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馆 韩劲松
油画艺术在西方有高度完善和成熟的体系,当他脱离自身的文化语境被引进到中国以后,自然面临传承与转换问题:即一方面要以建构油画的本土风格和民族气派为最高目标,
另一方面,在追求民族化的过程中又能不失去油画本来的风采。所以溯本求源是必要的,体认油画的本质与传统是必要的,在此基础上方可言转换与创造,方能“化”。油画有“法”亦有“道”,离经叛道者胡涂乱抹几笔就大言民族化,是不学无术,华而不实。
未安林在中国油画研究院的学习使他收获颇多,心静下来不少,绘画观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对油画的传统和表现体系有了更深入、更内在的理解。他的油画看起来并不很入时,没有花哨的“江湖气”和主观表现的“才子气”,只是踏踏实实以做学问的态度去画画,一点一滴积累,把他对现实的观察和感受融化在色彩和笔触中。他的研究与借鉴不限于某一家、某一派,取法是多元的,印象派以来的现代主义绘画的形式结构对他有影响,但在精神气质上又倾向印象派之前的古典主义,而油画院的学术传统和研究风气更深刻塑造了他艺术的精神气质。在他笔下不论是风景、静物还是人物,整体上呈现出沉稳,静气,醇厚、朴素的风格。
他的风景写生讲求整体性,色彩关系控制在一个较为中性的程度上,色彩调得很熟,用色很概括,显出很有调性的优雅。色块、色彩的塑造处处见笔但又都融合在空间中,
能推得远,而不是色彩平面。因为比较成功地处理了光、色和空间的关系,这些风景写生超越了简单印象具有独立完整的作品美感和品质。
静物画也显示了他油画的语言品质,平静叙述面包与葡萄,虚心对待苹果与竹篮,温柔凝视圣经与书桌,在自然朴素的描绘中释放出一种深沉静谧的诗意,让人感到简单
生活的温暖与充实。人物作品具有一贯的质朴性,造型颇为严谨扎实,如果能稍微放松可能效果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