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卫
1973  生于北京
1996  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美术系国画专业
2002  结业于中央美院国画系山水专业研究生课程
2010  清华美院绘画系杜大恺先生访问学者
现居北京,中央美术学院综合绘画语言高研班客座教师,文化部中国画创作研究院院聘画家
主要个展
2020 灵山•田卫个展,人可艺术中心,杭州,中国
2020 灵山•田卫个展,寒山美术馆,苏州,中国
2019 光与气•田卫作品展,人可艺术中心,杭州,中国
2018 田卫个展,秋水空间,上海,中国
2018 南田玉色•南溪与田卫的新现代主义水墨绘画双个展,人可艺术中心,杭州,中国
2017 动静之间•田卫个展,798艺术区东京画廊,北京,中国
2017 田卫作品展,北京798艺术区东京画廊,北京,中国
2016 胡勤武、田卫双个展,梵耘艺术空间,杭州,中国
2015 境象灵光·桑火尧、田卫双个展,上海玉衡艺术中心,上海,中国
2014 心念的灵光·田卫水墨作品展,上海朱屺瞻艺术馆,上海,中国
2014 心念的灵光·田卫水墨作品展,今日美术馆,北京,中国
2012 因退返果·田卫当代水墨艺术展,北京798艺术区熙丰视觉空间,北京,中国
2011 精神的累积·田卫当代艺术展,广州风眠艺术园,广州,中国
2011 清水留痕·田卫当代水墨艺术展,49画廊,北京,中国
主要联展
2022 后疫时代,人可艺术中心,杭州
2021 深圳国际水墨双年展•抽象都市,画院美术馆,深圳
2021 成都双年展•特别邀请展,蓝顶美术馆,成都
2021 心念力场,年代美术馆,温州
2021 后疫时代,人可艺术中心,杭州
2021 正墨•当代水墨大展,雅昌艺术中心,深圳
2021 周而复始•综合材料绘画学术邀请展,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北京
2021 海花岛国际艺术邀请展,海花岛博物馆,海南
2020 济南国际双年展,济南市美术馆,济南
2020 后疫时代•西方经典东方当代,人可艺术中心,杭州
2020 还会与你相见东京画廊+BTAP70周年特展,798艺术区东京画廊,北京
2020 象外之象•新朦胧主义专题展,湖州美术馆,湖州
2019 书斋•中国•中国书房当代艺术展,瑞典斯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
2019 2019多瑙河对话当代艺术节中国国家馆,塞尔维亚诺维萨德马穆齐奇捐赠收藏美术馆
2019 整体与观看,北京798艺术区东京画廊
2019 水墨精神•从传统思想和智慧中生成新创造,济宁市美术馆
2019 时光的水•聚集灵晕的墨化艺术,台湾台中大象艺术空间
2019 新艺术史•2000-2018中国当代艺术,银川当代美术馆
2018 1989-2018田畑幸人和中国当代艺术,北京798艺术区东京画廊
2018 常与变•水墨进程中的对话,上海朱屺瞻艺术馆
2018 西方经典与东方当代•上海艺博会主题展,上海世博馆
2018 虚色艺术•艺术厦门主题展,厦门国际会展中心
2018 新写意主义,西安崔振宽美术馆
2018 第五届新朦胧主义总结展,北京清华大学美术馆
2017 叙事中国·水墨中国艺术展,香港会议展览中心,北京,南京,新加坡
2017 视界·艺术展,四川省美术馆,成都,中国
2017 天外天·国际当代艺术展,海南三亚当代艺术馆,三亚,中国
2016 第四届新朦胧主义群展,北京798艺术区东京画廊,北京,中国
2016 形而上下·当代水墨邀请展,北京798艺术区悦美术馆,北京,中国
2016 后移2016·当代水墨艺术展,北京贵点艺术空间,北京,中国
2016 悟空·跨媒介实验艺术展,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上海,中国
2016 书写世界,杭州人可艺术中心,杭州,中国
2016 中国当代水墨年鉴展,今日美术馆,北京,中国
2016 天下·往来·当代水墨文献展,广州红专厂当代艺术馆,广州,中国
2016 中国线当代研究展,温州年代美术馆,温州,中国
2016 水墨的解构与解放,重庆长江当代美术馆,重庆,中国
2016 里应外合·首届峨眉当代艺术国际邀请展,峨眉当代艺术馆,四川,中国
2016 水墨的解构与解放,凤凰艺都美术馆,无锡,中国
2015 中国当代艺术年鉴展,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北京,中国
2015 2015美术批评家提名展,晋商博物馆,北京,中国
2015 黑度·奥尔弗斯的凝视,上海盈艺术中心,上海,中国
2015 虚色美学,筑中美术馆,北京,中国
2015 中国色,北京798艺术区亚洲艺术中心,北京,中国
2015 第二届南京国际美术展主题展,南京国际展览中心,南京,中国
2015 艺术与设计·跨界作品展,香港3812艺术空间,香港,中国
2014 游心虚淡·新水墨研究展,南京先锋当代艺术中心,南京,中国
2014 为学、为师、为艺·庆祝首都师范大学建校60周年暨美术学院建院50周年美术作品展,中国美术馆,北京,中国
2014 空寒与默化,索卡艺术空间,台北,中国
2014 来自水墨的新语境,寺上美术馆,北京,中国
2014 大象无形·当代中国抽象艺术邀请展,今日美术馆,北京,中国
2013 文脉当代·2013中国批评家年度提名展,西安美术馆,西安,中国
2013 流动艺术·新抽象2013作品邀请展,凤凰艺都美术馆,无锡,中国
2012 新抽象——绘画的当代趋势·第十五届北京国际艺术博览会主题展,北京中国国际贸易中心,北京,中国
2012 抽象艺术邀请展,天津美术学院美术馆,天津,中国
视频访谈 更多
艺术手记 更多
相关评论 更多
· 心迹内敛 清水留痕——谈田卫抽
艺术家服务热线 
阿特网邮箱:
artinfo@ccartd.com
《中国当代艺术文献》邮箱:
art@ccartd.com
《中国女性艺术》邮箱:
artist@ccartd.com
《中国她艺术》邮箱:
artstsudio@ccartd.com
脸书Facebook:shao qi
推特Twitter:@art63312666
油管YouTube:qi shao
照片墙Instagram:ccartd
微信:artccartd
电话: +8610 52336201
心迹内敛 清水留痕——谈田卫抽象水墨的精神诉求>>

  我曾在上世纪90年代初的一篇文章中断言:走向抽象,是水墨画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理由是,从形态演进的角度看,水墨画的产生即标志了传统绘画从具象向意象、从写实向写意的一次飞跃。水墨画在其发展的早期,就已带有浓重的抽象意味。《唐朝名画录》曾记载王洽作画常在“醺酣之后,即以墨泼,或笑或吟,脚蹙手抹,或挥或扫,或淡或浓,随其形状,为山为石,为云为水,应手随意,倏若造化,图出云霞,染成风雨,宛若神巧,俯观不见其墨污之迹”。王洽对泼墨“随其形状”的偶然性把握,其实就是以抽象手法为先导的一种意象创造活动。但由于这种画法过分地超前,不为当时的史家所重,认为其“非画之本法”(《唐朝名画录》),张彦远甚至认为“山水家有泼墨,亦不谓之画”,因而“不堪仿效”。但这种近于抽象的画法所具有的诱惑力却随着水墨性能的愈益发挥而有增无减。进入近现代,随着西方抽象主义的勃兴,这一潜在因素更得到进一步张扬,由泼墨而进于泼彩,如张大干、刘海粟所作的那样。不过,在他们的画中,“抽象”仅止于一种手法的借用,还构不成真正的抽象主义。抽象主义在水墨领域中的兴起,首见于台湾六十年代初出现的现代艺术运动。以刘国松为代表的一批画家率先开启了抽象水墨的新画风。进入八、九十年代,抽象水墨又继起于大陆,虽然尚未酿成大的气候,但作为水墨画演进中的一个新形态,已是无可质疑地出现了。

  从语言层面看,抽象水墨大体缘自三个方面:一是从笔法中演展,如黄宾虹所提示的那样,以笔法消解形象,以笔韵自身的价值取代形象的价值;二是从墨法中演展,从破墨、泼墨、泼彩到各种肌理、肌质的创造。使水性、墨性、纸性得以淋漓尽致地发挥,从水与墨的自然渗化中把握一种抽象神韵,如刘国松所提示的那样;三是从水墨的点、线、面的综合构成中演展,在这里“水墨”只是作为材料被借用,即使强调笔墨,笔墨本身也不能成为视觉中心,而只有这些元素和它们的构成关系才是画面的主宰,“构成”以其自身的张力展示一定的精神内涵,如吴冠中90年代的抽象作品中所展示的那样。到90年代中期以后,在“实验水墨”的旗号下结集的一批水墨画家始构成了一个向抽象领域迈进的阵势。此外,书法界的前卫派也正在以扬弃“字音”、“字义”及解构“字型”的方式向抽象水墨靠拢,从而在笔墨运行中建立起一种新的空间秩序,从“书画同源”走向“书画同归”。

  进入21世纪,抽象水墨的最新进展应以纯粹的语言状态为标志,李华生、梁铨、张羽等,都在纯粹的语言层面展开了他们的探索,他们彻底放弃外在世界的诱惑,在艺术本体语言的建构中获得一种诉求内心的方式。

  作为后起之秀,田卫在近年中所作的探索卓有成效。他的突飞猛进,使他的艺术在短短几年中修炼到一种很难得、很纯粹的状态。这种“纯粹状态”既体现在作为艺术作品的语言层面,也体现在作为艺术家的精神层面。当画家将心迹内敛,专注于语言本身的意趣时,墨淡水清中依然痕迹斑斑,心心相印。

  记得前些年,在田卫试图走出传统的山水格局时,他还只是停留在一种符号和图式的创造上,虽然在图式上超越了有形的山水,但由于画面缺少一种真实的内心体验的支持,作品还是难有突破性的进展。之后他把自己的探索定格在单纯的、如建筑墙体的几何化的形式结构中,在那些大小不等的长方形中品味水迹墨痕的丰沛意蕴,并逐渐意识到语言的细微识别和精神建构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此期间,他从长期修佛的身心体验中悟出两个可以挪用到作品中的关键性的视觉因素:“佛塔”和“镜像”。正是这两个因素,决定了他艺术演变的基本格局。

  在佛教建筑中,塔是经典性的建筑形式,它象征佛法的核心,是最精神化的表征。在这一精神客体面前,田卫意识到,他的抽象水墨不也是在建造一座纯粹的“精神之塔”吗?于是,他将那些几何化的墙体形式结构演化成塔型结构。又把这种塔型结构延展成一种“镜像”结构。

  所谓“镜像”,源自佛典中的“水月镜像” :“三界六道,唯有心观,水月镜像,岂有生灭?”(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第14卷)。水中月,镜中像,一虚一实,虚实对应,“是一个我们不可澈见的世界,有着普通而又神奇的视觉结构”。当画家将这样一种对称的“视觉结构”引入他的作品后,他终于为自己的作品找到了一种基本图式。而宣纸异常敏感的的性质又非常适宜于这种“透叠绘制”的方式,连水痕的不规则纹理都可以重复呈现出来,甚至可以更有趣的记录很多重复的轨迹。如他所说,“毛笔的轨迹在宣纸上可以得到最精致的承载,一个最微小的颤动瞬间都可以被准确而又含蓄的记录下来。不经意的如呼吸一般的潜意识动作也会在宣纸上留下痕迹,几乎很少有一种视觉媒介能替代宣纸那似能触及灵魂的敏锐。人是无数念头的集合体,弹指间妄念如千帆而过。它们无一例外的在人的潜意识里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痕迹,这些纷乱的思绪飘零在宣纸上,依稀渺茫却无一遗漏。宣纸调皮也乖巧,将思想化为墨痕。”而画家在这种看似简单的重复劳作中,又可以“有大量时间用以不断修复调整内心的悸动”。

  正是这种不断重复性的劳作(画家曾记录有些局部画的次数竟达七十多遍!)才构成了墨迹与心迹的相互印证。才在语词的最原初、最局部、最单一的组合中建构起他的“精神之塔”。所以他说,“我的墨更像年轮,没有挥洒的磅礴笔法,只有舒缓的吟唱,反复的累积。这些墨虽历经累劫,却默默的与水融合,温柔而顺从,安逸而闲适。我常觉自己的绘画状态像一个持咒的老居士,嗡嗡吽吽地,目标单一明确,意虑洁净执著。在这中间偶尔心灵雪月空湛,当下澄平,时空顿止。这样的境界,我心甚恋之”。这些话和他的画一样,足以显示田卫在最纯粹的本体语言的建构和体悟中,不知不觉步入一种至高至纯的心灵境界。无意于表露的、内敛的心迹,却不期然弥留在点点滴滴、斑斑驳驳的水迹墨痕之中。所谓“尽精微,致广大”为艺名言,也可在此获得明证。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投稿热线 | 招聘信息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客服电话 010-52336201   邮箱 art@ccartd.com   QQ 729738158
京ICP证 13004709 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528号
Copyright 2008-2017  阿特传媒(北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