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勃

1966 出生于天津
1988 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获学士学位
1995 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
2010 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获博士学位
现居广州,中国美术家协会油画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油画学会理事,广州美术学院研究生处处长、油画系主任、教授
主要个展
2020 无形的剧场,今日美术馆,北京,中国
2019 回到现场,三域·汇艺术空间,广州,中国
2017 Emerging From Shadow,eMcCA,深圳,中国
2016 潋滟,e当代美术馆,深圳,中国
2016 平行,艺琅国际,北京,中国
2015 幻象现实,K 空间,成都,中国
2011 曳游,广州剧院黑匣子剧场,广州,中国
2007 疏离,望东艺集,上海,中国
2007 浟湙,广东美术馆,广州,中国
2007 品质——范勃,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广州,中国

主要联展
2023 纸+10—中国当代艺术家纸上作品邀请展,方圆美术馆,北京,中国
2023 表现+抽象——油画展览版块,中国艺术品交易中心,山东,中国
2022 绘画的故事——以个人为叙事的中国绘画史,壹美美术馆,北京,中国
2022 复调,香地艺术中心,上海,中国
2021 六个盒子,悦来美术馆,重庆,中国
2017 灵晕与气韵,蜂巢当代艺术中心,深圳,中国
2017 南山之南,圣百花教堂博物馆,佛罗伦萨,意大利
2016 对话 艺术展  第四季,杜若云章画廊,上海,中国
2016 旁听,盒子艺术空间,深圳,中国
2016 与手稿对话——关于绘画隐秘之魅,多伦现代美术馆,上海,中国
2016 第三届南京国际美术展,百家湖美术馆,南京,中国
2016 图像池,今格艺术中心,北京,中国
2016 文兮归来,深圳美术馆,深圳,中国
2016 七家样,悦·美术馆,北京,中国
2016 调和乐也,天津美术馆,天津,中国
2016 石膏像,亿利利艺术馆,北京,中国
2015 东方经验,Kunstwetk  Charlshuette,汉堡,德国
2015 无常之常,威尔斯安格纳美术馆,威尔斯,奥地利
2015 北纬 23°/北纬 35°,东京艺术学美术馆,东京,日本
2015 交流,列宾美术学院耳其宫,圣彼得堡,俄罗斯
2015 倒叙的美术史,亿利艺术馆,北京,中国
2015 传统与创新:当代中国艺术中的物塑造,查珍美术馆,威斯康星,美国
2015 心·目,柏林中国艺术中心,柏林,德国
2015 双城记,多伦现代美术馆,上海,中国
2015 破图集,寺上美术馆,北京,中国
2015 国风,阿特莱美术馆,斯德哥尔摩,瑞典
2015 智慧的开阔带,K 空间,成都,中国
2015 靠不靠,亿通百通,上海,中国
2014 8+1 实验艺术方案,广东当代艺术中心,广州,中国
2014 散点,南澳⼤学美术馆,阿德莱德,澳大利亚
2014 西云东语,合美术馆,武汉,中国
2014 下一站  广州,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广州,中国
2013 再肖像——2013 三官殿 1 号艺术展,湖北美术馆,武汉,中国
2013 景观再造,MODEM 艺术中心,德布勒森,匈牙利
2013 交互视⻆角,台湾国立美术馆,台北,中国
2013 时代肖像——中国当代艺术 30 年,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上海,中国
2013 硬镜头,新绎空间,北京,中国
2012 在当代——2012 中国油画双年展,中国美术馆,北京,中国
2010 中国绘画与当代社会,中国美术馆,北京,中国
2009 公众历史频道,扉艺廊,广州,中国
2007 追补的历史 1997—2007,广东美术馆,广州,中国
2007 融合与创造,中国美术馆,北京,中国
2007 精神与品格,上海美术馆,上海,中国
2006 变异的图像,上海美术馆,上海,中国
2005 ⼤河上下,中国美术馆,北京,中国
2005 体温,北日德兰美术馆,奥尔堡,丹麦
 

视频访谈 更多
艺术手记 更多
相关评论 更多
· 评论
艺术家服务热线 
阿特网邮箱:
artinfo@ccartd.com
《中国当代艺术文献》邮箱:
art@ccartd.com
《中国女性艺术》邮箱:
artist@ccartd.com
《中国她艺术》邮箱:
artstsudio@ccartd.com
脸书Facebook:shao qi
推特Twitter:@art63312666
油管YouTube:qi shao
照片墙Instagram:ccartd
微信:artccartd
电话: +8610 52336201
评论>>

  在范勃的画面上,与人物相关的一切细节都被抹去了,只剩下孤零零的个体赤裸在高悬在头顶的光线下,显得那么无助。顶光加强了人的体积感,这种体积感使得人显得更加物质化,没有了思想,没有了灵魂,有的只是一堆有重量的肉。由于光线的作用,人物不自然的眼睛蜷缩在浓浓的阴影之中,而他/她的肢体语言似乎只是在下意识地企图掩饰内心的不安。这种不安又因人物的苍白、卑微而在观众的审视之下变得笑。
      范勃生活的城市是一个人如蝼蚁般生存的城市。人们终日在钢筋水泥的丛林里奔忙,表面上看熙熙攘攘,嘈杂异常,每个人内心却一片荒芜。画家敏锐地抓住了都市人具有共性 的精神状态,通过顶光的设置,营造出一种近乎荒诞的视觉情境,这种情境现实生活中虽然欠奉,但却异常接近我们的真实心理感受。范勃说:“我始终充满了对物化社会中人的理想迷失和价值观念异化的忧虑及对精神家园的重建和回归的期待。”这种“回归”,我们不妨看作是褪去社会面具之后的现代人以肉身相呈的状态。范勃对失去了面具,剩下的只有已经被城市生活弄变形的肉身和一片片苍白的灵魂充满了深深的无奈和忧愤。
    范勃画面的背景和空间氛围也是值得探讨的话题。范勃对空间感有着非常深刻的见解。在技法上,他非常强调空间定位对于形体塑造的意义。亦即是:形体的每一个部分都需要放在一个深度的空间中去处理。因而对范勃来说,画面整体空间纵深的调度和控制成为技法的核心,也是表现作品精神指向的依托。
 范勃作品中的视觉元素来自于现实,然而由于画家将之置于一个超现实的荒诞空间中,因此这些“现实”就转化为“观念;这些活生生的人、带着水珠的树,就此和现实扯断了关系,成为范勃画中的一个符号、一个当代社会生活被异化了的标本。没有当代油画风格中常见的张扬与喧闹,范勃的作品以道地的油画语言呈现出内敛的、沉寂的品质。然而正是这种内敛和沉寂,包裹着画家一颗敏感的心,共同铸造了画面雄强、大气的品质。
  纵观范勃的油画作品,我们发现范勃在油画表现光线以及由光线带来的空间感上有深刻的见解和实践。这和西方油画的传统一脉相承,却又在当代注入了新的形式因素、为新的主题服务。这种技法特征和精神指向上的统一,形成了范勃油画独特的语言特征。也奠定了范勃在当今油画界的位置。当然这种探索和实践远远没有、也不可能结束。“每一位艺术家都要寻找他面前的、并受其约束的一定的视觉可能性。”④很庆幸范勃在他的艺术里程中一直保持着清晰的方向感,始终以形而上的异型观点取代固有的情感表现,以冷静而透彻的视觉与世相见。但这注定是条艰辛而孤独的路,我们预祝他在重建个人价值理想的旅途中一路走好!
 
                                        吴扬波 (广州美术学院)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投稿热线 | 招聘信息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客服电话 010-52336201   邮箱 art@ccartd.com   QQ 729738158
京ICP证 13004709 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528号
Copyright 2008-2017  阿特传媒(北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