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钧棒

1973 生于江苏沛县
1997 毕业于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
2012 毕业于南京大学美术研究院艺术硕士
现居南京,职业艺术家

主要展览
2016 江苏首届青年油画展,南京
2016 多维度•第一回当代艺术邀请展,南京
2016 第三届南京国际美术展平行展,南京
2015“和声---不异而同”作品巡回展,南京、长沙、上海
2011“Airline航线国际素描展”,ABC艺术空间,新西兰基督城
2011 南京青年当代艺术展,南京
2010“边关厚土”素描个人展,南京
2007 第六界华人西画鉴藏展,上海
2006 上海春季艺术沙龙新锐具象绘画展,上海
2004 首届全国壁画大展,北京
 

视频访谈 更多
艺术手记 更多
相关评论 更多
· 迷视 迷示
艺术家服务热线 
阿特网邮箱:
artinfo@ccartd.com
《中国当代艺术文献》邮箱:
art@ccartd.com
《中国女性艺术》邮箱:
artist@ccartd.com
《中国她艺术》邮箱:
artstsudio@ccartd.com
脸书Facebook:shao qi
推特Twitter:@art63312666
油管YouTube:qi shao
照片墙Instagram:ccartd
微信:artccartd
电话: +8610 52336201
迷视 迷示>>

真实是延绵眼前的山林

真实是鼻端嗅到的芬芳

真实是丝缎滑过的细腻

真实是耳边弹动的轻响

还有,滋味在舌尖的荡漾……



    真实是我们的感受。

    而我们的每一个感受,都是我们对于世界的整体感受,或者说,我们的每一个感受,不管从时间上还是体验上都是息息相通的。它是我们定位这个世界、享有这个世界、感染这个世界抑或被定位、被享有、被感染的信息密码。而这个信息密码,有时候会演化成一个图腾。

    丛林,于我是一个图腾。或许我还可以说,丛林于人类,是一个图腾。美洲、非洲的莽莽森林,是大千生命勃发的源泉;而离家不远处的小树林,也是我们惊喜发现万象生机的小小圣地。而图腾于人类,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感受就是——迷失。迷失于生命的来处,从而产生思考和崇拜。

    我没有和画家许钧棒探讨过这个问题,因为当我看到画面上枝影横斜的一片秘林的时候,我的眼前是缭乱的。空间似乎有些错位和零散,林子似乎在深处,但又似乎只是挡在面前。繁密的树枝包围着,以各种优美的姿态和线条指引着视线。远处隐约可见,可细看之下又遮蔽在了层层的枝丫之中。有叶点缀其间,攒动而灵活,似有起舞之意。灰调子的冷静透出一点湿润的优雅,呼吸起来是舒服的。色彩只是偷跑出来的精灵,要么一窜而过,留下一点影子,要么聚众喧哗,热气腾腾的跳跃着,吵得你想抓住它,而一伸手它就逃之夭夭,却依然在远处偷看你。这是一片
只能感受而不能进入的密林,就像一个谜一样的思考,不断的寻找又始终在原地徘徊,不能停下,也不能前行。

    当我在每一个小空隙里去寻求进入的通道时,我发现:没有通道。这是一个个排列组合、变化构成而搭建的丛林,它不是可以真实跨入的,它只是一个感受和思考。当模糊了线的穿插,呈现在眼前的是一个个方块和几何的单元,这是由单元叠加的密林。画家在创作的时候,打破了整体掌控画面的习惯,从小单元里开始延伸和扩展,而每一个小单元又是血脉相通的。那迷宫一般的大大小小的树枝就像是血管和神经的枝丫,把整幅画面抓在一起。而承载母题选用了谜一样的图腾——丛林。出生于七十年代苏北山水中的许钧棒,想必对丛林的感觉也是那般的亲近和神秘。

    这仿佛是一片迷视的丛林,应用重复叠加的构图完成画面而抛弃掌控视觉透视的真实性。色彩也好像只是黑白胶片上的添加和夸张,与视光学原理下自然事物在我们的视网膜上的投射毫不相干。由于不整体模仿自然,于是在我们的视觉习惯下产生一定的迷乱。这种迷乱是一个疑问,当我们对习以为常的方法产生怀疑的时候,曾经坚定不移的真实感受开始模糊或消失,失去这种感受的支撑,我们对真实也产生了怀疑。其实只要我们回首历史,我们就会发现,每一个真实的感受都是基于我们看待世界和创造世界的方式。佛罗伦萨的建筑家布鲁内莱斯发现了透视法和来自托斯卡纳的达芬奇在解剖学上的探索奠定了意大利文艺复兴的真实;尼德兰艺术家凡.艾克发明油画影响了北方画派细节描述镜子般的真实;牛顿对视光学的发现以及后来照相术的发明开创了印象派的光影色彩变幻的真实;而两次世界大战的痛苦和沉思引发了表现主义情感宣泄的真实…….. 

    塞尚对此曾经说过:绘画并不是创造自然,更不是摹写自然。艺术的真实是与自然的呼应与和谐——“A harmony parallel to nature.”。在与自然的对话交流中,人类在漫长的行程里探索寻求,采用不同的方式与自然表达、沟通、冲撞、调和。看着眼前的密林,仔细辨认着不断重复排列或不断延伸扩展的小单元,以及由这些小单元组成的清晰可辨的母题的画面,我的视点和思绪也在不断地组合和拆解。这样的方式和感觉似乎我们并不是全然的陌生。在波斯图像艺术和绘画中,人类正是采用这种小单元图像的重复和变化构成整个画面。每一个精美的图案和线条伸展蔓延成一个辉煌璀璨的世界,谜一般的世界,可以漫游却不可以深入,令人着迷,又示意着一切。当然,许钧棒作品中这些树枝线条的横斜交错、节奏稳定而又富于变化的特征,更让我感受到一种属于中国的韵律。自明代以后,特别是董其昌以后,中国的山水画正沿着图示化的道路不断地攀升,有了一种图示抽象美学的境界。几块山石和树枝的组合就可以是一幅意趣盎然的山水小品,而山石和树木组合的小单元在画家笔下不断地排列变化,就可以创造出视点开阔、意境高远的雄奇画面。万物山川尽在胸中丘壑。意境,才是中国山水的真谛。这种真实是我们用心可以看见的,每当有幸漫游画中的那片山水实景时,我都觉得是那样的气韵相通、真不可言。我们对自然的理解决定着创造的方法和观看的角度,那为何不可以让我们从小树丛看大森林、从小山石演化大山水、从一滴水一粒沙去看到无限?或许,世界原本就是这样。而且,我们也以这样的方法创造和感受过真实和美好,只是我们把它像随手摘取的花儿一样丢弃在追逐前行的路上。真和美的感受都不会凋敝,于是,许钧棒的这个迷示系列的实验才尤其生动和有意义起来。我无法也不愿对这样的创作实验给出一个答案,因为这样的创作本身就是一个叩问。

    当我们以不同的方式在错觉中寻找真实的时候,真实的谜团是否真的在空中飘扬?

               东东(旅居加拿大、画评人、画家)
                   2015年9月于洛杉矶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投稿热线 | 招聘信息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客服电话 010-52336201   邮箱 art@ccartd.com   QQ 729738158
京ICP证 13004709 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528号
Copyright 2008-2017  阿特传媒(北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