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涛

1941 出生于安徽桐城

1987 考入中国画研究院写意山水专业研修班,导师李可染、何海霞等
现居北京,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安徽省第六、七、八届政协委员,曾任安庆市中国画研究会会长、安庆市美术家协会荣誉主席
 
主要个展
2014“汪涛中国画作品展”,对外经贸大学,北京,中国
2013“汪涛中国画作品展”,北京师范大学,北京,中国
2012“汪涛中国画作品展”,北京语言大学,北京,中国
1994“新西兰诗•中国画作品展”,新西兰国家档案馆,惠灵顿,新西兰
1993“汪涛大洋洲岛国•中国画作品展”,安徽大学,合肥,安徽,中国
1992“外国诗——中国画作品展”,澳大利亚驻沪总领事馆,上海,中国
1992“外国诗——中国画作品展”,澳大利亚大使馆,北京,中国
1988“汪涛画展”,中国画研究院(现中国国家画院),北京,中国
1984“汪涛画展”,安徽画廊,合肥,中国
 
主要联展
2013“中国画•画中国——走基层•画基层新疆采风写生•创作”,新疆美术馆,乌鲁木齐,中国
2012“中国画•画中国——走基层•画基层长治采风写生•创作”,中国美术馆,北京,中国
2010“中国书画界百名杰出代表庚寅年公祭炎帝”,株洲美术馆,株洲,湖南,中国
2009“庆祝建国六十周年第五届中国美协会员精品展”并获优秀奖,中国美术馆,北京,中国
2007“二十年再相会”,中国国家画院,北京,中国
2007“文人心像”,济南美术馆,济南,山东,中国 
2005“亚太地区名家水墨博览”获金奖,上海美术馆,上海,中国
2005“第二届届全国会员中国画精品展”,中国美术馆,北京,中国
2004“首届全国会员中国画精品展”,山东美术馆,济南,山东,中国
2004“第十届全国美展”,浙江美术馆,杭州,浙江,中国
2003“全国山水画作品展”,安徽省博物馆,合肥,安徽,中国
1999“纪念孔子诞辰255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中国美术馆,北京,中国
1994“第八届全国美展”,中国美术馆,北京,中国
1989“第七届全国美展”,上海美术馆,上海,中国
1984“第六届全国美展”获优秀奖,中国美术馆,北京,中国
1984“第六届全国美展”获优秀奖,四川美术馆,成都,四川,中国
 
视频访谈 更多
艺术手记 更多
相关评论 更多
· 有容乃大 ——汪涛水墨艺术摭谈
艺术家服务热线 
阿特网邮箱:
artinfo@ccartd.com
《中国当代艺术文献》邮箱:
art@ccartd.com
《中国女性艺术》邮箱:
artist@ccartd.com
《中国她艺术》邮箱:
artstsudio@ccartd.com
脸书Facebook:shao qi
推特Twitter:@art63312666
油管YouTube:qi shao
照片墙Instagram:ccartd
微信:artccartd
电话: +8610 52336201
有容乃大 ——汪涛水墨艺术摭谈>>

作者:殷双喜

 
前年有机会看到中央国家机关收藏作品的画集,汪涛先生的作品引起了我的注意,这是因为他的作品具有很强的新变意识,使我认为这是青年画家的作品而产生了了解他的愿望。幸得友人何长江先生相助,我得以在北京海淀某大学的教师宿舍中见到汪先生和他的大量画作。
 
与汪涛先生相聚,观书读画,品茶谈艺,虽是初次见面,却有早已相识之感。在我看来汪涛先生是我们这个时代不多的艺术独行者与修行者之一,但他对世俗功名表现出的淡漠和他对中国画史画论表现出的执着,确实对我产生了不小的冲击,因为在北京这个国画圈子里,我已经看到了太多的装腔作势、沽名钓誉之人。而汪涛先生朴实无华,一介布衣,心定神闲,每日沉浸在书法与水墨的世界里,得到了令人羡慕的自然心境。
 
20多年前,汪涛先生就以其自然多变的水墨创作,表达了传统笔墨对他的功力深厚的中国画创作的良好影响。在他的这些早期作品中,由于善用泼墨法,浓淡相宜,很自然地具有润泽的气息,湿笔、渴笔交相使用,色彩与墨痕互相生发,较好地表现了春树繁花,清溪净塘的景象。
 
汪涛先生在1990 年代以来的创作中有意识地加强了用笔用墨的训练,甚至有一段时间,专以焦墨进行写生。从他大量的焦墨写生作品来看,画家淡化了80年代流行的主观唯美的组合构图,而突出了在自然写生基础上的生动自然。他以苍劲的线条,勾勒前景中的溪船与中景的杂树,而以放倒的斗笔,点擦出溪岸山石及远山的丛林。这使他的作品较之速写式的白描要深入丰富,较之全景式的画室创作要自由豪放,介于写生与创作之间,以其生动自然获得了很好的欣赏与收藏价值,我们在前景中的房舍与人物所用的凝重的用笔中看出了李可染对汪涛的影响。而在他近期在北京创作的《渐行渐远渐无声》、《湖边湖乡》、《风细细雨丝丝》等画中不仅看出他对李可染、吴冠中等人的水墨艺术的综合研究,更表露了他对家乡和早年艺术行旅的深情怀念。
 
生于中国传统笔墨深厚的徽地,汪涛先生也许有充分的理由追随前人,继续徽派中国画的传统文脉,但汪涛先生与众不同,在于其具有很强的中国画的危机感与创新意识。他认为对传统中国画最好的继承就是创新,所以他从未满足于对传统笔墨的研习,而是在研究传统的过程中,不断探索新的笔墨表现,这使得汪涛先生的水墨创作在不同时期呈现出许多面貌,没有很早形成一个令人熟悉的模式,但汪涛先生对此似乎并不在意,在他看来,一个艺术家应该执着于自我的创造激情,不要太多考虑,市场的效益,他不喜欢找出一个世人喜欢的基本模式不断重复生产,而是渴望在不断地探索过程中寻找心灵的敞开与精神的表达。汪涛先生的艺术态度使我想到齐白石晚年客居北京时的“衰年变法”,其中的坚定与毅力令人感动。
 
90年代以来,汪涛先生曾经创作了一系列的以点法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水墨作品,这些作品与流行的全因素式的彩墨画不同,只是将传统中国画中的“点”提炼出来,以持续不断地近乎禅意的方式,在画面上点出抽象的山水意象。细细观之,汪涛先生的点状山水,突出的是黑白的两个层次,这也许来自于徽派民居的内在审美意识,在黑色的团块状的山水中,由于点的运用,仍然具有不同的明暗关系,而画中的白,超越了具体的物象表达,是水,是云,是天空,具有抽象的结构之美,体现了一种大山大水,大树与摩崖,融为一体。
 
最近数年,汪涛先生又创作了一批将安徽民居组合成为一种团块状的抽象构成的试验性的作品,仍然是湿笔、渴笔交相使用,但画面有明显的结构意识,他将现实生活中的安徽民居,删繁就简,提取其有特征的黑白关系与门窗的矩形组合,在大面积的白色背景中,使处在画面中心位置的村庄,如同江中的小岛,凝聚成一个关系紧密的团块构成。汪涛先生不拘一格,勇于新变的胆魄是这个年龄段的画家所罕见的。
 
正是在数十年东寻西找、持续探索的基础上,汪涛先生近年来的山水画创作出现了新的飞跃,并且获得了可喜的收获。我非常关注汪涛先生客居北京后所画的一批山水大作,这些作品表明汪涛先生的山水画艺术已经达到的高度,其中融合了他早年对李可染、黄宾虹等大家的研究基础上的笔墨探索,但更显示出他的山水画已经初呈山水大家的个性面貌。这些作品淡化了山水的地域特点,突出了笔墨对人的精神的表现性,自由无拘而又显出传统法度,已经具有了从心所欲、法有我化的自由境界。我相信,汪涛先生以其执着的创造性意志,心无旁骛,在传统中国画的基础上大胆实践,一定能够对中国画在当代的发展做出独到的贡献。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投稿热线 | 招聘信息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客服电话 010-52336201   邮箱 art@ccartd.com   QQ 729738158
京ICP证 13004709 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528号
Copyright 2008-2017  阿特传媒(北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