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运

2000 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
2002 进修于中央美院油画系
2003 结业于中央美院版画系助教研修班
现居北京,职业艺术家
 
主要个展
2016  像线一样的空间,凤凰含章艺术中心,北京

主要联展
2016  萧条与供给--第三届南京国际美术展,南京
2015  中国--美国优秀艺术家联展,上海
2015  墟昙一合相艺术展 一菩提禅院,北京
2012  行&势  阳光计划(第二季),奇安艺术馆,北京
2012  和而不同,林州当代艺术邀请展,河南
2005  中韩国际交流展,北京
2004 “错落组合”版画作品十二人展,北京炎黄艺术馆,北京
2003  第八届全国三版展
2003  中国版画俄罗斯巡回展
 

视频访谈 更多
艺术手记 更多
相关评论 更多
· 像线一样的空间——姚运的画
艺术家服务热线 
阿特网邮箱:
artinfo@ccartd.com
《中国当代艺术文献》邮箱:
art@ccartd.com
《中国女性艺术》邮箱:
artist@ccartd.com
《中国她艺术》邮箱:
artstsudio@ccartd.com
脸书Facebook:shao qi
推特Twitter:@art63312666
油管YouTube:qi shao
照片墙Instagram:ccartd
微信:artccartd
电话: +8610 52336201
像线一样的空间——姚运的画>>

王栋栋

    不知何时,我们意识到自己的存在,于是,这个我们的世界开始展开,就像一根线一样可以无限延伸……世界也如一幅画,只有当艺术家这样的人到来了,它才会展开,否则艺术会一直沉睡在未知的地方,我们根本无法觉察到它。可是现在它已经到来了,它是随着我们的最原始的意识之流到来的,它以“图型”的方式构造起我们的习惯性知觉——这就是我们心照不宣的“空间”。随着这个空间被人们约定为道德的场所,人们的意识在对象与自身之间往返不息,直至生命不能支撑为止,空间就成了平面的,最终我们在这个平面的空间中制造出对象与对象之间的无休止的因果关系。这个空间同时也沦落为一张装饰画,它只为搭配周围的墙壁而存在,它不属于它自身。显然,这个“空间”不属于我们心中的艺术的。艺术的空间是内心的展开,即使它仅仅显现为一张画的形式,它也仍然要超越它所在的墙壁,以无限延伸的线一般的形式穿刺着这个平面的场所——下面我们将要讨论的艺术家姚运的画便具有这种展开来的力度……

    最大的力度源自生命的展开,艺术就是其中一种,并且是一种比较有创造力的方式,因为它在事实上重新建立了一种“世界”,并形成了对平庸现实的突围。我们必须肯定生命之无比的价值,无论是物质世界还是精神世界都必须以人的生命作为基点才具有讨论的意义。当然,我们也不得不承认人的生命在时间上是有限的。所以,海德格尔提出人应该“向死而生”。死是一个生命的过程,就像一根延伸的线,我们现在就在开始去死了,这是一种终极意义上的展开,也是一种最大程度和最灿烂的展开。而且这个死是之于每个个体绝对单独的事情,单独得甚至于连神都无法介入,只有生命之力本身的去向,但它却可以轻松、爽朗地走向真正的自己。我们真正需要关注的东西在自己的“内部”,但它却总是以不可见的方式仅仅给出我们一些暗示,所以我们需要做的工作是去把握某些具有本质性的东西。显然,生命的“开始”和“亡故”就是一对本质性的概念,而且对人的存在本身来说是一个最本质的现实。因此,这个问题也是现实的最高级问题。姚运的画就涉及到这个最高级的问题。

    姚运的画是没有什么常态的表情的,但她的画却饱含着生命力。正如生命本身是由自我意识的某种领会那样,生命之力不会显现为犹如嬉笑怒骂般的常态,更多是一种静观的过程。所以姚运在画中不关心那些现实成分(包括物与物、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关系),从而在她的现实态度中形成了对现实本身的自我穿刺——换句话说,这是在抽象的世俗关系中对具体的世俗习惯的否定。因为这个世界太快活,神经蹦得太紧,现实的“空间”太平顺和呆板,必须要进行深入的展开,要在承认自身有限性的同时去触及不可知指向的无限性。这也正是艺术的根本性存在理由,否则世界上的第一个艺术家就不会在还没有专业画笔产生的时候就主动用树枝、石块去描绘他心中的世界,他在冥冥中早已知道生命的可能性,要是不画出来或者没有一种替代的方式来展现,生命本身是不会自我满足的。之于这个意义上,姚运的画是在对生命本身的一种形式的追诉,而且这个过程是内在的,不是外在装饰性的,因此也和很多流行的艺术样式拉开了距离。

    姚运的画很注重对线的运用。线在她的画中不是用来构成物象的元素,线就是线本身,是相对独立的形式,色彩反而要依托线的意义才能展现其光辉,否则色彩就是乏味的。线是其画的主要构成,线不仅自然地分割出空间,同时超越空间,增加了空间的维度,所以,在这里空间是像线一样的。空间不是现成的,只有当线的到来,才展开成空间的现实。这并不是大而化之地说,绘画的平面都是由线构成的,而是说姚运画中的线在观念中穿刺了二维的平面,赋予了线以生命力。这些线主要有两种样式,一种是倾向直线的,在画中有分割几何空间的作用,也有将画面空间扩展开来的象征之力;另一种是倾向不规则曲线的,就像一根绵延的血管,给这个由画展开的世界输送着无限的能量,并连接着画面和画“背后”的未知。这些线,有的是以雕刻的方式制造出来的,有的是以“破坏”的方式按照偶然的机缘显现出来的,也有的是通过对不同颜色的不同层次的堆积以物质化的名义凸显出来的,这些不同面貌的线给整个画面呈现出自然性和机械性的对立关系,使其整体视觉感从流行的习惯性辨识中出走,走向一种艺术家个人的独特的语言。也正是这种独特本身所内含的“单独”,也使由绘画所展开的世界具有了真正的超越,至于是怎样的超越,这本身是无法言说的,因为现在你所阅读到的文字仍然处于绘画的展开过程之中……

    画,以及全部的艺术,绝不应该是一个静止的东西,静止的东西等于是尸体,它的永恒毫无意义。当然,我们现在谈的艺术的活动只限于生命这个事实和概念之中。这个活动是对生命本身的扩展,其扩展的前提正是那个习以为常的世俗的空间,所以,艺术的超越性本身虽然无法正面言说,但可以以比喻的方式来说,是给平静的湖面狠狠地投了一块大石头。这个狠的程度并不需要仇恨来充当,仅仅是一个儿童般的天真就可以全部实现。现实太过于美好得光彩夺目,以致于光明成了群众的唯一信仰,然而每个个体终究要被黑暗笼罩。群众之所以无知,就在于他们只知道光明。相比之下,那些与现实唱反调的艺术就显得有意义了,姚运的画的另一个特点正是如此,她关注“黑暗”。这个黑暗,有时候是一种颜色,有时候又完全不是。确切地说,是一种看不见的东西。如果把黑暗比作死亡的景象,那么这个黑暗就如同一个活生生的死亡的景象,因为这个黑暗不是已有的,而是现在才有的,是一种创造性的黑暗。一说到黑暗,人们可能总会想到与死亡有关,所以人们都习惯性地倾情于光明,可是光明更大程度上是一种信仰,就是那个平面和呆板的世界里的一种顽固的习惯。走向死亡才是最大的现实,这难道一定要让一个天真的儿童说出来才能展示善意吗?所以,艺术就是应该在光明的世界中投下一颗“黑暗”,否则,艺术就不能被视为一种生命的活动,绘画中的线——这个最原始的元素就无法展开它的真正空间,而成为小资产阶级圈子里那周末午后的阳光般的懒洋洋的味道,那是多么的脆弱和转身即逝。

    总而言之,姚运的画体现出一种严肃的审美性,这不仅指向对个体生命本身的追诉,也展示了一种恰当的视觉上的当代性——其间充满本能的直觉和技术化的造型。绘画发展到今天,不仅是观念推进的结果,也是技术发展的现实,虽然不能草率地说传统的“绘画性”已经过时,但绘画本身必须要面对当下视觉经验改变的问题,无论是精神还是物质层面的发展,当代所有的“技术性”仍然承担了生命展开的背景,由此展开的结果将是一个广阔的事实——正如姚运画中的内容,它在以绘画的名义呈现出当代的视觉经验,虽然有些细节并不是画出来的,但却丰富了我们对“绘画性”的另一种理解——原来,绘画可以由一根概念上的“线”展开出一个生命世界,并对平庸的现实进行穿刺!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投稿热线 | 招聘信息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客服电话 010-52336201   邮箱 art@ccartd.com   QQ 729738158
京ICP证 13004709 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528号
Copyright 2008-2017  阿特传媒(北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