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赟烨

1985 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

2008 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
现居杭州与宁波,职业艺术家
 
主要展览
2018“海丝情•中国梦”——中国福州“海上丝绸之路”全国中国画作品展,福州市海峡文化艺术中心美术馆,福建,中国
2018 浙江省第七届青年美展,浙江美术馆,浙江,中国
2018 浙江省第二届女水彩、粉画家邀请展,杭州赛丽美术馆,浙江,中国
2017 第十一届全国水彩•粉画展,石家庄美术馆,河北,中国
2017 春意阑珊——甬上女画家三人展,宁波文化广场,浙江,中国
2017 第九届中国体育美展,天津美术馆,天津,中国
2017 纪念叶浅予诞辰110周年“潇洒桐庐”全国中国画作品展,叶浅予纪念馆,浙江,中国
2016 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暨长征胜利80周年——浙江省美术写生创作作品展,浙江美术馆,浙江,中国
2016 宁波‘70后’‘80后’画家作品展,日本大阪亚太艺术研究交流中心美术馆,大阪,日本
2014 浙江省第十三届美术作品展览,浙江美术馆,浙江,中国
2014 江南水韵—画说五水共治2014浙江美术家大型采风作品展,浙江美术馆,浙江,中国
2013 浙江省第三届群星视觉艺术大展优秀美术作品展,舟山美术馆,浙江,中国
2012 青春芬芳——全国文化系统青年书法美术作品展,中国美术馆,北京,中国
 
视频访谈 更多
艺术手记 更多
相关评论 更多
· 看翁赟烨的画作
艺术家服务热线 
阿特网邮箱:
artinfo@ccartd.com
《中国当代艺术文献》邮箱:
art@ccartd.com
《中国女性艺术》邮箱:
artist@ccartd.com
《中国她艺术》邮箱:
artstsudio@ccartd.com
脸书Facebook:shao qi
推特Twitter:@art63312666
油管YouTube:qi shao
照片墙Instagram:ccartd
微信:artccartd
电话: +8610 52336201
看翁赟烨的画作>>

池沙鸿

 
绘画的本质在于画者表达自己的情感、喜好、认知、审美、心志。而所有的动机都在来自画者的生活状态,生活环境。对待生活,自主的、敏感的、智慧的、不受已有绘画经典干扰的观察,以及基于这种观察的发现、感受和表达需求,是画者最需要拥有的基础本事。所有特立独行的创作意向都来源于此。这种属于精神范畴的本事无法通过艺术技术学习获得,因为那本是人生的历练,这种历练自幼即始,一直到终老。
我第一次看到翁赟烨的画是那幅《那年冬天下雪了》,即刻肯定她是科班出身。无论造型、构成、色彩、都非常专业,格调不低,重视细节,懂得处理。从浙江的工笔人物画角度说,此作很是出色,让人眼前一亮。尽管创作意向稍稍偏向类型化,但能够感受到年轻人的追求。那种自在的、时尚的、重视当下的、具有青春浪漫气息的审美追求。
一般而言,很多画家会循着一个方向继续推进,画出一批类似的作品。
然而,此后接连看到《空椅子》、《乡情》《沿着父辈的足迹》等一堆作品,我感觉到她东张西望的神情,自觉而自信的选择。清纯自我的表述仅是她的一种状态,她的视野远远不止这些。
《空椅子》尽管依然是以时尚青年为对象,但已经显示出翁赟烨对生活内在本质的体恤。类似于哔哔机、砖头手机的过往,早期的任天堂红白游戏机也迅速远去。魂斗罗、超级玛丽、打坦克如同呼啸而过的浪潮绽放出的绚烂水花。浪潮过后,一片静寂,等待着下一个奔腾而来浪潮。这种静寂以一个孤独的年轻人守着曾经红火的而时下皆为空椅子的店面被翁赟烨捕捉。她让凝固而厚重的社会神情加入到画面中。翁赟烨弱化了学院教程中特有的线描质感,用了年轻人喜欢的大面积深透晕染,对所有造型细节的精密刻画,加上报纸文字将细密风引向极端化,加重了画面的凝固感。这幅画不会非常抢眼,出挑,但经得住琢磨,有生命厚度,保有淡雅、略显超脱的格调,与《那年冬天下雪了》拉开了审美距离。
距离更大的作品是《乡情》。之前,翁赟烨画过一些贵州采风带回的形象,比如《那年秋意正浓》《乡间乐事》等。循着以往的审美特性,保持着一种温和淡雅的写实风。而《乡情》似乎突如其来,大块面的黑色冲击画面,更加淡化笔线勾勒的意蕴,拉近现实中的黔贵农人与观画者的距离。如果说以前的贵州题材作品保持着翁赟烨已经示人的通常审美爱好,让人感觉画者处于一种“有我”状态。让那种从土地里生长出来的不息的生命精神妥协于画者清雅的格调。而《乡情》却让观者直接进入到石屋大树、黑衣暗屋、鸡羊和鸣、牛粪草香、日落月升的原始生活情境中。真实到画者已经进入“无我”的状态。不仅是黑色的冲击,更是现实生活的本色冲击。这是一个强悍的选择,是对自己常规和习惯的冲突。
翁赟烨始终保持着冲突的节奏。《四明山花》《沿着父辈的足迹》《护河工》似乎都是应时的主题类作品,但表述语言的较大变化让人感受到她的寻寻觅觅。曾有时髦,说艺术家一定要有自己的艺术语言风格,于是很多画家急于找到自己成为套路的形式。然后坚持某种形式,以求得自己的存在感。然而这种存在感会遏制新生命的活力,失却对现实生活中的闪光点的敏感。其实,风格的形成无需寻找,它是艺术家生命精神的内在节律。外化在形式语言上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正因为此,当翁赟烨的《乡情》将冲突演化到一定的程度时,我发现她在面对黔贵题材表现出的“无我”状态中彰显出她自主创作意图的“有我”状态。
她将形式语言作为人生历练中的附属,是因精神表达的需要而自主选择、自然生成的。这很智慧。这种直面人生的绘画态度,足使人生旅程充满新鲜感,充满创造性。落下“活到老学到老”、“艺术之树常青”等诸多祝愿的基石。
然而,精神表达需要准确,需要力度,需要语言本身的美感。“技近乎道”始终是对画者的高要求。尽管翁赟烨的绘画语言系统充满变数,但她对绘画的质量要求一直严苛。学院的训练给了她良好的专业素质,让她养成了对画面所有构成要素的精益求精的习惯。因此,无论是以线描为主还是以渲染为主,她都有比较扎实的造型功底和手头功夫。抑或在自己大胆闯入的方式中也有很强的能力从中理出头绪,作出和谐自然的画面。 
翁赟烨的主业是社会文化的组织和辅导工作。这个行当需要有足够宽阔的艺术视野(不仅仅是美术),需要有足够强大的专业能力,更需要足够饱满的奉献精神。这才能保证从业者面对全社会有足够的号召力、凝聚力、行动力,带给众人以文化滋养,足够汇聚一批文化人为一方水土的文化建设起到明显的作用。同时,这个行当带给她作为画者最可观的赐予,那就是面对人生百态,体验社会生活的宽度和深度。
这个行当加班加点,朋友圈很大,杂事打堆,属于自己的时间极少。所以,翁赟烨的创作量不算小。许多画者全身心画画,却不善思考,复复重复复,量大如水。而翁赟烨对每幅画的精神投入都格外充足,这样促成她在创作中经常会有新的着眼点。很难得。
翁赟烨年轻,这是资本。她懂得如何尊重生命,如何行走艺术之路,这是财富。
以她的勤奋和天分,我的眼光会放得很远。
 
 
 
 
池沙鸿  浙江画院一级美术师、副院长,浙江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投稿热线 | 招聘信息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客服电话 010-52336201   邮箱 art@ccartd.com   QQ 729738158
京ICP证 13004709 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528号
Copyright 2008-2017  阿特传媒(北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