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春燕

1972 生于河北
现居辽宁,北京当代书画研究会副会长,辽河油田美术、书法家协会秘书长,辽宁省工笔画学会副秘书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主要展览
2016 “庭前春早”——第二届贾广健师生中国画作品展,贾广健艺术馆
2016  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创作高级研修班优秀作品展”,炎黄艺术馆
2016  中国工笔画省际联盟首届优秀作品提名巡展,四川省美术馆
2016  写意中国——中国国家画院青年画院中国画作品展,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
2016  赏微品精——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高研班七人精品展,798桥空间
2015  中国梦辽河情—辽宁省第二届工笔画作品邀请展,辽河美术馆
2014  中国国家画院导师工作室教学10周年系列成果展花鸟画作品展,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
2014  万象之美——中国国家画院青年画院中国画作品展,中国国家画院国展美术中心
2014  璀璨七星—九宫阁2014年度当代中国画学术方向汇报展,山东九宫阁美术馆
2013 “喜看美丽新永清”国画名家采风展,贾广健艺术馆
2013  辽宁省首届工笔画作品邀请展,辽宁省美术馆
2013  进经典—辽宁画家画世界”赴西班牙、葡萄牙采风展,辽宁省美术馆
2013  丹青本色—当代百名最具艺术原创力的国画家提名展,中华世纪坛当代艺术馆
2012 “春光美”全国工笔实力邀请展,辽河美术馆
2012  吴冠中艺术馆开馆暨全国中国画作品展,吴冠中艺术馆
2012  京•津•冀中国画名家邀请展,贾广健艺术馆
2012  芥墨新锐工笔画联展,芥墨艺术馆
2012  韩•中文化艺术交流展,韩国
2011 “春光美”全国工笔实力邀请展,辽河美术馆
2011  中央美术学院学生优秀作品展,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2011  第三届中国(湘潭)齐白石国际文化艺术节中国画作品展,齐白石艺术馆    
2011  2011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禹舜美术馆
2010  中国国家画院毕业作品汇报展,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
2010  全国首届现代工笔画大展,北京军事博物馆
2010  第二届全国线描展,洛阳美术馆
2010  2010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苏州美术馆
2009  辽宁省第十一届全国美展,辽宁省美术馆
2008  走进经典——辽宁省美术家赴俄罗斯采风作品集展,辽宁省美术馆
2006  全国第六届工笔画大展,辽河美术馆

视频访谈 更多
艺术手记 更多
相关评论 更多
· 诗心禅意淡如许
· 清新的意境 淡淡的诗情
· 花开见佛
艺术家服务热线 
阿特网邮箱:
artinfo@ccartd.com
《中国当代艺术文献》邮箱:
art@ccartd.com
《中国女性艺术》邮箱:
artist@ccartd.com
《中国她艺术》邮箱:
artstsudio@ccartd.com
脸书Facebook:shao qi
推特Twitter:@art63312666
油管YouTube:qi shao
照片墙Instagram:ccartd
微信:artccartd
电话: +8610 52336201
诗心禅意淡如许>>
     因家学渊源,耳濡目染,性情温婉的任春燕自幼便酷爱艺术,在身为画家的母亲的指点下潜心习画,逐渐养成了勤奋笃学、格物致知的良好习惯。14岁时考入辽宁省工艺美术学校,随后又考入鲁迅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之后师从中国国家画院著名画家贾广健,并在中央美术学院造型艺术创作班学习。这一系列艺术经历使得她的眼界开阔,功底扎实,出笔不凡。
   
    美专毕业后她从事装饰画创作,作品因风格独特、构图精巧新颖、造型奇特夸张、用色明快唯美等特点备受推崇。比如漆画《七个月亮》等,都是这一时期的作品,观之令人耳目一新,精神顿爽。从中也看出画家初涉世事时那种能够“师法造化”而又超越现实的浪漫情怀,以及在对物象精准地把握的前提下并使之意绪化了之后的生动表达。
   
    后来她一改画风,专攻中国传统工笔画,注重从传统中汲取营养,尤其偏爱宋人小品,揣摩品读,牢记于心。并借鉴当代优秀画家的创作经验,在追求物象的表象美的同时,十分注重主题的内涵美,使“形”与“意”恰如其分地融合。就这样,几经磨砺,几番耕耘,她的笔力见长,笔意悠远,逐渐形成了格高趣雅、墨色淡扫的艺术语境和独特风格。
   
     2006年她参加了全国六届工笔画展,作品《碱蓬地》取材画家家乡遍布湿地的碱蓬草,她大胆地采用近乎单一的猩红色,将卑微的碱蓬草蓬勃的生命力极致地演绎。画面质朴、恬静、雅致、细腻,使其在众多眼花缭乱的花鸟画中显得古拙幽深、不卑不亢,于看似平静的状态下,涌动着一股盎然的生机和原始魅力。
   
    随后她创作了《邂逅》、《正月的记忆》等一系列作品。这些作品无论从意境上,还是技法上都有所变化,在追求意境美的同时,技法日渐娴熟,尤其是没骨法得心应手,素雅的墨色轻轻地扫过,使人物于活泼俏皮之中略显羞涩温婉,衬托的景物于宁静之中隐匿着些许的动感。画面清丽,耐人寻味,细细地品读,便会发现人物表面的“静”与内心的“动”浑然一体,“气”与“韵”相生相融,构成了令人向往的清幽超然的境界。
   
    前几年我曾为她做过一次专访,尽管当时她刚进入工笔画创作,作品还明显带有装饰的痕迹,不过由于工意兼备、形神俱在,不仅不失工笔画的审美意趣,反而因其有工艺美术的底子,使作品平添了几分超凡脱俗的清雅气质,也奠定了她今后创作的基本格调。
   
    当时我们谈了许多,从艺术经历到创作感悟,再到传统借鉴与传承,以及人生态度与艺术追求,凡此种种。在看似完全程式化的对话里,我们谈得十分惬意,看得出她对艺术有着执着的追求和不懈的努力,见解也颇为深刻,这对一个年轻画家来说,能够在浮躁的现实生活中保持一颗平常之心,不为名利所诱惑,潜心钻研,反复揣摩,并为之“衣带渐宽终不悔”,实属难能可贵,这也是成大事者应有的胸襟与气度。
   
    我在仔细地品读她的作品之后,发觉她的作品始终贯穿着一条主线,那就是以笔意为先,以气质品格为上,这是我当时欣赏她的画作的真正原因。这一特点她一直坚守至今,当然也必然会坚守下去,这是一个成功画家的必由之路。因为艺术创作不是单纯的物象描摹与客观照相,而是映衬了画家心中对美的把握与个性的表现。
   
    此后的几年,我一直关注她的作品,在解读她的作品的同时,也探寻她的艺术世界。
   
    纵观她的作品,有如下几个特点:
   
    其一是,她追求线条“纤不伤雅,富丽而不俗恶”的至高境界,在穷尽传统的同时,做到师古不泥。她坚持写生,观察自然界中瞬息万变的物象,感受物象的表象美与气质美,追求“形”的精准与细腻,但并不是简单地复制物象,而是在吸收传统的基础上融合了现代的审美意趣。所以她笔下的线条精道沉实,律动而柔美,或长或短,都充满了神韵,“筋、肉、骨、气”四势俱在。
   
    其二是,她喜欢淡雅的墨色,作画时她常常惜墨色如金银,尽妍水墨飘逸灵动之美。在她的笔下,淡淡的墨色看似随意地洇润开来,婉约柔美,似有似无,似梦似幻,却充满了神秘的灵性,恰如“云破月来花弄影”,以工巧之笔表现出物象朦胧的优雅静谧之美。观之令人眼前一亮,怦然心动,潜藏在内心里那一缕曾经远逝的情愫油然而生。这完全是有别于现实生活表象下的原始情结,是能够让人产生心灵碰撞的感动,尽管当下这种情结越来越被强大的物质所弥散,但只要人们的心灵还没有完全被物化,审美作为人类如影随形的产物,将会依然存在,依然充满无穷的魅力。
   
    其三是,她讲究构图的精致含蓄,注重留白,追求“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空白之美。构图时她善于处理“取景”与“入画”的矛盾,概括提炼客体物象的情境,并使之符合主体的意态和情感,从而生成艺术化的表现空间。与此同时,她追求物象的气韵,不仅注重物象的形与色,还要表现物象的内在精神气质和性格特征,从而使画面清丽典雅,韵味无穷。如《掠过》、《荷塘清风》等,静物与飞鸟交相辉映,空白与物象相辅相成,画面雅而不俗,意境水润空灵。
   
    其四是,“诗意”与“禅境”同存。古人主张“诗画同源”,她深谙此理,因此在创作过程中,她始终追求诗意的宣泄与表达,用看似毫无韵律的墨色禅释物象内在的气质与诗意,追求“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的禅境效果。如《湛露系列》等,不仅造型精准、墨色淡雅,而且画面唯美、意境悠远而超凡脱俗,从而使画面的“声”与“色”相生共荣,使观者浮想联翩,回味无穷,不自觉地将视觉、听觉、味觉甚至触觉共同作用于画面,最终打破了艺术的界限,产生了游走于心灵之间的愉悦的审美效果。这便是中国画的独特魅力所在,也是审美主体与客体互动之后产生的心理共鸣与诗意的审美旅程。
   
    其五是,风骨之美。实际上,中国画无论工笔还是写意,之所以成为一种独立于西方绘画的经典艺术,主要是因为画家将客体物象情感化、人格化、心灵化,给予艺术对象以厚重的分量,使审美主体与客体在相互渗透与制约中求得自然的平衡,达到物我相合,从而实现了由意境到诗境最终抵达心境的境界,风骨也由此傲然挺立,流芳百世。长期浸淫在诗画情趣中的任春燕,对此有着独到的认识,她在追求属于自己的语言风格的同时,将内心的体验与客观物象融为一体,追求“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形成了“形”与“意”俱在、传统与现代融合、诗意与禅境同存的风骨之美。当然,这也是中国画独具特色的永恒之美,是属于用中国符号表达心灵感悟的世界艺苑的一枝奇葩。
   
    总之,任春燕是在用自己的心灵感悟美、探寻美,走着一条与众不同的创造美的艺术历程,也必将收获到非同寻常的美之硕果。
 
作者:孙丽萍  
2012年6月于京西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投稿热线 | 招聘信息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客服电话 010-52336201   邮箱 art@ccartd.com   QQ 729738158
京ICP证 13004709 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528号
Copyright 2008-2017  阿特传媒(北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