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月朋(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吴冠中先生曾说过:“一个真正的艺术家要有殉道的精神”,因为它不是作“秀”而是一种“修行”,它看上去平淡无奇,或许并没有想象中那样的骇人心魄,但却是踏实沉淀在每一天的实践中,每一幅作品的诞生都渗透着艺术家的汗水与艰辛,艺术家在感悟生活的同时也在不断追求自己心中那一方净土。
在不断的修行过程中,经常会有超越自我的一些东西,这些东西是建立在对艺术深化认识上的不断调整,是一种境界的提升,在开阔视野的同时又一次进行着艺术观念的更新,这或许要在绘画的炼狱中不断地经历着种种的变异生死。
2009年,华杰考入首都师范大学王珂水墨工作室主攻水墨人物画,在文化艺术相对集中的北京的几年学习生活使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与西方各时期的艺术都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体会,同时也逐渐明确了自己的学术定位;在艺术创作中,努力追求新颖的构思与完美的技巧相结合,注重把握时代气息,争取让作品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和较高的学术水平,导师的正确引导也使得他在短短内几年就取得了重大的成绩,仅11、12年,作品就十多次入选中国美协举办的国家级美术大展,并4次获最高奖,2013年获山东省政府文艺最高奖“泰山文艺奖”一等奖。
如今的华杰对自己依然有着清醒的认识,他永远只以作品的至高境界作为自己终生追求的目标, 2014年他再一次来到北京,进入中央美术学院那座让无数艺术学子心仪已久的殿堂继续学习“充电”。
华杰的水墨人物画,基本造型扎实,笔墨运用熟练,作为科班出身,接受过正规的学院教育,无论是造型写生,还是素描速写,都有着较好的基础,这使他驾驭各种人物和场面的能力不断提升。
可以说华杰的人物画是近代“徐蒋体系”的延续,以写生为基础,将西方的写实造型与中国传统笔墨糅为一体,强调画面的书写性,注重“画意”,画风朴厚润泽而不失灵性,作品多反映现实中自己熟识的生活,注重生活中的感受,在他的画中,多以都市生活和学生为题材,这都是自己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对此也有着更深的体会和感悟。多年的教学生涯中,对学生这一群体更加了解,也更乐意去描绘这个充满阳光、充满活力、张扬个性的青春“气息”。
感受对一个画家来说,至为重要,离开感受的作品无异于“行活”,在华杰的《世博一厅》、《留住青春的印记》、《晒佛节上的青年》
等作品中我们不难看出作者想要表达的这种瞬间的感受;而作品《阳光灿烂的日子》可以说是这段时期的一幅代表作,这是为参加建军85周年全国展所创作的,他查阅了大量资料,经过深思熟虑,最后确定了这些在独特时代背景下的孩子;原因只有一个——感动!好的作品首先要打动自己才能感动别人,这幅作品同时也给他带来极大的荣誉和鼓励。2014年10月华杰在我的建议下将这幅作品重新进行梳理创作,为达到理想的效果,只人物形象的搜集和草图的修改就达数十次。一次次的勾画、一次次的否定;画面造形的调整塑造,笔墨结构的变化应用……无一不在痛苦的思索中进行、完善;作品在完成自我超越的同时又一次经历了审美观念的革命。
“香风吹萎花,更雨新好者” 坚定的信念,谦和的心态,会让华杰在他的水墨道路上,不断迤逦前行也不断收获着艺术的惊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