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湘闽

1989 生于湖南

2012 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获学士学位
2015 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获硕士学位
现居杭州,职业艺术家
 
主要个展
2018  带电的身体,狮语画廊,上海,中国
2016  一个形象,一个幻象,蜂巢当代艺术中心,北京,中国
2015  格物志,圣点空间,北京,中国
 
主要联展
2018  时差不适症,阿拉里奥画廊RYSE酒店,首尔,韩国
2017  半截门 青年艺术家联展,喜玛空间,上海,中国
2017  小是美丽7,艺术登录新加坡,新加坡;狮语画廊,上海,中国
2015  天天向上--2015年度名师提名展,筑中美术馆,北京,中国
2015  罗中立奖学金,罗中立美术馆,重庆,中国
2015  INTER YOUTH 国际青年绘画展,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杭州,中国
 
  
视频访谈 更多
艺术手记 更多
相关评论 更多
· 延展绘画:感知的磁场
·  萨特式“恶心”:绘画中的幻想
· 例外的形象
艺术家服务热线 
阿特网邮箱:
artinfo@ccartd.com
《中国当代艺术文献》邮箱:
art@ccartd.com
《中国女性艺术》邮箱:
artist@ccartd.com
《中国她艺术》邮箱:
artstsudio@ccartd.com
脸书Facebook:shao qi
推特Twitter:@art63312666
油管YouTube:qi shao
照片墙Instagram:ccartd
微信:artccartd
电话: +8610 52336201
延展绘画:感知的磁场>>

 李佳一

 
    正如德勒兹在《感觉的逻辑》中论述的,转向抽象与走向形象是绘画超越具象的两种方式,很显然朱湘闽选择了后者。虽然,朱湘闽的绘画紧紧围绕围绕人体展开的,但他作品中的人物并不是具体的人物形象,没有指代性,超越了具象绘画的图解性与叙述性;他在作品中探讨的是绘画之为绘画的更多可能性,是对绘画本体的思考,作品中的形象是感觉层面的、可感知的形状,是知识、经验、意识与思维的综合体,是艺术家认知世界与表达自我的一种方式。朱湘闽进行的并不是绘画语言与技法层面的探索,而是,将对感觉与认知的思考纳入创作中,通过形象构建了一个个可感知的磁场,延展了绘画的内涵。
 
    显然,朱湘闽的绘画既不是具象绘画,也不是抽象绘画,而是更加直接、感性的“形象”绘画。无论是《带电的身体》系列、《动作》系列,还是《掉你所的幻象》,他作品中的形象不是身体与画面的直接转译与对照,而是一般意义上的自我与充满电荷的灵魂的研究,作品中的线条、色彩和运动感,都摆脱了再现的需求,因此,或站立,或弯曲,或扭做一团的形象都摆脱了具象表现的叙述意义,这些形象要表达的是艺术家的感觉、感知与逻辑。
对人体的特殊处理是朱湘闽作品的一个显著特点,他通过将作为思考内核的脑袋从身体中解构出来,或将其残缺化存在,与模糊掉面部表情,消解了人物在作品中的地位,人物中的“具象性”、“图解性”与“叙述性”被驱赶出来,人的肉体在画面中处于缺席的地位,在场的是形象。作品《天使3》中人物的整个身体隐匿在黑色背景中,形象与背景交织为一体,只靠电光蓝色的线条勾勒出天使的轮廓;同样,《那个影子,我的肖像3》中的人形也被完全隐匿在灰色的背景与黑蓝色的线条中,虽然作品名字为“我的肖像”,但作品是反对叙述,拒绝图解的,其中的身体诚然不是艺术家的影子,也不是肉体,而是艺术家对世界与生活的思考,是镜像、幻想、理想的统一,作品中的情感与张力并不是作品中的人物释放出来的,而是形象、运动与色彩共同组织的,因而,形象是模糊而充满力量感的。
 
如果朱湘闽的创作不是为了描绘人体,落脚点也不是绘画技能的探讨,那么这些作品的意义与价值何在,艺术家创作的出发点与着眼点何为?观众从抽离的人物与模糊的形象中很容易感受到丰富的情感与具有厚度的感知,也是与朱湘闽的美学趣味直接关联的,他在创作中关注的绘画本体的延展,对世界的感知与对外界的感知,以及自我表达的诉求是创作的基础 。作品呈现出的“感觉的厚度”,来源于朱湘闽对丰富感受的敏锐捕捉与绘画语法的娴熟转换,这些感受一部分来自艺术家对日常生活的即可反应,如天气与见闻,,他通过延长了创作时间的方式(一件作品的创作时间可长达6-12个月)等待某种感觉的到来,然后将不同层面的感觉通过绘画语言叠加、覆盖在同一画面中,同时清除掉一些一蹴而就的东西,从而使语言集中、有效,作品具有延展性,对时间性的思考也自然地投注到作品中。另一方面来自阅读,如沃尔特•惠特曼的诗集,杰克•开鲁亚克的小说,他将对诗歌中节奏的感受、小说中对环境细致入微的描写、作家情感与思想的处理方式纳入绘画范畴的思考,并通过绘画语言将自己的理解溶解在作品中,因此,他的作品是不同艺术语言的转译、覆盖、叠加与通融,营造的是更具感官性的艺术场域与磁场。
为了加强作品作为知觉磁场的“磁性”,朱湘闽近两年的作品,采用了更直观、更具有表达性的创作手法,如在《那个影子,我的肖像》组图中,将木炭与油画颜料相结合,将对情感的捕捉直接快速的投射在绘画中,厚重的油画颜料与细腻多变的炭笔之间的反差加强了画面的节奏感、体积感与韵律感。在作品《坠落》与《扬声器1、2》中,通过对创作媒介——纸张的揉搓处理,破坏了平面的图像,延展了作品的维度,不同元素(色彩、结构、形象、笔触、整体、局部)相互重叠、共生、消融,在真实与浪漫之间、模糊与确定中实现了形象的共振与感觉的共鸣。
 
   对于绘画空间的探索与把握在朱湘闽近期的作品也表现的非常明显,他通过将绘画延伸至画框,打破了图像原有的边界,拓展的绘画的空间领域,作品《欧姆-嗒,嗒-普-嘭-欧姆-嗒,嗒-普嘭》将外框与画面图像的关系考虑进创作中,把画框作为作品的一部分,使水彩和木炭蔓延在画框的边缘;另外,作品之间也保持了连贯性,《扬声器1、2》画面采用了双层立体的手法,上图的媒介是擦笔的棉布,呈现的是经过揉搓褶皱的图像,下面的底图是作品《欧姆-嗒,嗒-普-嘭-欧姆-嗒,嗒-普嘭》的图像变体。上图的线条与底图的人形改变了画面的的虚、实关系,增强了画面的立体效果,使得形象更加透彻的霸占空间,使膨胀的感觉从平面弥漫到空间中。
朱湘闽在创作中对形象的把握、对感知的传达,以及对空间的探索,使得形象兼具外展与内敛的气质,处在扩张与收缩交织运动中的画面呈现出粗糙感与压迫感的空间张力,传达给观众的是触觉般的视觉感受。黑、灰、蓝、绿等大面积冷色调,沉静的背景、细腻的肌理与层层折射的效果将形象以消隐、孤立、或挤压的方式存在于色块与笔触搭建的结构中,画面明暗的对比、同系色调的重叠、使得画面中的模糊而结实的外壳具有了触觉般的感知效果。
朱湘闽作品中的形象是现实世界、想象世界与象征世界已经结成了一个相互依存、相互混杂、相互斗争、相互换位和相互纠缠的具有多种张力的统一体。因此,他通过绘画建构了真实与虚构、逻辑与非逻辑并存的“带电的身体”,创作的是一个个具有吸附与反射能力的磁场,其中的“电”一方面来源于艺术家对绘画作为认知、表达方式自信与坚定,另一方面来源于观众观看作品后或共鸣、或质疑、或惊讶、或喜悦的情感。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投稿热线 | 招聘信息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客服电话 010-52336201   邮箱 art@ccartd.com   QQ 729738158
京ICP证 13004709 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528号
Copyright 2008-2017  阿特传媒(北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