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明耀先生是一位地地道道的上海人,情感真实而细腻,敢于自我否定,对艺术有着勤奋执着的追求。曾就读于上海戏剧学院美术系及日本东京艺术专科学校,后赴英国留学。作品曾在国内外参加过许多次个展及联展,并被国内外众多艺术收藏家和艺术机构收藏。
许老师自四岁开始就喜欢画画,最开始的时候是自习国画。追艺的路上,大部分时间是以自学为主。他告诉我们,艺术家的绘画风格不是一早就形成的,有一个演变过程,是在追求、修正的过程中慢慢形成的,艺术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吸收和汲取各家的精华,交织融汇在一起,通过自身的领悟和再探索,慢慢地形成自己的风格。
谈起艺术,许老师欲言又止,他感慨道,其实艺术很难谈,没有标准,只应个人的综合修养不同而各有主张,而技巧的高低却有相对的标准。许老师觉得他自己年轻时的学画方式有时是跳跃式、填充式的,讲究理解,立竿见影。有时发现有不足之处,返回去再学习,填补以前不够扎实的基础。许老师比喻道:“就好比牛吃草,先吃下去回头再细细反复咀嚼其中的精华。 再比如拼图,也不一定是从头拼到尾,有时候灵感是从中间开始,再慢慢把其他的拼齐。”许老师的学习方法既系统又多样,他擅长观察和倾听,有时候在与同行的交流过程中,别人的某几句话就能给他一些启发。他认为法无定法,“条条路通罗马,” 关键是自悟。
当然,学艺难,艺精更难。兴趣+勤奋是前提, 天赋是根本,它决定你能走多远,攀多高。只有坚持不懈才能收获成果。但是,一个人从喜欢绘画、有绘画天赋并勤奋努力到自己的画被社会认可,被同行认可,这其中的路程很遥远,还有运气的成分。艺精之路的艰难还在于有人画一百张一千张,还原地踏步,有人画十张就上了一层楼!它不完全是简单的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悟到了,理解了,就找到法门了。虽然天赋是先天的,然而没有后天的勤奋修炼也不能开花结果。艺术的规律只有你自己去探索才能求得真谛。
许老师认为,真正的画家应该不断地寻找新的表现形式。要想不断进步,谈何容易,必须不断地自我否定。不断地勤学苦练,提高自身修养。
交谈中,我们有幸欣赏了一些许老师的画作。他的绘画,细品起来,就像一首诗,一首旋律优美的乐曲,不求深沉,严肃,但求清新、活泼,即兴而作,笔简意深。我们看到,在许老师的绘画里,场景,细节,构思,犹如一首即兴曲,有着明了的主旋律,自由性中有一贯的形式,看来像是自由、独特,却可以感受到构成上的严密。
许老师的画作有着其独特的语境。他在创作时,喜欢将人类与自然交流、建筑与色彩互动,以色彩本身的诗意和情绪来表现文化的生动内涵,给人美好的艺术享受。其画中的风景人物形象多以传神抒情为主,不作过多的雕饰,表现手法简练单纯,给人以优美、自然、舒畅、轻快、动情、纯补、恬静的审美享受。
我们说声音是听得见的色彩,色彩是看得见的声音。在许老师的作品里,色彩是“动”起来的,像音乐那样“响”起来、“奏”起来。正如黑格尔在《美学》中所说:“色彩生动强烈,瞬息万变至开始越界到音乐……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突破外形的束缚而获得解放”。
再看画面,色彩丰富、鲜艳浓烈,主要靠对同类色和对比色的巧妙运用。在同类色中既保持整体感,又显现出丰富性。在对比色运用方面,更讲究色彩纯度高低的关系处理,因此许老师的画既色彩明亮,又十分和谐。“色彩即思想”,从许老师的画中可以看出他接受了西方现代艺术大师们的艺术影响。比如克利、康定斯基的点线面构成、马列维奇的至上主义几何体造型的影子,并穿插表现主义色彩的运用手法等。色彩感特别强烈,身处东方的文化圈,却深得西画源头的色彩意象,“艺术不是为再现可见事物,而是变不可见为可见。”朦胧美在文学家看来是情思,在美术家看来就是意象。
许老师的油画创作,注重一个“变”字。他认为景是实的,意是虚的,虚虚实实就是艺术。离照片越远,离艺术越近。把握了艺术的形态变化,就能自由自在地画看不见得东西。 要创作一幅好的作品,必须品味,格调,技巧兼具。许老师始终强调色彩的重要性。他认为,色彩是油画的灵魂。具有梦幻般的想象与激情,能给人美好的视觉享受。
采访的最后,许老师沉思并发问道,如果画作不再是商品,不再进行交易,我们还会继续画画吗?答案是肯定的。
李泽
2018年7月27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