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莉斯
1986 出生于湖南
2012 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获硕士学位

2016 法国巴黎艺术城访学
现居广州,任教于广州新华学院
主要展览
2023 大湾区跨文化交流系列:U38⻘年女性艺术家作品展·庆祝澳门回归祖国二十四周年,澳门婆仔屋文创空间,澳门,中国
2023 向南方——大湾青年艺术家支持计划,大湾艺术空间,深圳,中国
2023 感恩·凝聚——广州美术学院70周年澳粤校友作品展,澳门疯堂十号创意园,澳门,中国
2022 我是她——U38广州澳门青年女性艺术家作品展,ART23当代艺术馆,广州,中国
2021 7号空间 | 广东美术馆青年艺术家学术提名展·第十八回:无人之境”作品展,广东美术馆,广州,中国
2021 艺术深圳2021,观空间,深圳,中国
2021 紫坭西安路7号艺术家联展,3+3艺术空间,广州,中国
2020 知性·感性——澳门新女性当代艺术联展,嘉模会堂,澳门,中国
2020 广东第七届当代油画艺术展,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江门市美术馆,广州,中国
2020 第五届广东省高校美术作品学院奖双年展,广州美术学院大学城美术馆,广州,中国
2020 抽离与挣脱——2020艺术家观看的日常,叠石艺术,广州,中国
2020 框制,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北京,中国
2019 图像之间:绘画与摄影的纠缠,岭南美术馆,东莞,中国
2019 青衿计划2019,观唐美术馆、关山月美术馆、西安美术学院美术馆,北京、深圳、西安,中国
2019 绿色中国·公益艺术计划(2019深圳站),雅昌艺术中心美术馆,深圳,中国
2019 维度与元素,深港澳女性当代艺术作品展,罗湖美术馆,深圳,中国
2019 一拍即合——当代艺术作品展,悦艺美术馆,佛山,中国
2019 不言而遇·1+x艺术计划,佑品空间,武汉,中国
2019 绘画的意志,万江壹号美术馆,东莞,中国
2019 艺术未来2019,第五届国际青年艺术博览会,中山,中国
2018 没展 MEI EXHIBITION/2018,喜玛拉雅美术馆,上海,中国
2018 图式与系统:一种关于广东当代艺术的动态观察 当代艺术展,紫泥堂艺术中心,广州,中国
2018 首届广东省美术教师作品展,广州市艺术博物院,广州,中国
2017 物象之上——当代艺术展,观空間,广州,中国
2016 视差——来自成都广州的绘画艺术,扉艺廊,广州,中国
2016 约翰·莫尔绘画奖(中国),民生现代美术馆,上海,中国
2016 情境立方体,21空间美术馆,东莞,中国
2016 适度张扬——广东当代艺术邀请展,观空間,广州,中国
2015 复调Ⅲ——中国艺术生态调查:珠三角站,南艺美术馆,南京,中国
2015 微体验——2015艺术深圳主题展,深圳会展中心,深圳,中国
2015 信息是集体的相互矛盾的梦,施蓝艺术空间,广州,中国
2015 中国精神——第四届中国油画展(心像展),中国油画院美术馆,北京;天津美术馆,天津;上海美术馆,上海,中国
2015 东方气质——中韩青年艺术交流展,驻华韩国文化院 ,北京,中国
2014 桥•邸蕴:中国和克罗地亚青年艺术家交流展,798闳约艺术中心,北京,中国
2014 同构对画——两岸青年艺术家作品交流展,索卡艺术中心,北京,中国
2014 今典——广东当代艺术展,53美术馆/广州/中国   
2014“图像的叙述性”,广东美术馆,广州,中国           
2014 常青藤计划2014,北京中间美术馆,北京,中国
2014 BIAF2014 继往开来——当代中国油画群星作品邀请展,北京全国农业展览新馆,北京,中国
2013“意识观念的一次解剖手术”个展,伟博画廊,广州,中国
2013 城市幻象——2013重庆青年美术双年展,重庆美术馆,重庆,中国
2013 无界——中国当代青年艺术家作品展,德国柏林中国文化中心,柏林,德国
2013 色温:CYAP伊斯坦布尔交流展,伊斯坦布尔,土耳其
2013 热享艺术节cyap主题展,银河SOHO,北京,中国
2013 视觉交叉体——首届广东当代艺术群落青年艺术家联展,21空间美术馆,广州,中国
2013 异视觉——中国青年具象油画展,华艺廊,广州,中国
2013 青春故事会——青年艺术家综合展,21空间美术馆,广州,中国
2013 流动的面孔——2013艺术北京博览会专题展,全国农业展览馆,北京,中国
2013 The spectator——粤澳青年艺术家邀请展,澳门仁慈堂婆仔屋A2展厅,澳门,中国
2013 洛杉矶艺术博览会,洛杉矶博览中心,美国
2012 Micro Salon 2012,东京画廊,日本
2012 超低空飞行,千瞳空间,深圳,中国
2012 2012年度罗中立奖学金获奖入围展,重庆当代美术馆,重庆,中国
2012 世纪之星”油画展,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杭州,中国
2012 视觉的内省,视在艺术空间,北京,中国
2012 “WE”青年艺术家联展,广州,中国 
2012 Also World —— 2012国际青年艺术周展览项目,梯级艺术中心,北京,中国
2012 新视觉——弥散的主体,何香凝美术馆,深圳,中国
2012 野生视觉——广州青年当代艺术家专题展,53美术馆 ,广州,中国
2012 2012年度青年艺术100,巡回展,北京,成都,深圳,中国
2012 引爆——CYAP青年艺术家扶持推广计划,世纪财富中心,北京,中国
2012 艺术北京2012经典艺术博览会,北京全国农业展览馆,北京,中国
2012 微控——艺术奥秘的通道,798莼萃画廊,北京,中国
2011 第九届A-ONE中日韩艺术交流展,南美术馆,广州,中国
2011 2011新星星艺术节,上海多伦美术馆,上海,中国
2011 选修I:互动_看图习像展,北京前后空间,北京,中国
2011 第五届成都双年展之——再现写实:架上绘画展,成都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成都,中国
2011 当代与融合, 深圳大芬美术馆, 深圳,中国
2010 广东第四届当代油画展,广东美术馆,广州,中国
2010 第五届全国中青年艺术家推荐展,上海明圆文化艺术中心,上海,中国
 
2010 岔口——作品交流展,广州美术学院大学城美术馆,广州,中国
视频访谈 更多
艺术手记 更多
相关评论 更多
· 谢莉斯,不言自明的城市共同体—
· 别样视角:日常化的荒诞与现实—
· 别样视角:日常化的荒诞与现实
艺术家服务热线 
阿特网邮箱:
artinfo@ccartd.com
《中国当代艺术文献》邮箱:
art@ccartd.com
《中国女性艺术》邮箱:
artist@ccartd.com
《中国她艺术》邮箱:
artstsudio@ccartd.com
脸书Facebook:shao qi
推特Twitter:@art63312666
油管YouTube:qi shao
照片墙Instagram:ccartd
微信:artccartd
电话: +8610 52336201
谢莉斯,不言自明的城市共同体——谢莉斯个案研究 2010—2023>>

 

谢莉斯给城市中封闭空间的集合图式清资核产,悄然隐藏了建筑师 Daniel Libeskind无数碎片和条状物的狂欢;对应了 Rem Koolhaas 提出的“聚集的狂喜”(massexhilaration);回应了集约现实的 Jean Nouvel,通过强化似是而非的体验来探索期望中的密集的物质性特征,用“诗意的雄心”转化消费社会中的 Mass 布景——“都会情境里超高密度中的奇观和痛苦”。
 
谢莉斯调动城市的 Mass 形态,延展了消费城市的上下文。很多艺术家定居在人口密度非常高的城市,生活的拥挤让他们对模块结构的东西进行思考。城市与生俱来的拥挤文化确立了“我们一起孤独”的属性。大众在一个城市共同体里接收多元的信息,但彼此欠缺心灵的交流,作为都市邻居,也许长年互不认识,大家保持自己的隐私,这是谢莉斯所有视觉机制所输出的“孤独的共同体”,也是封闭的嘉年华或喧闹后的废墟,这成为了城市学和建筑的类型学能够成立的前提,她的底图和终稿在这个前提中条分缕析,层层深入,预示着密度城市终将失去开发密度的一天和智能城市的到来。
 
谢莉斯密闭的城市的内与外加倍实现了 “ 去领域化 ” 和 “ 后领域化 ”(post-territorialising)的图像生产力。她的后勤学被碎片信息覆盖的碎片信息,那是资本主义都市里不安分而又动荡着的个体,使碎片被凝聚为集体,集体被混淆为个体。这些碎片其实并没有真正被魔幻的城市主义消化,彼此也没有融为一体,它们各自都保持各自的差异性和同质化,彼此伸连接,从同一个头脑中延伸出来的多个个体,以密闭试探“你的边际”和未来的算法,弥合时间破碎的颅骨,为城市解开自洽的束缚。
 
本雅明笔下行走在 19 世纪巴黎拥挤人群中又与人群格格不入的漫游者,是这个时代特别的剩余物。在谢莉斯拦截的聚合中,密封的意象,从箱子、飞机、一栋楼到整个城市,在庞杂的信息中打开,空无一物,在覆盖信息的同时,信息又若隐若现,预示着纸箱就是一位都市的漫游者,也是城市每一天的剩余物。剩余物与信息叠加,价值的倒错生产出新的价值。艺术家试图创造了一种身体保持介于两者之间或周旋于多种角色之中的状态,即处于边界的地方。空无一物的箱子在人类那段特殊的自然历史中也具备了特殊的意义。
 
谢莉斯的图像后勤学出示了:在新闻主导的社会中,我们无法身临其境,而是被媒介所裹挟,或淹没在图像世界中。在新闻环境中出现突如其来的箱子和覆盖性笔触,拦截了图纹信息,也在探讨事件的内部和暴露在阳光之下的信息,消解语言和图像的固有的定义。建筑师 Bernard Tschumi 写过一本书 《建筑概念:红不只是一种颜色》(ArchitectureConcepts:Red is Not a Color) 。同一句话,当谢莉斯用不同的颜色来记录不同的密闭空间,颜色就不只是一种颜色,颜色和语义也悄然发生了改变,同一人或事在颜色的差异也会形的一种新的转换。白、红、黑、粉蓝四种颜色重复一句话,四种颜色作为一组并置。每一
组兼具反差性和相似性,带着某种语义上的相似性,同时颜色本身的语义又有着明显的反差,在截图版的重复又带来了连续性。同一句话在结尾和下一次开头中的叠加在一起则使画面构成了难以辨认的形态,提示观者联想语义不为人知的一面。很多艺术家都探讨各种事物所具有相对应或相悖的多重性,而谢莉斯始终善于通过重复的模块来揭示一句话或一个词的多重性,寻求“一的变化”。
 
当谢莉斯把一句话分割成碎片分给大众,形成一个塔,不同的人物和图像吸纳了一个空间,语言最终结果在于观众的感知和体验,而非阅读和语义本身。她重组一个模块,就是重新编排参观者的感知,让观者自发寻找最佳角度来阅读支离破碎的文字,成为“一个密封空间”的积极参与者,空间的版权在感知的世界里变成了共同拥有。当密封空间成为“地文”(landscript),语言和视觉控制地域便由此展开塑造地貌的过程,触及“界限处境”。
 
谢莉斯的景观堆栈成的一座向上慢慢消失的塔,其碎片语言则成为开放空间,把反对阐释或阐释的权利交给观众。她保持了“堆栈景观”的概念,全球化的城市消费信息集群对应了森林层、地面“沙丘”和屋顶穹顶。如塔楼版的绘画装置的顶部向上延伸到一个由退台和隐形梯田构成的形态景观,这些堆栈创造了全新的语义和图像空间,并呈现了从不同角度观看有着微妙形状变化的一句话,这时候,我们读到的一句话可能就是一段分行文字。上层不对称“崩塌”的方式创造了有如堆栈梯田在平面上的幻觉,拓扑和张量(topologies and tensors)发生了微妙的效能,确保了“单一模块的变化多端”在绘画装置地面层的视角感受到软着陆,让人联想到 Jenny Holzer 始使用激光、投影和氙气灯来创造巨大的文字装置作品——投射到建筑或自然景观上,打造文本的夜间景观。她微型的塔同样提示了文本介入公共空间所激发大众思考新向度。一如Holzer 所言:“我喜欢把文字内容放在人们会看到的任何地方,可以是置于杯底、衬衫或帽子上,也可以投放在河面或整个建筑物上。”
 
观看谢莉斯就是一种思维的节奏练习,她的封闭节奏包括了被回声松开身体后的宁静。对她而言,模块就是她的不断繁衍的图像,构成他感知机制的内在结构和多声部的节奏。在同尺寸的方形体块的枯燥组合中成为一个新的整体,纵向裂变,横向复制,逐个拆解、重组的景观,有变成变成了“无家可归”的词语,它们在破碎中变成陌生化和不稳定,由此被不断被放大或缩小。随机闪现出规则细碎的各种维度,以分割限制意涵,让观者可以看到模块的不可见和隐含意义如何影响人们的选择。
 
谢莉斯则对语言层的关注渗透到新的视觉机制当中,以一种表现主义的方式来放大一句话当中的“任何部位”。当你把语言逼到了理屈词穷的地步,哲理就产生了。视觉和诗质两者互相勾联,这一过程使清晰的模块上下文也变得模糊起来,实际上是模糊公共与私人概念的界限,用无法追寻的文本感知来出示世界的冲突。同一个模块的重复,经过不同颜色和图层的输出后,它会留下什么?隐秘的信息一直敞开着,有时候你我们没发现,有时候是发现了不作言说,一如艺术家用一块 Yves Klein 的蓝色来掩护自我,隐藏也成为“我”发光的方式。
 
谢莉斯不断阻断了观看、阅读和不确定的场域,“有限的缝隙”制造了窥视、凝视和逼视的契机。她使用阻断式观看来集合窥视者内心的蛛丝马迹,“缝隙景观”的隐喻由此抵达一个无法命名的水平线——如北欧电影中“把观者关在门外”的场景。面对无处掩藏的秘密,他敢于藐视观众或观看之道,但又不无延伸了认知的秘密通道。迥异的色块与日常之物紧密相连,心理空间被复刻得异常从容。他持续地阻断了观看,但却激发了人们更强烈的感知欲望,甚至蛊惑十足,静待感官去检验其下层世界的陌生化所在。每一次阻断观看,就是从一个空间到另一个空间,从这句话到同一句话,将一句话从只影孤形引回到人本身。他用重叠的色块阻断并转换“一句话”的场景,在封闭的视觉机制中,依然可以看到天外来物的干涉、逃离的信息频频出现,现实与幻觉进行了多重切换,对立面在拉锯,语义的进进出出,吊足了观者的欲望,而阻隔就成了封闭与外界的过渡段,诱惑力充盈。有些画面,明知看不见,每次眼角膜的徘徊还是让人紧张万分,这就是艺术家制造视觉悬念的能事,它的的悬念由阻断和背叛完成。
 
密封空间是将身体的局部隐藏或全部抹去,出示了终极再现(final presentation of anything)的不可能性。同一句话,只取其中一个词组来放大,它得到了什么?谢莉斯以封闭或打开的盒子意向为主线索。想说更多,不一定要开口。一句话和纸箱时隐时现的神秘图式便是人的化身,也是重述 Globalization 的肖像。连续性的联机系统是欲望不断生产的网络。"设定宽松"的机器比"设定严谨"的机器更容易凸显人性。空间没有人,但空间本身就是人——空间是我,空间是你和他/她,在欲望的现场,不管是人还没来,或人来了又走了,人们始终没有缺席。密封空间跟人的心理有着对应的关系,面对荧幕的椅子是我与“非我”的纠缠不清,也是潜意识与记忆的收益率。谢莉斯指引你摆脱欲望的快感,为自我投入更多的硬币,哪怕是为真实的内心只赢得一个硬币,也你的倍数与累积。
 
谢莉斯通过的平涂遮盖了游戏规则,人的缺席成为人与空无的纠缠关系,平涂所遮盖的事物暴露了我们平日视若无睹的真相,悄然惊醒了休眠中的思考力。这触及了她作品中一致的主题:窥视与心理互动。封闭空间“封闭”着博弈的主体,它可能是隐藏不安或危情。她不仅输出了圣经中“最后的晚餐”的颠覆性的隐喻系统,还颠覆了墨守成规的秩序。谢莉斯在正向思维和反向思维之间博弈,他善于实现“去领域化”(de-terntorialising),不被固有的成规所左右,利用意象的重复来消解图像,瓦解感知中的距离感。她将欲望作为主体和客体之间媒介的策略,试图挑战视觉再现的局限,构建未出现的感知模型,不断释放出难以察觉的自我。
 
从在隐藏和披露的不断转场中,她以感知的整合策略(Integratingtactics)触达语言无法传达的部分,搅动并重组公众与私人之间存在障碍的关系,使事物在凸显中成为一种退隐。主体与覆盖对应的本质亦是非本质,混淆其选择与判断,质疑且颠覆既有的正反标准,从而进入存在的深度——空洞的存在、理性的不存在、瞬刻的存在...... 当《密闭空间》系列的公共储物柜对着你打开一个箱子的门,盒子里有多个个体,你的边际在哪里?我们的边际在哪里?(2020-2023.10)
 
作者:林江泉,艺术实践涉及绘画、装置、建筑设计、电影等。受邀赴六大洲著名艺术场馆举办个展,他的策展人包括捷克前总统哈维尔的行政官。曾应英国威尔士三一圣大卫大学等学府赴海外讲学。艺术作品被公共美术馆和知名学术机构馆藏,包括波士顿美术博物馆、瑞士国家美术馆、巴塞尔美术馆、苏黎世美术馆、史密森学会国家博物馆、加利福尼亚州亨廷顿艺术博物馆、英国国家图书馆(大英图书馆)、美国国会图书馆、英国女皇御用书馆、瑞典皇家图书馆、哈佛大学、剑桥大学、牛津大学、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普林斯顿大学、耶鲁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康奈尔大学、芝加哥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爱丁堡大学、意大利 Prada 费尔特里内利奖组委会、多伦多大学、杜克大学、曼哈顿洛克菲勒中心麦克纳利·杰克逊、纽约大学、柏林国家图书馆、法国路易斯·努塞拉公立图书馆、韩国国会、波兰亚当·密茨凯维奇大学、波恩大学、哥廷根大学、清华大学、里斯本大学、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米兰大学、博科尼大学、帕多瓦大学、希腊雅典大学、挪威奥斯陆建筑与设计学院、丹麦奥尔堡大学、芬兰图尔库大学、爱尔兰都柏林大学、东京大学、京都大学、九州大学等。应邀参加多国国际艺术节,出版作品多部,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并出版,担任《中国思想史》(英文版,五卷)主编之一;参编国家美术教材多种,现任美术馆执行馆长和当代艺术馆馆长。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投稿热线 | 招聘信息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客服电话 010-52336201   邮箱 art@ccartd.com   QQ 729738158
京ICP证 13004709 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528号
Copyright 2008-2017  阿特传媒(北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