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学者尤瓦尔.赫拉利在他撰写的著作《人类简史一从动物到上帝》的开篇中论述到:“在历史的路上,有三大重要革命,大万约7年前,“认知革命”<认知革命>让历史正始起动。大约12000年前,“农业革命”<革命>让历史加速发展。而到了大约不过是500年前,“科学革命“<科学革命>”可以说是让历史画下句点另创新局”。智人在数万年的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独有的语言系统,智人语言真正最独特的功能,并不仅仅在于传达关于人与自然、人与其它物种的信息,而是能够传达一些也许根本不存事物的信息,因此,“讨论虚构的事物,正是智人语言最独特的功能”。今天被智人语言体系所表述的所谓“艺术”也同时存在于三次革命的过程中,是所有被智人讨论的虚构事物的组成部分。
英国的艺术史论家贡布里希在《艺术发展史》中提出:“没有艺术,只有艺术家。”我很认同这个观点,社会的进步是因为智人在进化过程中对虚构事物的讨论,努力编故事、讲故事的结果,历史上艺术作品的产生与存在是因为智人中所谓艺术家在同期进化过程中努力寻找,发现造物主隐藏于大千世界中无处不在的"美"并把美以自己感悟到的形态用不同的视觉样式表现出来的结果。因此,美术史上所有伟大的艺术家必然是艺术现象的本体,是虚构艺术故事的始作俑者。年轻的风景画家廖小东多年来的执着无疑也希望自己能成长为美术史上优秀的虚构故事者。
廖小东来自大山深处,幼年时耳濡目染的生活场景给他留了深刻记忆。廖小东曾经有这样一段自述:“泥土的芬芳,巴渝民宅的鳞次栉比,湾湾的小河,潺潺的流水,苍劲的老树,炊烟袅袅的人家,这份乡情,是我从小到大所熟悉的,也是我绘画创作的主题。”艺术家创作艺术作品,艺术作品必然呈现艺术家的视觉感受与生活经验,呈现艺术家內心的追求与理想,我认识廖小东很多年,从大学本科进校学习到研究生毕业后从事高校艺术教育工作的整个过程中,他始终重视对自己内心审美取向的追问。尽管在他早期还显得有些幼稚的作品中我们仍然可以感受到澎湃于內心深处的乡情与有待发挥的个性化语言特征。
近年来廖小东为画风景行走四方,写生,创作了不少作品。从这些作品中我欣赏地看到他的绘画风格和表达语言有了持续不断的变化,在他面对自然时更加重视自我内心的感受,更加努力经营自己內心虚构的风景。作品的取材虽仍然是他熟悉和热爱的自然风光,但在画面的构成上实景与虚构場景的边界已逐渐模糊,色彩与造型表现随心斦欲,更加自由,画面中的具像符号与抽像的色块有序的融为一体。在他的作品中,观众不难看出在尊重美术史上典范并努力研究的同时画家内心的自由思考;在他的作品中,观众能明显的感受到南方风景画家对大自然的理解与选择;在他的作品中,观众不难体会到根深其中学院绘画艺术深厚的基础,同时也能察觉到由有意识与潜意识自然叠加而形成的个人符号。
法兰西伟大的雕塑家罗丹说:“在艺术家眼中,一切都是美的,因为他有锐利的慧眼,注视到一切众生万物之核心,如能掘发其品性,就是透入外形触及內在的“真”也即是“美”。“艺术家锐利的慧眼其实是由于内心的纯粹与真诚,对美的敏感以及对生活的热爱。艺术家发现美的同时也是对美的创造,这需要天赋与执着。廖小东的风景画传达了他內心的真诚与爱,我们在欣赏他的作品的同时更期侍着他的进步,期待看见他新的发现与创造。
鄧旭(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重庆市美术家协会顾问、国家艺术基金评委、重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2017年2月16日于重庆2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