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华

1984 出生于吉林

2008 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获学士学位
2012 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获硕士学位
现居湖北,任教于湖北美术学院油画系
 
主要个展
2021 他乡故乡 --- 李华作品邀请展,ART第三空间,武汉 
 
主要联展
2021 艺心向党——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暨第五届“学院空间”青年美术作品大展,湖北省学院空间艺术研究院展厅 
2021 “携手共圆小康梦”安徽美术作品网络展
2021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暨黑龙江省首届 “同心圆梦” 美术、书法作品展
2021  江苏省第三届青年油画展,江苏省现代美术馆,南京
2021  话说邵阳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邵阳市美术馆
2020  破冰艺术计划,鲁迅美术学院人文学院
2020  第十六届武汉作品年展
2019  湖北省美术创作重点项目扶持工程2019年度优秀作品展,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
2019  第十五届武汉作品年展并获铜奖 
2019  第十三届湖北省美术作品展
2015  愚公 - 致川美黄桷坪新力量,重庆501美术馆   
2015  法国巴黎艺术博览会  
2015  德国科隆艺术博览会 
2014 “远望地平线—中国当代艺术青年之新音”,法国尼斯亚洲美术馆,尼斯
2014 “同构.对‘画’——两岸青年艺术家作品交流展”,北京索卡艺术中心,北京
2014 “2014 巴黎艺术博览会 ART PARIS ART FAIR”,巴黎大皇宫 Grand Palais ,巴黎 
2014  SCOPE迈阿密海滩艺术博览会 
2013 “自我生成”——来自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20年的实验与实践(1992-2012)邀请展,苏州美术馆        
2013  最绘画•中国新青年油画家邀请展,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杭州
2013  色温:“中国青年艺术家推广计划(CYAP)”伊斯坦布尔交流展,Osman  Hamdi Bey  Hall,Mimar  Sinan  Fine  Arts  University 
2013  迈阿密海滩SCOPE艺术博览会,1000 Ocean Drive (at 10th St.), Miami Beach, FL, 33139, USA 
2013  流动的面孔 2013艺术北京博览会专题展,全国农业展览馆,北京 
2013  爱尔兰文化节艺术展---“双城记—都柏林&北京”,Nuoart画廊,北京 
2013  2013威尼斯双年展平行展,Palazzo Mora,威尼斯 
2012 “引爆”2012CYAP汇报展,北京光华路五号国际会展中心北座五层,北京 
2012 “风向—中俄文化年展览项目”,莫斯科当代艺术博物馆,莫斯科 
2012  中国油画协会“最绘画中国青年油画作品展”,中国美术馆,北京 
2012  约翰摩尔绘画大奖赛,上海 
2012  共生Co-developing艺术展,798艺术区红星画廊,北京 
2012  2012上海艺术博览会国际当代艺术展,上海展览中心,上海 
2012  2012迈阿密艺术博览会,迈阿密 
2011  成都双年展特别邀请展、看望未来——四川美术学院文轩艺术奖学金获奖作品展,文轩美术馆,成都 
视频访谈 更多
艺术手记 更多
相关评论 更多
· 艺术风格
· 李华和他的“双城记”
· 一种无边际的视觉暗示
· 废墟意象与实在的虚无——读李华
艺术家服务热线 
阿特网邮箱:
artinfo@ccartd.com
《中国当代艺术文献》邮箱:
art@ccartd.com
《中国女性艺术》邮箱:
artist@ccartd.com
《中国她艺术》邮箱:
artstsudio@ccartd.com
脸书Facebook:shao qi
推特Twitter:@art63312666
油管YouTube:qi shao
照片墙Instagram:ccartd
微信:artccartd
电话: +8610 52336201
废墟意象与实在的虚无——读李华作品>>
                           
 
       人们可能会很奇怪:80后出生的李华在美院毕业,出手创作时,眼前竟是一片废墟。
     他上川美油画系本科和研究生,前后历时八年。在这期间,所谓“川美新卡通”绘画风靡一代学子。样式化和成功学的相互结合,把绘画变得极其“当代”,极其简单,也极其功利。图式浅表化有一个似是而非的根据:中国正处在消费娱乐和娱乐消费的时代,艺术家应该与时俱进。
但是,我们每个人周遭的现实环境,真的是充满了卡通化的快意吗?——读读李华的作品,自会让人惊悚。
       李华绘画以城市为题材,无论是耸起的建筑、眼下的车辆,还是远去的街景、空寂的厂区,都有一个写实基础,即透视所确定的现实性。所以,其画面不只是超现实的梦魇与想象,而是具有现实主义精神的心灵图景。
     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带来了城市巨变,但并没有带来社会文明的同步推进,相反是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和精神文化的不断败溃。李华笔下的城市,正是这样一种意象化和象征性的废墟图景。
     从坚固到坍塌、从完整到散乱、从构造到消解,李华揭示出一片繁荣盛况背后的虚假、夸张和空洞。这正是中国速度的典型景观:城市建设不可比拟的现代化,而人文精神无以言状的低俗化——这些不能回避的现实,在中国艺术家的创作中,竟然以时尚和功利的结合,形成利益固化的江湖。李华要挑战这个圈子,不独需要勇气。
     中国当代艺术家要自立于当今世界日益同步的文化语境,对人类历史有所贡献,必须对既定意识形态、既成权力关系和既得利益圈子保持距离,甚至是不屑一顾的心态。希望之所在,还好有李华这样的年轻人。
       如果说现代艺术经常出现的意象,是艾略特所描写的“荒原”,那么,当代艺术的精神象征最典型的就是“废墟”,特别是在中国大陆。对李华作品的创作思路、形式分析及案例点评,在作者自述、魏光庆和刘宜方的文章中已有论述,本文不再赘述。我想强调的是,李华创作时线条感觉的尖新、锋利与自由自如,乃是其艺术才能中最为宝贵的天分。从废墟的实在到精神的虚无,其创作过程有着厚重的中国历史文化意识,尤其是观察与体验对象世界的思维方式,其间质疑与反省、破坏与重组、实在与虚无相互博弈、相互发生。在此过程中,艺术家个人充满敏感的直觉与灵性是至关重要的。
是为序。
 
 
 
王 林
­­­2016年3月10日
四川美院桃花山側 
王林 著名美术批评家、教授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投稿热线 | 招聘信息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客服电话 010-52336201   邮箱 art@ccartd.com   QQ 729738158
京ICP证 13004709 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528号
Copyright 2008-2017  阿特传媒(北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