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70后和80后之间年青的黑白木刻版画家舒莎,让我非常感动的是,从2006年研究生毕业以来到现在一直固守在并不被人看好、也同样不招人喜爱、略显单调的黑白版画圈里,倍受前后内行们的无形挤压的现实之中,(前辈中有在各种版画展览中获奖专业户的导师康宁,后有80后、90后冲劲十足的学生们)。面对种种的压力,从她的黑白木刻作品中可以看出,在默默地、潜心地思考。从2005年的一大批变形的“自刻像”到2006年风格十分概括的女性形体描绘的片断上来看,经历了她木刻语言的非常艰难的探索。在人物的造型上,到底是走向完全的自我表述的流于所谓“随意”、徬徨、无助的个性表达,还是80后的动漫形态流行的模式,她选择了抽象的语汇来进行尝试,作品《贯穿·连续》、《平台上的花》及《旋涡系列》让我们看出作者彷佛进入了创作的潜伏期,很多作品没有拿出来参加展览,把它放置在画框中。作为一位女性艺术家,可贵之处在于,让我看到她画外和画背后的很多东西,及未来发展的种种潜力。06年留校,版画系很多老教师,正是看到她在素描上的强势功底,溶入到黑白木刻的作品之中,使大家看到一种希望。她在读本科阶段,就表现出在各方面“外柔内刚”的特质,你从她的黑白木刻作品中看不到半分的女性特质的柔软、细腻、过分抒情的装饰性及讨好人的媚态,反而把生活中真实的困境和自己无法解决的难题及不可掌握局面如实地反映在画面之中:犹豫、选择、尝试、力度、坦然、反思。
在这个“吃香喝辣的乖巧”时代,她不是一位靠“脸蛋”资本就在平台上表演的艺术家,是靠自己对真实生活的体验和面对及承受的个性来感悟这个艺术平台,真实的希望是给予那些敢于反思生活的人和艺术家,在08年创作的作品中《在爱的阶梯上输液》、《线断了、飞不起来了》爱情生活的不顺和对情感的渴望让她在这两张作品中得到释放,刀法在画面中凝聚了自然、情感、把自己旋浮在面面充满未知负形之中,黑白的处理、人物的动态,情感的倾注,显得非常的自然轻松。摆脱了紧张、做作、太看重自己的潜在的束缚。并以自己不擅长的抽象空间中回到了原点。艺术来源于生活,哪怕这种生活表面上看似多么的“被动、不愉、无赖、无力”但它就是生活中最真实的东西,这样你才会个更珍惜,主动、愉悦、掌控、有力。
由于自己的文笔很差,从没有给人写过什么介绍绘画的文章,但舒莎给我提出后,我立即答应献丑写这篇文章,因为在2015—2016年四川美术学院版画系很多老教授都会退出川美版画画种的平台和教学第一线。关注青年版画家是我们的责任,对他们的学术发展,未来版画系的学术传承都是不可回避的。舒莎就在这个月和我在虎溪公社工作室讨论到川美版画系的教学和创作时,她的激动的泪水,让我看到了年青教师和年青版画家,内心的真诚和热情(和他们相比,我在这个年龄段还没有他们的成熟)爱系如家。同样他们也感到肩上的压力。处于爬坡阶段的年青版画家群体,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最大的压力还是出作品、出好作品的压力及面对版画艺术教学的多层面的关注于全面投入的压力,艺术院校教师的个人魅力是重中之重;在课堂上倾情的投入,面对自己的艺术创作有感而发,找到自己在画种中所处的位置、个性特点。处理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我们现在年青教师面对的难题。也是每个年青教师都要经历的必然阶段。愿舒莎的版画创作像她的歌声那样自如、陶醉、浑厚释放;在自然纷扰喧嚣的嘈杂声中,唱出自己的声音。
邵常毅
于四川美术学院虎溪艺术家工作室
2013年5月24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