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届工笔画大展……这么多的花鸟画作者,经过深刻的反省和思考,自觉和不自觉的沉湎于一种对宋代宣和遗韵的追索。我这里列举一个画目:
《宣和往事----犹当江南梦里看》 方政和(福建)
《人间有味是清欢》 王 严(北京)
面对这一系列优秀的花鸟画作品,我陷入了沉思。我好像感到它们是孕育在同一个思想脉络中,产生在同一个艺术语境中。它们沉郁的诗意,仿佛产生在同一个时区,同一个档口。仿佛都是在那位酷爱艺术、精于绘画的徽宗皇帝的画院里打磨出来的,但仔细赏析,又感到每一幅有每一幅的新意,都蕴含着《人间有味是清欢》似的清新幽寂而又无不包含着的淡淡忧思,显现出一种约略可感的惆怅。共同的特点都是淡雅、细腻、含蓄、深沉。这些作品弃却了当下艺术创作中的浮躁、喧嚣、肤浅和艳俗。
------------------------林 凡
女画家王严的工笔花鸟秉承院体之工细精致一路,但又融入写意没骨技法,很有个人见解,他的作品清新雅致、浓淡相宜。近来作品更注意工与写的结合和画面意境的营造,逐渐呈现出自己的面目。
------------------------张晓凌
王严的博士论文,抓住了画史上花鸟画诗意化成熟时期的宣和体,通过代表作品、美学主张和徽宗的相关举措,在文人画主张与宫廷绘画实践的交融中,论述了宣和体花鸟画与诗人相表里的承前启后之重要作用,在这一角度重新评价了徽宗画学的课程设置与考试命题对诗意入画的重要意义。在宋画特别是花鸟画的研究上,围绕中国绘画艺术传统的特点,力图进行挖掘,确有收获。
既能研究流传作品,又研究引导花鸟画诗意化的画论,还研究大量画史与文人欣赏者的记载与评论,而且注意放到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去,看到抒情与绘画、诗与画、诗与花鸟画、诗与徽宗宫廷花鸟画的渊源流变,力求理清以诗入花鸟画并不断走向成熟的过程,能把理论的研究和历史的研究结合起来,持论而注意把握分寸,同时,能注意以吸收前人相关研究成果,加以引用,尊重已有建树,把自己的研究建立在前人的基础上,体现了严肃求
实的学术态度。
-------------------------薛永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