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永强
1971 出生于山东烟台
1996 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获学士学位
2008 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
现居北京,职业艺术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主要个展
2023 看见——马永强个展,苏蒙画廊,北京,中国
2019 东艺有约——马永强风景作品展,东书房艺术馆,北京,中国
2019 马永强个展,四行一艺术空间,台中,中国
2017 迹——马永强个展,重庆长江当代美术馆,重庆,中国
2014 微尘见大千——马永强作品展,德山艺术空间,北京,中国
2011 生命的证据——马永强个人作品展,今日美术馆,北京,中国
2011 经过——马永强综合材料作品展, 威诺里萨当代艺术馆,北京,中国
主要联展
2023 涌现:东方艺术双年展,济州国立艺术中心,韩国
2023 语言的边界——中国艺术展,日本北九州市立美术馆,北九州市,日本
2023 北京当代艺术博览会,全国农展馆,北京,中国
2023 虹——当代中国艺术展,国立奥斯特洛夫斯基博物馆,莫斯科,俄罗斯
2022 望——当代中国艺术展,罗马文书院宫达芬奇博物馆,罗马,意大利
2022 绵延——当代绘画展,西归浦市国立艺术中心,西归浦,韩国
2022 今天——VR艺术展,迪拜世博会塞尔维亚馆,迪拜,阿联酋
2021 游——当代中国绘画展,米兰国际艺术中心,米兰,意大利
2021 艺术北京,全国农展馆,北京,中国
2021 观——中国当代绘画艺术展,俄罗斯国立装饰艺术博物馆,莫斯科,俄罗斯
2021 光阴——当代艺术展,龙吟雅风视觉艺术中心美术馆,北京,中国
2020 脉——中国当代绘画展(优秀奖),亚洲美术馆,福冈,日本
2020 春暖花开——当代绘画展,北京西城文化馆,北京,中国
2020 呼吸——中俄艺术展,龙吟雅凤美术馆,北京,中国
2020 线不限形,共同艺术空间,北京,中国
视频访谈 更多
艺术手记 更多
相关评论 更多
· 从“黑白灰”到“红光亮”——马
· 生命的证据——马永强与他的艺术
· “马氏布袋理论”与肉身形象的创
艺术家服务热线 
阿特网邮箱:
artinfo@ccartd.com
《中国当代艺术文献》邮箱:
art@ccartd.com
《中国女性艺术》邮箱:
artist@ccartd.com
《中国她艺术》邮箱:
artstsudio@ccartd.com
脸书Facebook:shao qi
推特Twitter:@art63312666
油管YouTube:qi shao
照片墙Instagram:ccartd
微信:artccartd
电话: +8610 52336201
“马氏布袋理论”与肉身形象的创造--浅议马永强有机造型的艺术观念和实践>>

  马永强的绘画艺术建立在两个基点上:一个是艺术史意义上的,马永强选择的研究对象主要是现代主义艺术中有机造型的艺术,如现代主义雕塑家阿普,同时也包括与有机造型相关的米罗等人的艺术。马永强这种强烈的艺术史意识,使他的艺术创作建立在了一个深厚的学术基础之上,也为他推进艺术史中有机造型艺术这一方向的发展和进步,提供了学术的保证。所以,就创作方法而言,马永强是一位典型的学者型艺术家,他对西方现代艺术史上与有机造型有关的艺术和艺术家的研究,全面而又深入。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他在中央美术学院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毕业论文《有机造型观与创作实践》一文中感受到。在该论文他是这样看待视觉艺术有机造型问题的:

  “有机造型观的主要特征就是强调创造性,通过主观想象与联想创造形状,而不是通过对客观世界的感知和认识模仿形状和概括形状。另一个主要特征就是强调“体”而不是“像”,“体”的意义在于强调有机体本身就是一个世界,而不是通过与其它事物的关联而形成一个世界。”

  从马永强这段带有结论性的文字中,我们能发现他对有机造型的研究,主要关注的是这种艺术形态的形式和语言方面。马永强的这一研究方法让我想起亚里士多德的名著《诗学》,即只谈艺术形式,而不讨论作品的内容。在此意义上说,马永强的这一研究,也可称为“有机造型学”。当然,在我看来,更为重要的是他对现代主义艺术中有机造型的形式和语言研究,包括他对自己的艺术创作实践的阐释都是准确而又精到的。也许对于马永强来说,艺术创造中的形式因素才是最重要的,因为意义和内容会在艺术形式和形象中自然生成,或者换句话说,意义和内容,只是艺术形式或形象的自然而然的结果。不过,从我的角度看,正是马永强不讨论有机造型的意味、意义和内容,也不讨论自己艺术创作这批作品的意图和动机,而为我解读他的这批作品留下了空间。

  马永强对艺术史上有机造型的研究,是为自己的艺术创造做学术和理论准备的,《神化—鸡冠花》系列作品、《恶之花》系列作品就是马永强这一研究在艺术创作上所取得的成果。事实上,在进入艺术创作之后,马永强并没有严格按照他所理想化的有机造型观进行创作,而是把理论的研究与实际的艺术实践结合起来,也许正是因为这一点,使他在艺术创造中,并不是完全凭想象去再造一种有机的形象,而是在我们常见的“鸡冠花”上,找到了他想象和创造有机形态的视觉形象的基点。那就是一种从最简单的原型出发,通过他说的把对象置入一个封闭的“布袋”之中,从它内部来想象和创造一种新的有机生命形态,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而在形象向意义的生成过程中,各种充满矛盾冲突、模糊含混、流动不居的含义则自然呈现出来,凝聚成思想和情感的力量。

  从某种意义上说,我认为马永强创造了一种极具视觉冲击力的肉身形象,鲜艳的红色,有机的形体,扩张的体积,蠕动的延伸方式,茸茸的质感是其主要的视觉特征。如果我的这一看法是合理的话,那么,马永强为表现这种肉身形象的感觉,采取了他所说的从一个封闭而又可变的“布袋”中想象和创造有机形象的方法,我们不妨称其为“马氏布袋理论”。当然,所谓“布袋”在马永强的说法中只是一个比喻,真实的含义是为了解释他从内部透视和想象有机体造型的一种方法和立场。从马永强创作的作品看,我们也能发现,实际上这个“布袋”是用三种形态予以表现的:一种是把这个“袋子”想象成一个有门窗的房间,肉身形象在这个房间中扩张、延展,如《异化2008》系列作品;第二种“布袋”是身体本身,即马永强想象自已置身于某种有机的生命体内,仿佛从其内部透视肉身的体积和形状,如《异化2008之二》,《神化2008之五》,《神化鸡冠花系列之14》等;第三种是以天地为“布袋”,在这类作品中,马永强一般是以仰视的角度,把肉身的有机体置于天地之间或天空之下,以构建一种伟大崇高的生命肉身形象,这类作品有《神化鸡冠花系列之15》、《神化2008之九》、《鸡冠花—山》等。

  马永强发现的创造抽象有机形象的“布袋”理论,如上所述,其核心理念是把自己置于一种封闭可变的空间中,从内部透视、想象和创造肉身形象,在我看来,这是对内在存在的一种思考,这不仅对于他的作品的形象及意味,而且对于艺术家本身的存在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予以理解:首先,这种置身于内的想象物体的方式,由于离物体的距离极近,从而使其呈现出硕大,奇异的视觉冲击力,同时,饱满的构图和封闭的空间,強化了艺术形象作用于我们的身体和视觉上的张力。从另一角度看,这种近观的方式,也使描绘的对象极具纵深的幻觉感和深远的神秘感。这种透视也同时解决了马永强在有机造型研究中提到的另一问题,即抽象有机造型中的体积问题。马永强在作品中对透视的运用,让我想起超现实主义艺术家达利在某些作品中,以独特的透视角度呈现对象的手段。

  其次,由于马永强感兴趣的是有机生命的造型,这样,生命的运动,或者说类似于与生命呼吸的运动和身体的活动相关的动感,也被艺术家以延伸,舒展的形态予以体现。如在《异化2008之六》等作品中,肉身在封闭的房间中,向窗户的内外延伸,使肉身形象具有了生命的能量。

  三,对于马永强来说,从封闭空间的内部想象和创造肉身形象,在无意识的层面上看,也许包含着复杂而又矛盾的心理冲动和意义诉求。在艺术史上,艺术家对内在存在的探求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从外部世界返回心灵世界,艺术形式完全听任艺术家内心情感的支配,这就是表现主义采用的方式;另一种是用视觉形象展示一个内在自足的心理空间和心象世界,以表达艺术家潜意识的冲动和欲求,在此方面以超现实主义为代表。很显然,马永强的艺术方式属于第二种,即在不同意义的“布袋”之内想象和创造有机造型体系的同时,也在心理上建构了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然而必须看到的是,这个世界对于马永强来说,意义是多重的:一方面,这个封闭自足的世界可以防御外在世界的侵扰,以获得心灵的宁静和身体上的安全感;而肉身的形象特征和温馨的色彩倾向,既像孕育和保护生命的子宫,又仿佛是精神上的一种神圣力量,给艺术家以充实和向上的生命体验。另一方面,艺术家创造的肉身形象,又像是自我欲望的化身,在潜意识的层面上,发泄和张扬自我的本能冲动和欲望的诉求,以达到心理和生理的和谐与平衡。在此角度上说,马永强的艺术无疑也是他自我解脱人生矛盾和困境的一种方式。

  通过对马永强的艺术观念和作品的考察,我虽然不能现在就下判断说他已经在有机造型的艺术史上,成功地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但是,他的“布袋”理论和对主体内在性的探寻,已经使他创造出了一批语言独特,意味深远的艺术作品,从而为他未来的艺术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我相信,随着马永强对视觉艺术有机造型和意义的进一步思考与实践,他一定能创造出更好的表达有机造型,也即有机生命形象的艺术。
                                   邹跃进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投稿热线 | 招聘信息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客服电话 010-52336201   邮箱 art@ccartd.com   QQ 729738158
京ICP证 13004709 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528号
Copyright 2008-2017  阿特传媒(北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