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磊

1994 毕业于西南大学美术系

2000 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美教系
现居重庆,自由艺术家
 
主要展览
2018  东湖之春跨年美术作品展,成都域上和美美术馆,四川,中国
2018  杜磊车间油画个展,重庆华人当代美术馆,重庆,中国
2017  重庆市妇女书画大展,重庆美术馆,重庆,中国
2017  未来已来——全国青年艺术家展线上展
2017  云游画影——厦门金砖五国会晤油画风景作品展,水鼎美术馆,福建,中国
2017  艺术重庆名家名作邀请展,重庆商道展览馆,重庆,中国
2017  国家艺术基金纸理与色度云南现代重彩画展,云南美术馆,云南,中国
2016  第二届中国当代女子女子画会全国邀请展,上上国际美术馆,北京,中国
2016  心灵的化身——2016年中国当代女性艺术家年度巡礼展,北京豪雅得国际艺术中心/今日丹青美术馆,北京,中国
2015  重庆女子书画协会20周年画展,重庆美术馆,重庆,中国
2014  乐山双年展,峨眉美术馆,四川,中国
2013  建国64周年国庆展,重庆当代美术馆,重庆,中国
视频访谈 更多
艺术手记 更多
相关评论 更多
·  时间与记忆•凝固时代的图像—
· 在悲观里积极前行‖杜磊访谈
艺术家服务热线 
阿特网邮箱:
artinfo@ccartd.com
《中国当代艺术文献》邮箱:
art@ccartd.com
《中国女性艺术》邮箱:
artist@ccartd.com
《中国她艺术》邮箱:
artstsudio@ccartd.com
脸书Facebook:shao qi
推特Twitter:@art63312666
油管YouTube:qi shao
照片墙Instagram:ccartd
微信:artccartd
电话: +8610 52336201
在悲观里积极前行‖杜磊访谈>>

杜磊是一位勤奋而独立的画家,这些年一直潜心默默创作,她的一批令人印象深刻的油画「中国制造」系列,已经完成了多年,这批取材于她的实际生活和工作经历的作品,浓缩反映了2000年前后中国社会城市化剧烈变迁过程中的民营小企业及进城的务工人员的艰难生存状态,时隔多年后来看这批作品,更具一种历史的凝重感,它使我们重新回到即将被遗忘的社会现场片段,这对于一个快速变化动荡不定的社会是十分有意义的工作。

 
杜磊是一位敏感而细心的画家,她完全凭记忆将过去多年的工厂生活感悟进行了全景式描绘,对于她艺术心路发展及其背后的脉络,希望通过本次对话一探究竟。
 
对话人员:尹瑞林、天乙、杜磊
 
尹瑞林(以下称尹):你好杜磊,我知道你是四川美院毕业的,请先介绍一下你自己。
 
杜磊(以下称杜):你好尹兄,我曾先后毕业于西南师大,四川美术学院,毕业后任职于重庆华彩印务实业公司设计室,从而接触到印刷制造业。后与先生离职共同经营印刷厂约十年时间。现为自由艺术家。
 
尹:记得我在13年前后去看过你的作品,那时候你这批「中国制造」油画差不多进行到尾声阶段了,当时的感觉是这批绘画厚重有力,继承和发展了川美油画的一些风格手法和人文关怀传统,与当时流行的图式和画风有很大区别。请你聊聊产生这批作品的背景。
 
杜:我于09年开始创作这批作品,描绘了90年代末到00年代中期中国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时期制造行业的一个缩影,也是自己曾经的工作和生活经历。
 
尹:作为一个画家,你比较有独特的生活经验,你曾经经营有一个自己的工厂,后来你做了全职画家,又用画笔“经营”这个工厂,你认为这二者之间有什么相似和不同?绘画是否可以理解为你在“工厂”之后的另一个“孩子”?
 
杜:90年代有句话叫"要想发,搞印刷",那只是一种玩笑话哈,其实经营工厂主要是一种责任,让机器正常运转,养活工厂,养活机器,赚了钱就更新更好的设备,让工厂进入更良性的市场竞争是那时的唯一目的,人如机器一般陷入一种周而复始的机械运动之中。后来退出这段工作,把曾经的经历感悟渐渐梳理开来,我才发现自己对机器,对工人,对车间的每一个角落,甚至车间发出的每一种味道我都是那么熟悉,它已深深地烙在我的心底,有着挥之不去的深情,这是我在经营工厂时没有过的体会。它们都是我人生经历中最重要的角色,一个教会了我生存,一个教会我思考。
 
天乙(以下称天):在当代艺术范畴,我们一直在追赶西方当代艺术或者消费主义艺术,但是没有任何超越,甚至从形式到思想实体都亦步亦趋。其实最有效的艺术才是当代艺术或者前沿艺术。这个工厂叙事系列是基于何种考虑采用这样的表现形式?
 
杜:所有的艺术创作都不会只受一种单一的因素影响,没有根基的任何艺术表达形式都是短暂空洞的。创作这批油画作品时,一切都是自然呈现的,作品中的人物都曾经是我身边鲜活的生命个体。他们会在农忙时节请假回田间插秧打谷,腿上的泥一抹,匆匆回到城市继续加班生产劳作……创作形式是情境的真实再现与主题是水乳交融相互推动的。
 
 
尹:你的“车间”生活通过你的绘画让我们闻到了那个时代的工厂气味,那是个特殊的时代,是城市化的前奏,是全球化浪潮下的世界工厂的背景,你抓住的是微观的东西,留下了那个逐渐远去时代的图像,你现在退开来看这绘画有什么新看法?
 
杜:艺术创作是艺术家真实的有沉淀的记录,它能引发我们冷静地思考,我觉得有些逐渐远去的图像,实则并未远去,它只是改变了一种图式存在而已。前段时间我去走访了以前的同行朋友,走进他车间的那一瞬间,我惊㤞于时间已过去了十几年,一切似乎并未发生什么变化,包括人的状态,一切都在重演……
 
天:作为不同阶层民众的生存场域,当时的工厂在你看来具有哪些显著的社会指征和个人精神指征?
 
杜:不管是工厂主还是工人,都是社会大产业链中的一个小小的似乎可有可无的零件。工厂主在前吃饭陪酒谈业务,工人们在后等米下锅加工出合格的产品赚取工资养活家人,彼此相依相存。没有时间会去想因何而这样,也没有能力去改变这种现状,只是被推动着拥挤着忙碌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生活和工作。
 
尹:虽然你是亲身经历者,但同时又以观察者角度在画工厂经验,赋予这种经验一些形而上的意味,在这当中你的角色是什么?
 
杜:这也许是一种神奇的体验吧,当我创作这批作品时,我会觉得自己飘在半空中,从车间的这个角落飘到另一个角落,我会看到自己和工人们在一起劳作,一起吃饭,一起聊家常,我看到堆成山的印刷成品里,我们是那么小,那么拥挤,灯光是那么昏暗,脸庞是那么疲乏,大家似乎想逃离,而又无处可逃的不安。我和他们没有什么不同,身份甚至性别在劳动时都是模糊的。
 
天:采用叙事和纪实性这种当下并不流行的语言形式来表达个人焦虑、困惑与不安,跟内心真实和大众苦难的挥之不去是否有关系,具体说来有哪些关系?
 
杜:艺术家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生活处处充满了艰辛荒诞和谎言,也不乏有温情之处。写实的社会很多事件就仅仅还原不加渲染,就能直击人心相当震撼了…而很多人会选择视而不见…
 
尹:我对你这批绘画中光线的把握和“灯”这个元素印象深刻,这具有某种意义的象征,这种“意象”导向古典主义,这或是一种情怀,落在人文关怀的点上,这也是川美油画的一种优良传统,但这种传统后来很薄弱了,在你这儿我们又看到了这些。
 
杜:由于工作性质,那时厂里晚上加班是一种常态。在深夜,当四周一片黑暗的时候,灯光会给人一丝慰藉。这个在山里走过夜路的人,一定会有很深的体会吧。
 
尹:你通过画表达了“人”,同时“画”也储存了时代的信息。这批「中国制造」系列作品已经完成好几年了,若把它们放在中国当代绘画的语境来看,你现在怎么评价这些作品?
 
杜:这批记录中国转型时期的工业题材,质朴不造作,是有深厚的生活沉淀,是独一无二的,我觉得是有它存在的价值和意义的。
 
尹:你近期有一次个人画展,集中展出这批作品,这应该是你的第一次个展,对这个展览,你有什么特别的考量和期待?
 
杜:这次集中展出,也是对我前几年的工作有个交代,暂告一段落。希望这批作品有更多的人看到它们,读懂他们。
 
尹:谈谈你现在的工作,跟前期有什么联系和不同?
 
杜:我的作品不管是从前和现在,都是源于包围我们的生活而产生的,我常说自己是个悲观的乐观主义者,一方面在悲观,一方面又在积极前行。中年不惑,却事事都是满满的迷惑,这也是生活的动人之处吧。近两年的工作,更像散记,记录下平凡生活下的思考……
 
尹:谢谢你的回答!祝你的个展圆满成功!
 
杜:谢谢尹兄,感谢你的工作!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投稿热线 | 招聘信息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客服电话 010-52336201   邮箱 art@ccartd.com   QQ 729738158
京ICP证 13004709 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528号
Copyright 2008-2017  阿特传媒(北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