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耘燕

1963   生于四川

1989   毕业于四川省教育学院

1989-1990 在中央美院油画系第三画室进修

1998-2000  就读于中央美院油画系研究生班

2008-2009 为中央美院访问学者

现居成都,西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


主要个展

2011                “涅槃——李耘燕巴蜀石窟绘画作品展”,四川省博物院,四川


主要联展

2010   “西南地区二十五所高校作品展”,成都

2010   “四川制造”,四川省博物院成都

2006   “风景·风情——全国小幅油画展”,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

 

视频访谈 更多
艺术手记 更多
相关评论 更多
· 追索“生命之灵”:李耘燕安岳石
艺术家服务热线 
阿特网邮箱:
artinfo@ccartd.com
《中国当代艺术文献》邮箱:
art@ccartd.com
《中国女性艺术》邮箱:
artist@ccartd.com
《中国她艺术》邮箱:
artstsudio@ccartd.com
脸书Facebook:shao qi
推特Twitter:@art63312666
油管YouTube:qi shao
照片墙Instagram:ccartd
微信:artccartd
电话: +8610 52336201
追索“生命之灵”:李耘燕安岳石窟绘画展>>
       2012年早春三月,薄寒倾肌。
       经过了一个冬天的休整和准备,李耘燕再次踏上了前往安岳石窟进行现场创作的漫漫征途。2011年12月6号在四川省博物院举办的“涅槃——李耘燕巴蜀石窟绘画作品展”在学术界和民众间得到了热烈反响,这无疑更加坚定了李耘燕试图通过自身独特的艺术表达传播巴蜀石窟造像艺术、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艺术理想。
       2006年,初到安岳圆觉洞,李耘燕便被三尊硕大凝重的圣像深深震撼,从此便魂牵梦绕。用她自己的话说,这三尊圣像仿佛从九天飘然而下,从山巅款款步来,顷刻之间就走入人的心中。此次的安岳之行,李耘燕早就做好了充分的物质准备和心理准备。三张480cmx215cm的大画框、大画架以及升降机被艰辛地运到石窟现场,从国内外采购的各种矿物颜料、媒介剂和各式画具被堆置在作画场地。面对嵌在山崖之中的庞大造像和几乎等体量的巨幅画作,李耘燕更需要积淀的是运用当代绘画形式,努力延承传统并试图超越传统的勇气和魄力。
       手持画笔的同时,李耘燕一直在思考:究竟是何种力量让安岳石窟造像焕发出如此直指人心而动人心魄的魅力?
       与日月同行,与佛陀相伴,坚守在石窟现场的创作方式在李耘燕心中已经化为一种无比虔诚的生命仪式,容不得一丝一毫的懈怠与亵渎。像潜心的修行者一样,李耘燕期待着自身在视觉语言表达上和石窟精神内涵上的双重顿悟。
       在安岳圆觉洞石窟现场,从阿弥陀佛拈花微笑的眼神、净瓶观音随风飘摆的衣带、宝莲手观音持花扭动的身态中,李耘燕感受到是古代艺术家把他们对自然、对生命的本真感受和美好憧憬,一并融入造像之中了。继而温厚中有精灵的造像透露出一股股活生生的气息,流布着一缕缕韵律性的神气,呈现出一种超越东西方文化界限的普世精神。一种鲜活的灵性从石窟造像延伸到画面,并且源源不断地散溢出来,散放成一道道慈悲与智慧的生命之光。坚守石窟现场的无数个黄昏与清晨,历经寂夜里青灯前的苦想与冥思,李耘燕以其女性的敏锐直觉和悲悯心性,从眼前的圆觉洞豁然领悟到蕴藏在安岳石窟造像之中的巨大力量——“生命之灵”。
       可以说,“生命之灵”这一主题是李耘燕不断感受和琢磨先民呈现的视觉语言和视觉经验,从中领悟的先民竭力传达的生命旨归和终极追求。李耘燕经过思考和提炼将先民的艺术精华与生命智慧凝放于自身画面,成为画作背后支撑自我创作的生命体悟和哲学诉求。
       回顾“和·合——安岳华严洞”系列,回环旋转的弧线架构的群象形成生机妙流的生命体,澄明如水的天地、纤柔秀美的身姿,以及画作本身散发的暖暖微光都构成一种恒久不散的灵气,赋予漂浮游荡状态的众生以性灵。从最初的“和·合”系列,到如今的“生命之灵”系列,李耘燕的画面之中俨然已经具有“生命之灵”。
       在崇山峻岭之间、在幽深石窟之中,动笔作画和日常生活必定存在常人难以想见的种种困难和不便。李耘燕莞尔相称,自己是在“神行”:与风餐露宿的雕凿工匠相比,自己实在舒服多了。虽然之间有着数百年的时间鸿沟,与有着坚忍毅力和虔诚心境的古代工匠一样,李耘燕通过艺术朝圣之路找到了石窟传达的生命智慧:超越现象世界,追求天人之境,心灵便能离苦得乐,生命便能自在和谐。
       绘画之余的李耘燕容身于山间,信步于山道,与淳朴村民相亲,和静谧自然相往,人格魅力与生命气质在日常言行之间得到了最本真的体现。融入山里人家的生活,吃农家菜,喝古井水,与耄耋老人一道家长里短,和垂髫幼童一起欢笑相嬉,从“李老师”的亲切称谓和乡民脸上的朴实笑容就能了解到李耘燕平等真纯的人格魅力。悲悯于洞窟修缮之时四处遁飞的蝙蝠,感伤于每晚扑火而亡仍前赴后继的夜蛾,敬畏于雨中断翅却毅然起飞的花蝶,天际的流云飞鸟、身边的古柏老松无不记载着李耘燕与生俱来的悲天悯人的生命气质。描绘石窟,没有比有情众生的眼、堪比佛陀的心更重要的生命质素了。
       李耘燕对待艺术的虔诚与对待生命的真挚完完全全地融入到安岳石窟绘画作品之中。从李耘燕的画中真正能够领略艺术方式与生命智慧圆融相生的真谛,一种通过艺术形式传递的“生命之灵”。
      2012初夏时节,柠檬花开,轻风伴着清香吹遍安岳大地。
       由中共安岳县委、安岳县政府和西南民族大学民族艺术研发创新中心石窟艺术研究所共同举办的“生命之灵——李耘燕安岳石窟绘画展”于2012年4月28日在安岳县园觉洞秦九韶纪念馆成功举办。画展为期一月,将于5月28日结束。
       此次画展围绕“生命之灵”的主题,展出李耘燕以安岳石窟为题材的三十余幅作品,意在配合安岳两花节宣传安岳,画展所在地安岳圆觉洞成为两花节的第一个参观点。4月28日,安岳两花节开幕当天,未到9点,安岳县委书记许志勋、安岳县长邹明勇等领导便陪同远道而来的嘉宾参观了画展现场,莅临嘉宾对李耘燕传播安岳石窟艺术、挖掘石窟内在精神的艺术创作给与了高度评价。西南民族大学校长沙马拉毅、西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院长穆兰专程赶到现场道贺。
       李耘燕希望通过此次画展让观者穿梭画幅之间,获得静谧平和的心灵体验,感受超越时空的生命之灵。李耘燕坦言自己将在艺术朝圣之路上,围绕“生命之灵”的哲学主题,潜心挖掘巴蜀石窟不同于中国北方石窟、不同于西方宗教雕塑的独特视觉语言和视觉经验,通过深入的视觉转换实践寻求不同形式、不同地域、不同宗教的艺术之间具有普适性的理论和精神。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投稿热线 | 招聘信息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客服电话 010-52336201   邮箱 art@ccartd.com   QQ 729738158
京ICP证 13004709 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528号
Copyright 2008-2017  阿特传媒(北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