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去汲取营养,又通过自己对油画艺术的探索,创造出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他将中国画艺术在当代推上了一种新的高度,相信陈军琪先生会在不断探索的艺术道路上,不断攀上新的艺术高峰。
 
参考文献:
[1] 万千丘壑涧清流——陈军琪山水画艺术践析, 徐瑞
[2] 精诚所至——陈军琪山水画导读,杨雍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投稿热线 | 招聘信息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客服电话 010-52336201   邮箱 art@ccartd.com   QQ 729738158
京ICP证 13004709 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528号
Copyright 2008-2017  阿特传媒(北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