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怡端

1970  出生于福建福安市
1993  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获得学士学位
2012  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获得艺术硕士学位
现居福建福安,副教授,中国书协会员

主要展览
2016 水墨作品参加“中国线“当代研究展,温州
2015 水墨作品荣获第二届南京国际美展金奖,南京
2014 水墨作品参加第一届南京国际美展,南京
2005一2010 书法,水墨作品连续五次参加三月三书社联展,福州、台北
2008 水墨作品荣获第一届福建省美术院校教师作品展二等奖,福州
1999 国画作品参加福建省美术作品晋京展,中国美术馆
1999 第八届全国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北京
1998 国画作品参加98国际美术年中国山水画.油画风景展,中国美术馆
1997 第七届全国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北京
1995 第六届全国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北京
 

视频访谈 更多
艺术手记 更多
相关评论 更多
· 缪怡端的新“辋川”——墨线横空
· 横空隐隐层霄墨——缪怡端“书法
艺术家服务热线 
阿特网邮箱:
artinfo@ccartd.com
《中国当代艺术文献》邮箱:
art@ccartd.com
《中国女性艺术》邮箱:
artist@ccartd.com
《中国她艺术》邮箱:
artstsudio@ccartd.com
脸书Facebook:shao qi
推特Twitter:@art63312666
油管YouTube:qi shao
照片墙Instagram:ccartd
微信:artccartd
电话: +8610 52336201
横空隐隐层霄墨——缪怡端“书法水墨”由新返古的气象>>

    他的孤山、兰亭和西园,是苏轼的词片,陆游的诗句;是宋朝的山水,一溪风月,照野弥弥,或者醉去欲眠芳草的任性和自怡。

    缪怡端的“书法水墨”是当前中国水墨探索中一个令人惊喜的“意外”。不仅因为他是摘取2015南京国际美术金奖桂冠的艺术“黑马”,还因为全球化的时代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艺术可能性:一个心高气傲、满腹才华而又随性慵懒的人,可以闲散地抛掷20多年的时光,躲在安静优美的小城镇中悠游徘徊,慢慢沉淀、凝结成一个清晰而独特的当代艺术探索方向。

    作为我大学时仰慕的学长,缪怡端1993年夏天的毕业个人展至今印象深刻。他的绘画留有较多前辈文人画家的影响与痕迹,还没有显示出特别的气象,但他的草书却已经写得很成熟,得到了圈内前辈的高度赞赏,倘循此下去,很快将是行业内高手。只是他同时还端出一批不合时人眼的探索性作品,生涩而怪异,不太成熟但却活力四射。这个总是乐呵呵并伴着爽朗绵厚笑声的闽东大个子,令我深深意识到他的另一面:不想做平常的艺术家。此后几年,刘正成做得风声水起的全国书法“中青展”成了他草书实验的检验场所,连续三届以“现代书法”入展。他做的现代书法有着非常严格的传统底线:高水准的书写性与不违规范的草法,以此极力捕捉一种瞬间、偶然,近于闽东天候风吹水流、风行雨散的舒畅节奏,着力呈现挖掘毛笔书写韵律的丰富可能。

    虽然手艺不凡,对于内心不安分的缪怡端似乎太过稀松容易了。书法在时间维度上的单维性始终令他觉得不够“刺激”,缺乏足够满意的视觉丰富度。而绘画上,也一直没有令人满意的局面出现,只是不断游走穿梭于各类跨界中,而“拣尽寒枝不肯栖”。比如有一段时间,试着以山水入人物,把云水流转、山石皴法运用到人物塑造上去寻找新鲜感,做了一批有点小感觉却缺乏大方向的佛道人物。如同他的“现代草书”,敏感优雅,有一点小小的尖锐,但总让人感到意犹未尽。过于追求一种紧张感的现代水墨总是令他觉得若有所失。在徘徊中,2010年,已届不惑的他才以半游戏的心情重回母校,在福建师大美院读了一个艺术硕士。置身城市里、大学里各种功利化忙碌氛围里,给他的恐怕更多是负面的感受。不愿意努力争取进城的决心却反而坚定了。

    重新回到山明水秀的福安,在这个藏于山中盛产美人的桃源盛地,他那种不安分的闲适率性还是显得比较合拍,可以不时喝上几口小酒,有点醉,有点纵,有点闲。2013年,一个看似偶然的新跨界念头自然浮现--把字做成水墨山水看看,做出经常给他美好想象的那些文人意象。于是,一些平时读书最有感触的词语跳了出来,一些宋代以后的文人经常反复咏叹的母题浮在他眼前,如兰亭、辋川、西园、南山……与身边风物契合,也同自我心境相符。把这些词语用萧散随性的草书方式做成了水墨,构建一种隐约恍惚中的若有若无之象。“山水”就可以反复书写,不需要一过而止,可以五日一石十日一水,把一种氛围一种情绪做得更为饱满绵长悠远。这个新开端令他有了意外的惊喜,仿佛在自家地底发现了一个自己都还没来得及弄清楚的神奇世界,一下子就把他整个人吸了进去。这两年,显然比往时稍忙了一些。虽然方向明确,也有好手艺,但失败还是常态,他得不断做实验。于是有了后来给予外界惊喜的、优雅而有爆发力的“书法水墨”。人到中年的缪怡端终于在书法水墨试验中找到了自己满意的田地,终于找到充分恣意挥霍他天性、才情与累积的出口。

    把书法的时间一维性空间铺展为书法水墨的多维时间性空间,大大拓展了笔墨表现的容量,突破了“墨象”的枷锁,把抽象水墨重新纳入宽阔的“意境”塑造,遥接了古典文人精神悠游的传统,可以在一种敞开而松驰的日常生活状态中唤醒现代潮流、古典血脉与自然山川的精神联系,获得了一种自在地驾驭水墨书写的新可能。

    以书写草书的方式来营构他心中的水墨意象,使得他的水墨画面迥异时人。依托于传统文人艺术的气脉,书写方式单向时间维度的保留及其反复的叠加,使多层的水墨痕迹存有血脉相连的韵律感,有内在强大的秩序支撑,看似迷乱的墨点流贯着优雅的草书笔法,蕴含筋骨气肉,能和谐共振气韵生动,有新鲜生命的温暖活力,获得了时间与空间的双向拓展。这种看起来湿淋淋的水墨方式完全不同于波洛克式的“偶发艺术”,摆脱了一种过度依赖本能与偶然的非自主性非理性状态。并且,在平面空间层层累积展开的过程,还轻松悠雅地避开了深受日本现代水墨影响的惯常创作方式,走出了过度简化一维书写过程造成的单薄、紧张与急促,也不同于传统山水画过于静态的笔墨方式与空间伸展,而进入一种更为活跃深邃的时空境界开拓。

    流畅的重复书写性,通过多次渲染有节制又很率性地挥洒,能用一段长长的时间来捕捉、沉淀、丰满、稳定某种瞬间偶然的感受,在理性与感性之间、有序与随机之间、在单纯与丰富之间重建一种微妙的平衡,从而创造一种有深度有厚度的“书法水墨意境”。缪怡端藉由“书法水墨”贯通了一条承自文人画与书法精神脉络的通道,把抽象水墨做得富于景深,把各类看似散乱狂放的墨迹笔踪收拾得温婉细腻,汇合成清晰、优美而深厚的境象,在现代水墨与书法书写的无缝融合中找到了一种美好、热烈而悠远的气韵,似新还旧,似旧还新。虽然还要不断遭遇到各种不可预料的失败,缪怡端的“书法水墨”已经在古典与现代之间开启了一个远为开阔而内力充盈的新方向。

                    

撰文/徐东树 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博导
黄小我 福建艺术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投稿热线 | 招聘信息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客服电话 010-52336201   邮箱 art@ccartd.com   QQ 729738158
京ICP证 13004709 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528号
Copyright 2008-2017  阿特传媒(北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