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新宇

1989  出生于内蒙古
2012  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  获学士学位
现居北京,职业艺术家

主要个展
2017  经验的疆域:赵新宇个展,蜂巢当代艺术中心,深圳,中国
2015  蜂巢•生成 第十四回 夹层:赵新宇个展,蜂巢当代艺术中心,北京,中国

主要联展
2018  青衿计划2018,正观美术馆,北京,中国
2017 Nose Art Project Party,PIL公共形象公司,北京,中国
2017    空白脚本——建构无意义的意义,天津美术学院美术馆,天津,中国
2017    从西部出发:中国新现实艺术欧洲巡展(德国站),达姆施塔特美术馆,德国
2017    从西部出发:中国新现实艺术欧洲巡展(瑞士站),卢塞恩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美术馆,瑞士
2016 车马之行:蜂巢2016年终特展,蜂巢当代艺术中心,北京,中国
2016    作为窄门的绘画:80后艺术家邀请展,蜂巢当代艺术中心,北京,中国
2015  流变与共在:中国新现实绘画,佛罗伦萨,意大利
2014 折桂枝:2014中国新锐绘画奖,Hi艺术中心,北京,中国
2014    常青藤计划2014:中国首届青年艺术家推介展,中间美术馆,北京,中国
2014    思无界:2014艺术院校大学生年度提名展,今日美术馆,北京,中国
2014    后生:四川美术学院驻留艺术家年度展,重庆美术馆 ,重庆,中国
2013 发光体,红门画廊,北京,中国
2012 视觉的内省:青年艺术家联展,视在空间,北京,中国
2012    新视觉2012:弥散的主体,何香凝美术馆,深圳,中国
2012    约翰•莫尔绘画奖(中国)作品展,上海油画雕塑院美术馆,上海,中国
2011 看望未来:成都双年展特别邀请展,文轩美术馆,成都,中国
 

视频访谈 更多
艺术手记 更多
相关评论 更多
· 经验的疆域,谈赵新宇新作
艺术家服务热线 
阿特网邮箱:
artinfo@ccartd.com
《中国当代艺术文献》邮箱:
art@ccartd.com
《中国女性艺术》邮箱:
artist@ccartd.com
《中国她艺术》邮箱:
artstsudio@ccartd.com
脸书Facebook:shao qi
推特Twitter:@art63312666
油管YouTube:qi shao
照片墙Instagram:ccartd
微信:artccartd
电话: +8610 52336201
经验的疆域,谈赵新宇新作>>

文 / 赵小丹
 
我们一直甚或从未离开实在界这个大舞台,尽管以主体身份通过故事与模型的建构创造了诸多具有层级属性的叙事,欲望作为当中的填充物,在可感知范畴内释放了称之为内驱力的东西,于是由语言、图像、被合理释义的形象合谋而出的基于人文的、历史的或者数学的认知结构似乎边界清晰。路径与方向等基于经验的设定让事件的发声合乎情理,或者应当说是合乎已有的释义,于是似乎主体是承认了自我生命的短暂,而试图将整个人类体系当中的单独个体编程为伟大事业的一个分子。而当人类经验集体失效,我们产生了对于经验的反思。尽管这篇文本意不在此,或许仅仅是人体结构中大脑的部分,我试图组织了这样一个架构。或许我们应当去追寻一些不可经验之物,正如同本雅明在《经验与匮乏》中所叙述的,而不可言说的导引是朝向形而上的,似乎这一逻辑又把如此周旋的问题丢给了实在界。我将要阐述的,由于自身系统的缘故,是基于现代经验的,这一经验显然文本属性居多,甚或带着翻译后转义的色彩,它们是历史的、文学的并且有更为细致的分化和命名,无论如何,至此都汇集到“我”这一主体本身了。于是在下文当中对赵新宇新作的阐释,是串联了现实经验与文本经验的统一体,或许最初的程序设定,在这两者之间原本就存在一个投射关系,而我将要描述的,在某种意义上,可以当做是这一投射的一则显影。
 
此次展览以“经验的疆域”命名,大致是想通过赵新宇的新作探讨两个问题,一个是关于具有复杂和多变特质的经验本身,身处于艺术界当中的个体如何来拮取适合自身的经验,在这个过程当中又会产生怎样的转化;另外是想通过其作品探讨当中虽试图呈现但尚未言明的心理指涉的问题,而这一问题在某种程度上印证了当代艺术本身以及创作主体经验双重匮乏的现象。在某种程度上,这些阐述或许划定了作为一个单独个体存在的轮廓或者边界,而对“匮乏”这一概念的再次提出,一者是观看作品后的感受,二则是这一感受显然又串起了对于艺术界甚至更大的社会领域以及日常经验当中所能触及到的一些现象的共同感知。在其作品中,这种匮乏体验并非从一开始就是可被言明的。他最早的创作,也即为人所知的“车厢”系列,仅仅涉及一种日常经验,后续阶段的作品以情绪性和叙事性为底色,而使得整个画面颇具戏剧色彩。也可看出,他试图从自己的视角出发描述作为主体性的物,当作为场景编排者的“人”离场,物原本作为欲望的模型,褪去了人化“欲望”的层面,如同戳破了想象力的幻影。在新作当中,这一痕迹的延伸则是赵新宇似乎试图通过对画面结构的编排,对比之前的作品,依旧是在构景,但却在逐渐在取缔物的现实性因素。于是从物本身的属性以及紧张的画面节奏,构造虽然为人化但却只剩下虚空的物的情境,甚至只剩下类似框架的物。新作当中技法的转变,厚涂式的平推仅保留了一部分,当这一技法和所对应的描绘的理式主题之间,正如同数学上的组合方式,由于经验化的顺势逻辑,在这一层面上,这两者之间不构成矛盾关系,也即冲突性因素的孱弱,故此作品当中的转变图式是可穷究的。显然赵新宇意识到了这一点,于是新作当中的转向在某种程度上仅仅构成了对于厚涂画法的一个对立面发生的,像是一次新的开场,画面本体基本问题再次喷涌而来,在这一情形下,赵新宇通过对于框架结构式描绘的转向,试图引向一种对于画面心理的感知。作品颜色、画面结构在新的语言结构下需要重新编排,而也正是在这段踌躇最初阶段当中,赵新宇意识到对于匮乏本身的描绘,似乎成其作品一直以来的试图表述的。起先,赵新宇从以往的作品中提取出了作品画面的三个基本空间型,“凹”“凸”“平”,并且在此次个展作品当中非常刻意的以竖构图来强化这一理式概念。在此,赵新宇无意用这三个空间概念来叙述某些具有宽阔意涵的内容,他甚至试图探究以往作品如果以一种“剩余”的状态呈现,意义生成的核心会发生怎样的转变。这一过程极其割裂,他甚至发觉了自身的无力。《室外#1垂直,倾斜》右下角垃圾箱轮子的处理,是以暗色块暗示了原物的形态,并未再做深入的刻画,而实际上这往往是作品底层的保留;《室外#3》右上部,你可以说是割破了的画面,或者是基于无意识的,总之对于结构稳定的画面而言,像极了一次意外的产物。在某种意义上它超越了象征界,也即超越了经验所能够涵盖的内容。此外,新作当中似乎更有新的趋向,比如《室外#3》和《室外#4》两件作品,一件触及画面的变形,另一件暖色调的尝试则引发了某种藉里科式的忧郁,或许这是匮乏和剩余的并发症,某种飘散的内容甚至带给人一种诉诸作品本身相反的感受。
 
现代创作经验给艺术家规划的路径是不断地从他者或者历史经验中抽取称之为滋养的内容,通过复制、剪切、重组,形成一个适应本体的结构,赵新宇作品当中的图式来源亦是如此,然而无论是从摄影作品中或者装置作品中抑或现实当中选取某个场景的边角,从某种程度上,均服从于他个人基于谨慎的、甚至敏感的内在压制,正如《室外2#容器》背景的窗框,称其为窗框,倒不如把它当作画面整体结构的一个同级逻辑走向,正如同置放在背景前的所谓“容器”当中的几何体,是几何化了的现实物与根据画面再行部分添加的合奏,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塞尚绘画理念的一则变异体。至此,或可说在这一零散叙述中,我大致勾勒出了赵新宇新作体系之于经验领域当中的些微因素,而这一混杂的、基于个人化的、小样本的叙事,并不具备放之四海皆准的类似法则或者启示那样的深刻内涵。如其作品,从中获取“匮乏感”,大抵可以说是局部文本经验与整体实践经验之间的一种映照关系,而这大抵也是镜像式印证的结果。研习现代脉线,注目艺术界甚至诸学科层面的诸多嘈杂音,我们无比期待当下能够创造出新的叙事,尽管对其可能的无限宽饶或许应当保持一种怀疑的姿态。因为无法确证,而确证又不得不是语言与诸体系的合谋,同时我们所期许的新叙事的启示因却往往不是源自于艺术本体,而是存在转化因和转化结构,如何探究所得何果,大抵更需要相当的时耗。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投稿热线 | 招聘信息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客服电话 010-52336201   邮箱 art@ccartd.com   QQ 729738158
京ICP证 13004709 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528号
Copyright 2008-2017  阿特传媒(北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