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罗阿华
陈涵先生始终遵循内心,坚持自我,对生命自身保持敏锐的观照与深刻的思考,不断以新的视角探索生命的状态。
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他,成长于九十年代,成于新千年的头十年,在近十年里试图通过绘画来思考人生,渐为新一代艺术理念的践行者活跃在当下漆坛。基于此,他的精神组成具有显著的时代印记,一方面接受了相对传统的造型艺术教育,另一方面又对新的艺术理念及形态充满热情。
自然是艺术的源头。陈涵先生注重观察客观对象,强调主观性表现,笔下亭台楼阁与一草一木的风景不是客观写生,而是让创作依托写生,写生又被主观发挥,从真实物象中抽离出绘画元素,在漆板上或是巧妙排列组合,或是破坏重建,线条和色彩在画面上聚集弱化表现对象,有意把具象与抽象、表现与诗性转化成某种厚实、涌动、翻滚和光影的效果,使原本熟悉的图像转化为创作结果,提供了一种崭新或替代性的视角,营造出某种较为模糊状态,来观察世界并在其中定位自身。在拆解与重构的过程中,媒材产生了新的意义与指向,亦是对客观外在物象的主观表达,既显现不拘泥于规矩和法度,又表现出自由的挥洒和动感。
陈涵先生漆画创作对自然的洞察、理解和表现,从视觉艺术的角度来考察,向单一的写实风格提出质疑,把形式的感染力视为主观对现实景观的转化与升华,以控制观者的期待,让观者体味新图像和新视角所产生的表现魅力,以及摆脱学院艺术规则后的开放与自由。在其作品中,观者能欣赏到“外师造化”与“中得心源”的意象呈现,寻回遗失弥久的东方美学文化品格的根性。
为了使空间更具艺术性和故事性,陈涵先生试图通过漆画和漆器互补的演绎,从绘画中汲取空间灵感,探讨隐含立体与平面之间的两种维度的流变,进行二维画作的三维诠释。立体作品的奇异形态宁静而含蓄,并不试图成为某种思想的引导者,而值得放在生活中长久凝视与欣赏,仿佛这些漆器都在见证其生命的厚度,以此呈现其阶段性创作的思维走向,将他的思考分享给更多的观众,激发观众自身的思考能力。
人心是不待风吹而自落的花。山川的真魂并不在形,而是大象蕴含;匠心之外,是其对诗境、自然和自由意志的阐发,以及对于生命、自然本源与形态探索的孜孜以求,最终从这山川大地里发掘了灵魂的自我与本真,实现自身生命的叩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