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建国:宋秦晋是个细腻的人,对绘画非常敏感。她经常到大自然中寻找令她倾心的花草素材,野花野草的娇艳与生机尤为打动她。经过几年的强化写生,她的造型能力和画面整合能力都有大幅度的提高。宋秦晋选择用没骨方法来阐释绘画,但是又与传统没骨绘画明显不同,也可以说宋秦晋已经有个人的绘画语言了。她画的花草具有自然的生存姿态,没有一点矫揉造作,清新、纯净,给人愉悦的视觉享受。其实,宋秦晋的作品能产生这样的效果有几个重要的因素:与她所受到的系统的美院教育有关系,与她的审美有关系,与深入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花草有关系,还与她天生对色彩敏感有关系。
宋秦晋的绘画完全用色造型,这是她非常突出的特点。即使在诸多花鸟画家的作品里,她的作品也会脱颖而出。正因为她没有用墨,画面反而和其他人区别开来,独树一帜。她画面的颜色除了悦目,还要解决很多问题,像层次、虚实、冷暖等。在现代生活中,人们对色彩的应用比古代丰富、广泛得多,尤其在绘画和设计领域。实际上,没骨画的书写性很弱,绘画性则很强。当下中国画的创作趋势,更加强调绘画性,对传统绘画的追求是逐渐减弱的,比如毛笔的书写性训练普遍减弱了,笔墨形式的转换没有那么高深了,观众读画的过程和心态变得轻松了。相对来说,宋秦晋对毛笔的运用上还是不错的,尤其对花的枝、叶的描绘用笔来造型,而不是简单的勾花填色。
老圃:在欣赏“陌上寻香——宋秦晋新水墨花卉画展”,给了我很特别的感受。秦晋的作品清新隽永,令人眼前一亮。她全身心地投入到大自然中去,对物象体察入微。她能静下心来专注地画画,并且长期地坚持下来,这样的创作态度十分难得,现在已经少有画家这样做了。因为这个社会的节奏和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人们对物质的追求太迫切,大家都在不断地追逐,很少有闲暇、疏散的心去观察周围的事物了。
在画史上,没骨画画得好的人非常少,清代的恽寿平、任伯年都画没骨画,他们影响了很多后辈画家。秦晋吸收了很多前人的优长之处,并且在没骨画创作方面做出了很大的成绩。她用颜色非常自然、清新,用色有她的独到之处。我认为她在没骨画方面的探索对当代没骨画发展往前推动了一些距离,不管她推动了多少,只要不是原地踏步都是非常值得赞赏的。前一段时间,我把她请到荣宝斋画院,作为老圃花鸟画工作室的教授来授课。她把自己对艺术的理解、传承、开拓传达给我的工作室的学员们。在秦晋的教授之下,学员们通过实践有了很多收获。不久前,我带学生去黄山写生,个别学生已经把秦晋的教学方法与写生结合起来,取得了一些进步和成绩。
我希望秦晋在艺术道路上继续往前走,画出更多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作品,取得更大的成就,并为中国画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李一:宋秦晋的画格调淡雅,在平淡中见清新。她通过大自然中的一花一草,以精微致广大,使我们看到了大自然的勃勃生机。尤其在自然生态环境不断遭到破坏的当下,秦晋通过展览把 “一花一世界,一草一乾坤”带到我们面前,从而提示了人和自然、人和生态之间的关系。
从绘画角度来讲,清新淡雅一路是中国画中很重要的风格。事实上,越是淡雅的东西越是难画,秦晋的没骨花卉淡中有层次,淡中蕴丰富,淡中见广大。 她的画融合了很多绘画方法,不仅吸收了传统的没骨花卉的画法、水墨画的技法,同时也借鉴了一些西方的绘画方法,可以说这是一种经过改良的当代没骨画法。秦晋画得非常用心,笔法特别细腻,绝非粗枝大叶,而是精心细作。这是女性画家的长处,也是大多数男性艺术家望尘莫及的。正是透过如此微妙的、细腻的描绘,她的绘画境界与格调便一下子彰显出来。
我们常讲“雅趣”,每当我读梁实秋的精短的小文,便有小中见大的回味。同样,我赏读秦晋的画,也有同感。淡雅是她的手法,也是她的境界。她表现了她的本真,也表现了世界的本真。这个世界有喧闹的一面,也有静的一面,而人们往往注重喧闹的一面,而忽略了静的一面。在都市生活中,淡雅、幽静的东西更能提高生活的品质。倘若秦晋的画挂在了客厅和卧室,劳累了一天的我们看到后精神会愉悦,这种赏读感受使人自然而然地回归到生活的本真状态。当然,绘画有很多表现题材,但不能以题材论高下。重大历史题材绘画也好,都市水墨风景、人物也好,清新、淡雅的闲花野草也好,它们的存在都有各自的意义和价值,会给人带来迥然不同的感受。秦晋的画不仅展厅需要,继而可以从展厅到居室再到生活中来,它们能慰藉心灵,使人在沉重的生活中放松下来,其实这才是当今时代非常需要的艺术。
杨维民:草长莺飞,晨雾微泛。湖上星星点点,一旁的小径,阳光穿透树叶洒向路边的野花,略带湿润的花瓣,在微风中静自开放。这是宋秦晋笔下的景色,她在充满淡淡花香的园径里,驻足观赏,试图捕捉小花园里的每个片刻。
作为女画家,她的画面干净通透,虽专注于描绘花卉却并不媚俗,她没有选择姹紫嫣红的牡丹芍药,也没有放眼人们常爱的春桃、夏荷、秋菊、冬梅,她擅长婆婆纳、红虾衣、红纸扇、醉蝶等花种,那是一种鲜有人知,渺小平凡常被忽视的美好,但宋秦晋却从野逸中发现了她们的美。
人常言“画如其人”,宋秦晋也是温柔淡雅之人,不骄不媚,不争不艳。她喜欢写生,用自己的双眼感受自然,体会被花草和环境所包围带来的全面感受,再将感受融于作品之中。她说“野花亦能有大美”,这不仅说明她有着善于发现美感知美的眼睛,也体现出其人淡泊的心境。宋秦晋曾在家纺设计领域有过一定的经验和成就,却为了艺术创作甘愿放弃已有的收获重回学校进修,而后轻装上阵地从头来过,这不失为一种人生智慧,也是很多人难以做到的。
杨中良:宋秦晋的画非常打动我。一花一草、一枝一叶都饱含她对生活的热爱。我觉得,画画不一定要画大题材,自然之中很微小的生命同样令人感动。其实,每个生命都是有尊严的。宋秦晋赋予花花草草新的生命与尊严,并以她的绘画语言呈现出来,很是可贵。她没有选择大众耳熟能详的花卉,而是选择了毫不引人注意的野花野草,却能以小见大。名贵的花草,往往被赋予太多的人文内涵。当然,人文内涵很必要,但容易世俗化,因为它指向明确,题材具有局限性。在当代中国画创作中,像梅、兰、竹、菊、荷花、牡丹等等在传统中国画中惯常描绘的花卉,已经很难找到可以突破前人的出路和新意。宋秦晋独辟蹊径,画了很多无名的或者鲜为人知的野花,每次看到她的作品,我都要向她询问花的名字,想必很多花都是植物学家研究的范畴吧。
无论从创作技法和精神内涵,还是从学术的高度和未来的市场表现,我认为宋秦晋都有很大的潜力和上升空间。我喜欢宋秦晋的绘画,我也看好她!
姚震西:宋秦晋的没骨画花卉非常有特色,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我觉得她是一位出色的画家,更是一位自然之中花草的吟唱者。
宋秦晋对自然花草生长的细节把握得特别到位,而且她对花草形象的归纳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方法。宋秦晋对宋、明院体画是颇有研究的,她的作品是院体画的释放,当然她首先是在自然之中的观察、择选、把握的交织之下才得以收获现在的画法、造型和色彩。我觉得这套方法很大程度上应该得益于以前她从事染织设计的归纳与积累。正因为她对花草有独特的观察方式,所以她的绘画的色彩和自然的色彩、以及和传统国画的色彩是不一样的,甚至跟她喜欢的南田、白阳的色彩也是不同的。宋秦晋的色彩语言虽然是从自然中吸收、提纯,但也有鲜明的个人倾向,比如特有的绿和紫,她的很多花里都或多或少主观地加了紫色。显然,紫色已成为她的色彩符号,同时也是她个人心性的代表色。其实宋秦晋作品中紫色的“婆婆纳”特别能代表她的审美和笔墨造型的取向,“婆婆纳”已经成为宋秦晋特有的符号。她将比较琐碎的花点归纳成特殊的造型,从细微处传神,使每一个花簇之间形成呼应、关联。
子仁:毫无疑问,我知道她不是三毛,她不过是长得像她而已。她真的有点像她,热情如火,安静如水。水火不相容吗?不是的,宋秦晋给我这样的感觉。我觉得,通过画画,她也表现出了自己的这个特点。
一年前,秦晋的画给我的第一个印象就是:生活的美好——现在我了解了,这不仅是她的向往,也是她的现实。画里的她因为真实而使得她的画具备了动人的基础,那些干净的笔迹、明丽的色彩、精准的形象、简洁的布局,还有娟秀的行楷和沉静的印文,无不是她这个人的展现,因为她用心了,她用心地选择了她所投入的那个世界。
阴澍雨:宋秦晋的山花野卉,动人可爱。她的花鸟画有两个方面的特质,一方面来自于对自然物象的体察与赞美,通过那些冲融的色彩,透露出对生命的灵性表现;另一方面,来自于她内心状态的流露,那是寄托在山花野卉当中本真的心性与情感。让我们走近、细听、感悟画者朴素的情怀,驻足于宁静的心灵世界。
范治斌:初看秦晋的花卉作品,就被作品中安静的气息吸引住了。那些美丽的花,仿佛脱去了“娇艳”,而带着温润的“雅致”从画家的心里生长出来。它们细腻却让人感觉到清新,柔嫩却也显得落落大方。这是一种极浓的优雅的女性气息---温暖、洁净、清澈。我感觉,它们会让躁动的人安静下来,让安静的人慢慢品味出禅境。它们自然而然,带着芬芳的味道,流淌在秦晋的笔墨里,从容绽放,不再凋零。
李学伟:看到宋秦晋的花卉写意画,不知为何有种感觉想要逃离喧闹的城市,去一个安静无人打扰的地方诵经打坐。她的花卉带给人安静养神之功效,在作品中不难看出恽寿平没骨小写意的影子,同时也能感受到一名画者用心在写照世间奇花异草的生命。那种恬静、淡雅,似一丝丝清风拂面,使人心旷神怡。犹如看见江南女子带着婉约与娇嗔迎面向你走来,使观者在作品前久久不舍离去。反观现下画界鼓噪纷纭,一些将文人画简单成三横两竖的大师无知无畏地活跃在画坛之时,能够如此安静地沉浸在传统之中,尤为难能可贵。相信宋秦晋在没骨花卉的道路上还会不断探索前进,扎实有力的笔触和虚实相映的意境会让她的画作走向完美。愿她在中国文人画传统日渐式微的当下能够一往无前,将雅逸之气融会贯通,继续发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