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 文萃艺荟Art and Theory Collection | 百家艺谭Opinions on Art
DOI:10.13864/j.cnki.cn11-1311/j.005825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A Thousand Thoughts beyond the Painting:
Wang Wenhao’s Landscape Oil Paintings
尺牍之外 胸臆万千
—王文灏的风景油画
昆明理工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讲师 | 都江
一
王文灏近年的绘画作品兼具浪漫情怀和淡泊之气,对于绘画本体的探究也隐现其中,在这个喧嚣时代实属可贵。20世纪70年代出生于山东的王文灏对不同媒体的运用,无论是油画、水彩还是现代水墨,都尽力表达出个人情感与艺术追求,以自己的真心感悟进行画面表现,这也是他绘画的最大特点。如他所说:画画犹如学拳,同一门下,套路相通,风格迥异,源于“随心”。所以,他把“用心”放在了绘画的首要位置。
王文灏的风景油画有一个突出的特点——颜色运用鲜活大胆。对王文灏来说,色彩是传达情感的手段而不是抄录自然的工具。在他的《海湾》系列油画中,可以看到颜色、符号、语意的巧妙传达,暖色运用让大海明媚,粉色天空让人感到浪漫。一件艺术品的鉴赏,是须通过作品与受众共同完成的,画面的和谐使欣赏者可以长久凝视,而凝视又可使欣赏者感受到画作的美妙、激发他们的想象和二次创作。观众凝视《海湾》系列作品时,“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样的文字仿佛被视觉化了,达到了审美的升华。
绘画中的笔触运用是油画的一种特殊的表现语言,具有直观的艺术感染力。它们传达着画面的节奏、画家的情感。王文灏在绘画中善于运用跳跃、大胆的笔触,使得云层、天光、水面全都充满生命的动感,画笔所及,波浪潋滟,场面浪漫。王文灏擅长画风,但画无形的风依赖于画家对自然敏锐的感受力、捕捉力与想象力,于是他用粗犷、强烈、富有运动感的笔触,描绘了树叶在风中热闹交流的场面,它们好像在出席一场盛会!在他笔下,树仿佛有了精神和性格,在秋风的吟唱里起舞。
凡作画须先立意,以定位置——意奇则奇,意高则高,意远则远。先立意而后落笔,谓之“意在笔先”。古今中外,绘画都在意章法构图,构图反映画面主次,反映出画家看待景物的方式。早在魏晋,“经营位置”就紧随“随类赋彩”,被谢赫归入绘画六法;西方古典油画更是讲究透视与明暗分配。这些观念和准则在王文灏的风景油画中都得以体现:例如《湖畔》和《码头》中的船只放射状的布局使画布虽小但视野极宽,湖面开阔,远处的树木房舍又丰富了作品的层次,无论是景物布局还是空间纵深感都处理得很到位。
画家的眼睛总是善于发现美的,正所谓“无山不美,无水不秀”。而从“眼中之湖”到“手中之湖”,画家已进行“胸中之湖”的重构。因此,与其说构图是缜密构思的产物,不如说笔下意象群的主次是画家看取事物方式的倒影。此外,“云”在风景画的构图中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西方绘画认为现代画家相对于古代画家的进步之处在于他们的天空更“真实”,而这种真实正因为云的描绘。中国画中,“画云纯用色渍,望若堆起,实无墨痕者为上”[1]。观王文灏的画作,《海湾》系列、《风》系列和《湖》系列中的云,各有各的美妙,各有各的情绪。《雪域与风车》画面中有了高空翻涌的云,不但避免了沉闷与单调,而且使得风车更为生动,看起来仿佛转得更快了。画家构图设计的巧思可见一斑。
二
表达事物有两种方法: 一种是冷漠地展示它们,另一种是艺术地再现它们。正如吴冠中所说:“艺术归根结底还是诞生于生活,有感而发,有所爱而画,画被感情催发。”[2]中国的传统艺术审美里,“气韵生动”也是排在第一位的。我们讲意境,就要有景、有情、情景交融。所以,无论古今中外,风景画最可贵和耐人寻味处,正在于风景背后的“情”——画家面对风景时胸中洋溢之情,以及观赏者面对画作时的共鸣之情。在风景油画史上,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1843年,约翰•罗斯金(John Ruskin,1819-1900)在《现代画家》(Modern Painters)一书里称赞威廉•透纳(Joseph Mallord William Turner)的风景画已超越所有古代画家,得到真、美、智的证明。浪漫主义时期的透纳,将光描绘到了极致,他画中的光极暖、极亮,但又与水色浑然一体。同时,透纳擅长将触目惊心的事件和大自然联系在一起,大火、月色、燃烧的夕阳,这些意象带给观者视觉冲击和难以忘怀的震撼。这种互动感,这样的浪漫主义情怀,是透纳风景绘画价值的核心。从透纳以后,风景不再仅仅作为背景和点缀,风景画也提升到了与肖像画、历史画同样重要的地位。
和透纳共同奠定英国风景画地位的另一位重要画家是约翰•康斯坦布尔(John Constable),他的作品影响了柯罗、米勒、卢梭等法国画家,此后,这些人形成了巴比松画派,并冲出浪漫主义和历史风景画的重围。他们亲切、真实地描绘大自然,并在19世纪三四十年代渐渐将现实主义风景画推向高峰。作为巴比松画派代表人物之一,卡米耶•柯罗(Jean Baptiste Camille Corot)走进自然,寻找细微的色调来表现大自然的变化,他用不同的方式,描绘浓雾的清晨、暮色的傍晚,温柔地表现这片森林在晴朗夏日与小雨冬晨中的变化,画出具有优美色彩对比关系的风景。诚如柯罗所说:“如果我真的深受感动,那么我的真情实感也会感染别人。”
王文灏的《海湾》系列油画,正是有了情绪的传递,才使得海浪和大气都变得生动。观画时,我们仿佛能听到海浪的私语与海鸥的低鸣,似乎能闻到海风的咸味,广袤的大海因此充了想象。王文灏笔下的小镇和村庄也是幸福宁静的模样,这些被温馨、明亮的色彩包裹的村庄会使人内心升起温柔的感动、会让人愿意相信画家是一个心中住着童话的人。他的风格也使人想到夏加尔那同样充满想象与童趣的绘画。夏加尔一生挚爱他的故乡,浓浓的乡愁流淌在他梦境般的色彩里,体现出绵绵的深意和情怀——这正是一件作品最珍贵之处。同样暖融融的喜爱、宁静的出神感,也洋溢在王文灏的山水村庄系列中。
三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中国山水画传达的审美源远流长,越来越多的中国艺术家愿意回到中国文化中寻找灵感。而油画在中国是一种舶来品,因此需要将其艺术语式的表达方式进行转换,这种转换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直到现在,大部分画家依然用非常西式的手法来表达。因此,在尺牍之间,除了要表达艺术家胸中丘壑,也需要思考如何让油画走向本土化。
中国传统艺术美学讲究“和”,讲究“气韵”与“意境”。禅宗主张“心”是世界的本源,道家崇尚心灵的自由。天人合一、情景交融,历来是追求的最高境界。中国的画家从来不满足于照抄自然,而是力图画出心中的山水。宗白华曾说:“中国美学竟是出发于‘人物品藻’之美学,美的概念、范畴、形容词,发源于人格美的评赏。”[3]国人画油画,也可讲究“气韵生动”。《世说新语•言语》中说:“会心处不必在远。”会心山水,在自然中感受生命,将自己融入天地,是文人画常见的美妙境界。将人情转为物情,并不是对人情的消解,而是一种净化与升华,体现人的精神自由与诗性领悟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4]将中国传统审美熔铸油画笔端,“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不失为一剂中西合璧的良方。
一切伟大的天才的艺术家都离不开勤勉。据传北方山水画派始祖荆浩画松树万本;齐白石经年累月看虾、画虾,最终达到出神入化的高度。“一个画家从来不曾被中等水平的观众所彻底理解过,更不用提大多数的观众,甚至也不能肯定地说,他被他的同行所理解。各类艺术家,只有付出最大的劳动力才能得到好评。渐渐地给观众以影响,迫使广大观众最后终于理解大胆的革新的真正意义”[5]。马蒂斯的这句话,可以为所有孜孜不倦寻求突破的艺术从业者所共勉。古人又言:“意在笔先。”王僧虔在《笔意赞》里说“必使心忘于笔,手忘于书,心手达情,书不忘想,是谓求之不得,考之即彰”[6],品格心境对于艺术从业者创作而言,可谓与勤勉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王肇民也说过:“作画,第一以格调胜,第二以功力胜,二者兼胜,乃可不朽。”[7]好的艺术作品能给欣赏者以美的享受和触动、心灵的涤荡和净化。好作品的形式和内涵同等重要,技法和气韵缺一不可。小小的画布,可以承载天地万物,方寸有涯间,实乃可直抒胸臆万千。
参考文献
[1] 巢勋.芥子园画传[M].北京:人民美术
出版社,1993.
[2] 袁振藻.中国水彩(24)[M].北京:中国
画报出版社,2004:50.
[3] 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
出版社,1981:26-27.
[4] 皮朝纲.审美与生存——中国传统美
学的人生意蕴及其现代意义[M].成都:巴
蜀书社,1999:35-40.
[5] [美]杰克•德•弗拉姆.马蒂斯论艺术
[M].欧阳英译.山东:画报出版社,2004.
[6] 程明震.书家艺术风格形成机制略论
[J].书法世界,2003(10):12-13.
[7] 王肇民.百年一峰——王肇民水彩画
集[M].广州:花城出版社,20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