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刘源是一位大气场的艺术家,这不仅体现在他的作品巨大的尺幅上,更体现在画面磅礴的气势上。就外在的视觉结构而言,这磅礴的气势来自作品宏大的意象,浓重的光影变化,以及不拘小节、酣畅淋漓的笔调;而就内在的精神特质而言,这样的气势显然来自渺远的思绪,凝重、晦涩而又震撼人心的心理氛围;然而,归根到底,这样的气势其实来自他重新激发的激情,那是他在经历了精神炼狱般的困惑时期之后,在依旧令人困惑、依旧令人无语的精神虚空中喷涌而出的心灵熔岩。
不事声张的魔幻意味,沧海桑田般的荒古气息,空灵而又郁结的水墨意趣,朴拙、简率但却意味深长的形象,雄浑、阳刚却又晦涩、沉郁的精神特质,以及种种激情勃发却又隐晦、幽微的心理氛围……在诸多看似矛盾的因素的相互纠缠中,这些作品敏锐地表达出刘源复杂、幽深的内在体验:一个置身于大变革时代、有着深沉的人文关怀的中年人复杂难言的生命感触和未曾磨灭的内心激情。
--------方志凌
2 刘源是一个非常负责任的画家,这体现出他对生活的态度。我与刘源认识十几年,前一阵,刘源在今日美术馆展览,见他近作,很是喜欢。展览的作品给我们带来了一种思考!尤其是道德底线被打破的今天,对于好的艺术家来说绘画不是技巧的问题,而画什么是生活态度与观念问题,所谓大师无技巧,体现出人的道德标准,显而易见,他本以不是怎样画的问题。小画家在追求技巧的风格,而真正的艺术家思考社会问题。在全球经济发展的时代,尤其是今天中国的艺术家,应坚守本民族的文化,所以刘源让我们看见了用思考在创作,他是有社会责任的艺术家!
————邵戈
3 刘源最近两年的新作看完后实在让人感动。
前些时候在北京今日美术馆的个展得到了广泛的好评,也展现了艺术家非凡的绘画才能。
刘源近期的作品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艺术发展新趋势下的独特认识,也是艺术家个人本质的真情再现。他直接明确的创作手法和艺术语言承载着对精神世界的反思。
————方少华
4 刘源是一个善于思考、鄙视平庸的人。
他喜欢中国传统文化,常常用历史文化这面镜子来检视自己,这反应在他独立的人格和颇具思想内涵的作品上。长期的思考使他身心疲惫,甚至痛苦不堪,作品既有诗意的表达又有历史的凝练和沉重。
随着年龄的增长,刘源逐渐进入一种“清净”的状态,他开始以豁达的态度面对一切。一棵树、一个人、一片浪花以及一座城,在他笔下都是一个个生命表现对象,并引领我们走进这人格化、精神化的自由世界。
-------肖 丰
5 刘源的作品时常让我想起古人关于源花源的旧梦,那个影响了后世文化的天真归隐之梦,遗憾的是在中国随世界进入全球一体化的进程中,旧梦渐行渐远。 而这个旧梦是刘源一个和世界抗争的方式,抑或是只有他一个人的战争。现有秩序没有摧毁他的情怀,反令他更加深入地滑向传说的腹地,向一个天然的境界还原。这个还原的过程布满现实的古涩和沉重。所以在他深入归去之路的时候,天然之中有沉郁,童真之间有黯暗,这种双重气息透出梦想与现实之间的徘徊,无论是一座山,一排树,还是一朵云,都寄予着他归去的心照。作为当代艺术领域的一员老将,他经历了太多的蜕变和自我颠覆,唯一不变的是对旧梦的不间歇的贴近,是心境向古文化的贴近,同时是向传统的依昄。心怀旧梦的刘源,同这个时代挣扎于现实与旧梦的文人一样,心于孤寂处,独上桃花源。
--------车健全
6 细读刘源的作品,彷如隔世的片段与情缘再现。可以说《传说》就是刘源关于人生的遐想与诉说。海德格尔说,现代社会人的生存是被遮蔽的,获得真理,追求自由,就是要去除遮蔽,寻求澄明之境界。海格尔的观点体现了西方现代艺术追求突破遮蔽而赤裸呈现的特点。刘源的作品,在充满激情的情感宣泄同时,还掩藏了东方文化的“画外之音”,一座山、一棵树、一个人、一年四季,在花开花落几番雨晴的世间变化中的感伤与无奈。同时,刘源的不少作品具有中国水墨之景象,画面轻松而凝重,营造出一种静默、神秘的气氛,这使我忆起王安石的诗句:“森森直干百余寻,高入青冥不附林。”或许正是这种“不附林”的个性使然,彰显了刘源独特的艺术思想与追求。
--------柯蓝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