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进滇的作品给中国美术界带来了一阵骚动,这个执著的男人始终想做一件别人没有做过的事。在实验和摸索中,他寻找到一种与传统完全不一样的笔——钢丝。师进滇不喜欢厚重的材料,对细腻轻盈的材料却一见钟情。不管是铜板还是钢丝到了他的手下都仿佛具备了思考能力,直接而质朴地勾勒出一种真实的虚拟。
《记忆的失重》是30辆空透的自行车,观众的眼光会不由自主地停驻在作品上。阳光下,视觉误差常会传递给人错误的信息,哪个是影子,哪个是真实的存在?或者说这真实的存在亦只是一种虚无?静静地呆在师进滇营造的氛围里,刹那失神,人的记忆确有失重。
福柯说:“这不是一个烟斗,这是一张图画!”师进滇身体力行地实践了这句名言。当他烧掉那把用钢丝包扎的竹椅的中间部分时,无疑地,观众可以断言“这不是一把椅子,这是一种艺术!”这种通透轻灵的作品淡化了思想性的表达,却强化了多元化的解读途径和作品的独立价值。这些真实的伸手可可触形象不具备任何实际用途,也正因此,反而带给人无穷的想象。也许师进滇利用具象的外形想要表达的仅仅只是焚烧之后的痕迹本身。
一直以来师进滇都平心静气地坚持纯手工劳作,从来没有感觉过枯燥乏味。看似随心所欲实际是大象无形,为“百炼钢成绕指柔”做了最好的注脚。因为强调编织过程中的“行为”体验,所有作品背后都呈现出一种笨拙的原始活力,让人感觉到人性化的存在。正如他所说“表达也许不重要,有所获道是一种手工制作的心情和过程。”
《鞋由八只组成》,光线的折射,影子与作品叠在一起,不止是八只,又恍惚是八只。光与影,真实和虚拟再一次挑战了人的目力。人们总是太过于相信自己的眼睛,而忽略真相,误会由此而生。我们眼里的真相离事实到底有多远,当我们怀疑时,是否数过真相的鞋到底有几只?又或者,上帝给了我们真相又同时给了我们不信任的影子,而我们的肉眼从来就无法分辨?
走进师进滇的艺术空间,在光和影之间,虚拟和真实之间自由地交迭出入,不得不陷入师进滇挖下的艺术陷阱。而他自己,则若无其事地瞥清自己没有具体的创作意图。的确,05年以后的师进滇更加随心所欲地追求极端单纯化的艺术符号,也没有自视清高地拒绝公共空间,他的创作无疑是对传统雕塑的一种颠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