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伟绩

1981 出生于广西南宁

2006 毕业于四川大学艺术学院油画系,获学士学位
2012 毕业于四川大学研究生院,获硕士学位

主要展览
2016‘’ 延生状态‘’川渝两地高校美术作品联展,达州文理学院,达州,中国
2016‘’诗性的世界-童年与现实‘’四人双城展,成都-广州,中国
2016 东湖跨年艺术季东湖之春青年艺术家作品展,域上和美艺术馆,成都,中国
2015 宋庄艺术节“边沿 前沿‘’广西当代艺术北京展,大河湾美术馆,北京,中国
2014 寓居•王国—2014成都蓝顶艺术节群落展,蓝顶艺术区艺术街区,成都,中国
2014 “方向感“主场意识  春沙十年,四川大学美术馆,成都,中国
2013 “自在”高地艺术群落展,成都,中国
2013 “这么近•那么远”成都德阳双城联展,高迪艺术空间,德阳,中国
2012 当代青年艺术家作品联展,宋庄,北京,中国
2012 中德艺术家作品联展,重工空间,绵阳,中国
2012 “地老天荒”新星星艺术节优秀作品联展,上海,中国
2011 “5+3花汁草叶集”当代艺术展,三和艺术馆,成都,中国
2011 新星星艺术节,新会展中心,成都,中国
2011 “锦色玄冬”青年艺术家作品展,白夜艺廊,成都,中国
2010 高地艺术区第二次开放展,高地艺术区,成都,中国
2010 成都首届新星星艺术节,新会展中心,成都,中国
2009 高地艺术区首次开放展,高地艺术区,成都,中国
 
视频访谈 更多
艺术手记 更多
相关评论 更多
· 与画中人同行 ——评方伟绩作品
艺术家服务热线 
阿特网邮箱:
artinfo@ccartd.com
《中国当代艺术文献》邮箱:
art@ccartd.com
《中国女性艺术》邮箱:
artist@ccartd.com
《中国她艺术》邮箱:
artstsudio@ccartd.com
脸书Facebook:shao qi
推特Twitter:@art63312666
油管YouTube:qi shao
照片墙Instagram:ccartd
微信:artccartd
电话: +8610 52336201
与画中人同行 ——评方伟绩作品>>

文/蔡芳芳

 
方伟绩的作品很容易让我联想到日本推理作家江户川乱步的《与画中人同行的人》,尽管后者描绘的是一个跟爱情有关的、甚至带有不可思议的魔幻故事,而方伟绩的作品除了跟梦幻有那么一丝丝联系外,跟爱情没有任何关系,但当我决定用此作为文章主题的时候,这并不妨碍我将其与方伟绩的作品联系起来,因为在我看来,方伟绩一定也是与他画中人同行的人,才能将作品表现的如寓言故事一般,但又不乏安静与温暖的气氛,甚至还带有那么些无奈悲观的宿命感。
 
说方伟绩是与他画中人同行的人,还因为他隐藏在画面中的精神、信仰及对它们默默地坚守。在画面中,方伟绩的语气是柔和的,就像娓娓道来一个故事。方伟绩的作品题材似乎多与神话、寓言和传统民俗故事有关,但却脱离了一般的直白说教,并不采用传统的平铺直叙的方式,而是以具有表现力的笔触形式,以平和但坚定的语言方式劝解人们对信仰的守候、对个体存在和价值的思索。
 
在方伟绩的作品中,他多以平涂的方式创造表现对象,装饰意味强烈,甚至还带有材料的痕迹和质感,形式感和设计感鲜明,画面简单纯粹,既有远离现实的神秘感又有贴近生活的具体感。在他的画面中,表现主体多为人物形象,而人物的出场又多以侧面或者背面来表现,面部也仅以简单的轮廓描绘出来,忽略面部表情,人物都表现出一种无意识的统一动作,再加上材料留下的笔触痕迹,整个画面带有一种厚重乃至沉重的严肃感,斑驳的痕迹,似火烧过留下的痕迹等都充满了象征的意味。《普渡》中看不清面部的人物,他们却有着高度相似的动作神情,普渡原本是佛教用语,普渡众生,指引人们登上极乐世界的彼岸。在这幅作品中,面无表情、行无目的的人们将要“渡”到哪里?是否会达到他们心中所向往的彼岸……观众无从得知,但在艺术家心里一定有一个目的地,在这里,他也许并不想普渡所谓众生,只想普渡自己,让自己从茫茫众生中、碌碌无为的生活中解脱出来,实现自己真正的个人价值。在这幅作品中,方伟绩在构图上也颇费了一番功夫,前行的已经穿过有限的画面空间,而向另一个空间里延伸,形成画中画的视觉感受。《踏火者》也是方伟绩比较有代表性的一件作品,在中国,踏火节是闽越地区的传统节日,起源于古代闽越族原生态的巫术仪式,也是道教文化的产物之一,至今在福建一些地区仍保留着“踏火”的民俗活动,世界上有这项活动的国家和地区也并不在少数,踏火旨在祈福,也是众多祈福活动中的一项。当踏火者赤脚在熊熊燃烧的大火上奔跑的时候,似乎人们这一年的好运也随之而来。与其说这是一项活动,不如说是一种信仰,一种对未来的憧憬和期盼。方伟绩画面中的《踏火者》更像是宗教中的人物形象,步伐坚定,燃烧的火光甚至将他们的影子投射到不远处的地面上,人物的面部表情仍然看不清楚,但与《普渡》中沮丧和茫然的人物形象不同,“踏火者”们更多的是积极和坚毅。《私语》与《晚霞》中的画面表现要轻松地多,但似乎仍带有些无能为力的无奈感和孤独感,这种无奈和孤独也许正是喧闹生活留给方伟绩的,他更愿意用带有个人特点的叙事方式和语言逻辑去呈现自己的生活经验,去批判一些转瞬即逝的虚无,去缅怀一些因时间流逝而产生的美好,去承受因命运流转而带来的残酷,也许画面中那些被略去神情的人物肉身正是艺术家自己的化身,是承载着艺术家理想化的化身,是一种可以让人感悟的寓意。
 
所以,方伟绩的作品更像是一位艺术家的内心独白,他醉心于个人的创作,虽然对外界的事物并不在意,但对于个人的创作和艺术却有着独特的见解,个体存在的价值被艺术家唤醒并扎根于内心深处。将作品中的表现对象进行微妙地处理,让画面产生一种梦幻的不真实,无奈、无助和不确定感充斥着画面,又带有点悲观的情结,但这一切终归还是回归到人的问题,是艺术家对人性的探索,与当下缺乏信仰的社会的抗争,也是对人的精神信仰无声的守候与缅怀。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投稿热线 | 招聘信息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客服电话 010-52336201   邮箱 art@ccartd.com   QQ 729738158
京ICP证 13004709 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528号
Copyright 2008-2017  阿特传媒(北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