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镜
1960 出生于河北
1983 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装潢系
现居河北保定,职业艺术家,中国油画学会理事,文化部中国美术创作研究基地特聘艺术家,中国写意油画研究院理事,河北油画学会副主席,原河北大学艺术学院教授。
 
视频访谈 更多
艺术手记 更多
相关评论 更多
· 白色和弦 :明镜艺术简论
· 捕捉诗意的感觉——读明镜的画
·  “恍兮惚兮”如梦似幻——读明
· 明镜的绘画性
· 明镜照无涯
· 谁持彩练当空舞 ——明镜的抽象
艺术家服务热线 
阿特网邮箱:
artinfo@ccartd.com
《中国当代艺术文献》邮箱:
art@ccartd.com
《中国女性艺术》邮箱:
artist@ccartd.com
《中国她艺术》邮箱:
artstsudio@ccartd.com
脸书Facebook:shao qi
推特Twitter:@art63312666
油管YouTube:qi shao
照片墙Instagram:ccartd
微信:artccartd
电话: +8610 52336201
明镜的绘画性>>

 

易 英
 
真正的艺术家总是通过他的作品坦露心灵,但这些艺术家必须是热爱形式的艺术家,明镜可能就是这样的艺术家。提到形式,总是容易想到早期现代主义的艺术,从印象派到巴黎画派,那种形式上的创造和自我表现的独白至今令人神往。从什么时候开始绘画性变得不再重要,图像、符号、照片的搬用成为绘画的主流,当然更大的背景是图像、影像直接取代了绘画,绘画的传统功能,自然的再现、故事的形象叙述等等都在摄影、影视的流行中消逝。绘画性可能不是很准确的概念,沃尔夫林在《艺术史原理》中对有绘画性和没绘画性作了一个区分,破烂的、陈旧的、不规则的东西总是有绘画性的;整齐的、干净的、规则的东西总是没绘画性的。绘画性是用的painterly这个词,从字面上看,这是指像刷油漆刷子一样的效果,区别于小笔的精细描绘。沃尔夫林是指再现的手法,但巴洛克的“涂绘”确实比文艺复兴的“线条”更有激情。绘画性是通过手的动作体现出来,笔触的摆放、涂抹都联系到手的运动,再现的对象是用笔触塑造出来的,像雕塑一样,而不是像工匠那样描摩。在现代艺术中,笔触被释放出来,绘画不再以再现为目的,而是直接对应于艺术家的精神和心理,成为表现自我的手段。明镜的绘画很容易使人联想到表现主义,他的形象处于具象和抽象之间,如同上世纪初的早期现代主义绘画,在印象派与抽象艺术之间的一个阶段。
 
    表现主义的理论总是着重于表现自我,关注人的精神状态,过度的自我最终会破坏形象的再现,只留下笔触和颜色,这就走向了抽象。这似乎是一个价值的逻辑,把形式从学院艺术中解放出来。仔细一想,表现主义还不只是自我表现,自我表现总是在一定的形式之中,没有形式的依托,自我是出不来的。从某种意义上说,自我表现的形式比学院艺术的技术更需要天赋,因为没有技术和程式的支撑,没有再现的目的,绘画性被抽象出来,要纯粹用形式来感人,确实是不容易的。表现主义面对的是学院艺术,它在语言上是解构的,而自我却是个性的解放和重建。这些都不是明镜要面对的,因为时代不一样了,明镜面对的是一个图像的时代。他用绘画性来对抗图像性,把个人的价值从图像、符号的奴役中解脱出来。这么说似乎太上纲了,因为明镜想到的还是画画。当前画画面临着两种压力,一个是学院,一个是图像。学院把画画变成了公式,从写实到表现,无意义地重复学院的传授,直到画得“手臭”。从这个角度看,明镜的画坚持了手性。在他的画中找不出明显的参照,除了和谐的色调有学院的痕迹,他在经营自己的图式时保持了新鲜的感觉和个人的经验。在明镜的很多画中,都没有明显的色彩与素描反差,一切关系都很相近,灰色的背景,白色的笔触暗示出人物,偶尔一点重颜色使画面生动起来。这种色彩关系使人想起马克•罗斯科的抽象画,邻近色的色块相互并置,模糊的边线让色块相互渗透,似乎暗示了一个很隐秘的内心世界。不过,背景和人物在视觉上都是一个共同的背景,像是一个私密的心理与生活空间,暗示出个人的状况和环境。线条在画面上有特殊的作用,它不只是勾勒出人和物的轮廓,而且那种拙稚还带有原始的意味,像一个独有的记号反映了艺术家的个性与意志的存在。题材在明镜的画中似乎并不重要,但仔细看去,明镜多是室内题材,这些题材是有暗示性的,画家是以个人经验的日常生活为题材,他不费心去找寻社会的主题和隐喻,而是把身边所见的东西和心里所想的事物信手画来。其实这是他的绘画性的基础,他正是在这种无意识的状态中表现了无意识的自我。自我的意义在这儿不同寻常,尤其是在绘画中间。当代的绘画总是被客体化和商品化了,如同人的物化一样,自我被消解在图像或图像的复制中。在明镜的画中,自我是双重的存在,在其模糊的形象中,依然可以辨识出室内空间的男人和女人,这是一种私密性的暗示,个人正是在这种私密的空间和行为中才能体验存在,明镜的画法也是如此,正是在这种个人生活与经验的表现中找到他自己独特的语言方式。
 
    绘画性不同于表现主义,表现主义不一定要画得好,而是要情感、情绪表现得好。表现主义成为一种样式后,也就不表现了,就像文人画被后人复制后,就不文人了。像明镜那样的绘画性其实是有条件的,就是在绘画的感受性上有过人之处,笔触的收放、颜色的控制、构图的张力、线条的质朴,等等,在这些绘画的基本要素上与众不同,因此,绘画性与表现主义相比,总是更为审美。这种审美不是来自既定的公式和规则,而是来自他的先天条件,与他的自我紧密相连。明镜的绘画接近于抽象,或者首先是抽象,他首先是用大笔把颜色铺上画布,形成抽象的画面关系,这种关系表面上是无意识的形式构成,实际上现实空间在心理空间上的投射,颜色与颜色之间,笔触与笔触之间,都有一个隐藏的前后深远的关系。观众面对这种抽象不是感受平面的装饰,而是可以进入的幻觉的空间。他在这种抽象的关系上寻找具象的暗示,往往是用几根线条暗示人的轮廓和动态,那个虚幻的空间在形象的暗示下显现出来,但那是一个真实的心理空间,笔触与线条的原始性说明这个心理空间就是艺术家自己的世界,他以这种方式把观众带入他的世界,而且是一个真实的内心世界。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投稿热线 | 招聘信息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客服电话 010-52336201   邮箱 art@ccartd.com   QQ 729738158
京ICP证 13004709 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528号
Copyright 2008-2017  阿特传媒(北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