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吟

1986 出生于中国上海

2010 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艺术学院美术学系,获学士学位
2013 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系,获硕士学位
现居上海,职业艺术家
 
主要展览
2019 未知的魅力——蒋吟个展,203艺术空间,上海,中国
2019 “虚拟平面”上海纸本绘画十二人展,春美术馆,上海,中国
2017 “白热”新青年艺术家群展“关于游荡者”系列第一场,1929艺术空间3楼,上海,中国
视频访谈 更多
艺术手记 更多
相关评论 更多
· 未知的魅力——关于蒋吟的绘画
· 独特的心灵图景——关于蒋吟的画
艺术家服务热线 
阿特网邮箱:
artinfo@ccartd.com
《中国当代艺术文献》邮箱:
art@ccartd.com
《中国女性艺术》邮箱:
artist@ccartd.com
《中国她艺术》邮箱:
artstsudio@ccartd.com
脸书Facebook:shao qi
推特Twitter:@art63312666
油管YouTube:qi shao
照片墙Instagram:ccartd
微信:artccartd
电话: +8610 52336201
独特的心灵图景——关于蒋吟的画>>

王国伟

 
大约2年前,蒋吟准备报考我的博士生,为了弥补她的艺术硕士与哲学博士的距离,我开了一份哲学和美学的书单,让她阅读补课。后来,她博士没有上,但却结出了另一个果实,就是眼下让人吃惊的画展。
 
吃惊之一:同一尺度的画面,创造不一样的意向。结构稳定的画面中,艺术的放肆突然被哲学的隐忍摁住了。平衡整齐的画面尺寸,让人看到理性和秩序。但仔细再看,理性下的秩序并不划一,透过秩序深藏着非理性的冲动,绘画行动中满是对秩序的反叛和挑衅,只是用细微和精致掩盖了这种强烈突破的动机和冲动;
 
吃惊之二:选择本质色彩建构画面的力量。黑白灰基调,本就是属于宇宙和天地色,回过头来看历史,黑白颜色的历时性意义上建构出的,就是人类长达数千年不断仰望和修正的人神关系的思维结构。画家可能未必有此主观认知,但客观上的色彩选择,却撞上了这种天地本质的色彩表达。
 
相对于西方绘画的色彩体验与不断变革,中国传统色彩的自然感受性生长规律,却是在相生相克中绵延发展,中国传统艺术虽然没有西方那种不断震撼的色彩颠覆,却在黑白的天地对应中,生成出青灰色,并以此在天地过渡中担当中介,因此,伴随着人的视觉感官对黑白不断轮回的生理反应,黑白二极极端对应中,创造出灰的心理性反应,在黑泛白和白变回黑的不断轮回中,灰就有了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灰度的形成,好像是试图还原宇宙和自然的循环过程——结果却产生了绘画行动性和画面流动性。
 
将吟的黑白灰,流动中略带滞逆的过渡,沉淀下来就是画面,有了中国水墨的特质。水墨的真正境界存在于心理意义上的黑白,由青色演变的灰°,“灰”已经不仅是那个客观的存在,而是画家心灵中生长的黑白变体。因此,中国画墨分五色,只是人们基于心理感受后的对黑白产生的视觉认知和心理变异,谁都明白,客观物质性的墨,只有一种颜色,但呈现在画面上形成的细节性差异,对应了留白的”白“,也不再是物质存在的那个”白“,这种心理渐变的过程反应和呈现,也就区别出不同艺术家心中不同的黑白判断。说到底,画家心中的复杂到简单的心理归位,转变成一种暧昧的灰蓝,通过留白选择后的黑白关系,替代了玄黄勾连的世界观判断方式。无论西画还是中国画,都殊途同归通达这个艺术的高峰。而黑白灰三种颜色细微的畸变,就是艺术家所想传达的基本意义;
 
吃惊之三:漂浮在画面色块中的符号元素的隐喻性建构,构成了独特的语言方式。哲学的思维有可能会被固化,超越固化的方式,就是在固执中造就元素的涌动,产生冲突的力量表达,落实在画面上,会演化成一种诗意。诗意原本属于文学性书面语的特权,绘画的平面性结构要表达诗意比较困难。因此,首先需要一个合适的结构,结构边界似有似无,画者与观者,都可进出自由,边界的尺度应该在观看者的心里。这种富有弹性的空间张力,会含纳各种无界的偏见,这种沉浸于绘画的流畅和心情的投入,也就产生了诗意。诗意就是心中有和无的游移。静中有动,规则中又无规则,回复到一种随意与偶然,这就创造出一种独特的心灵图景。一旦能提升到这种境界,个人艺术行为也许就与世界的普遍意义相遇了。
 
 
2019.3.6
作者简介:
王国伟同济大学教授、博导;城市、艺术、媒体批评研究学者。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投稿热线 | 招聘信息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客服电话 010-52336201   邮箱 art@ccartd.com   QQ 729738158
京ICP证 13004709 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528号
Copyright 2008-2017  阿特传媒(北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