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嵩焘
1969 出生于河北武安
1993 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雕塑系,获学士学位
2002 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雕塑系,获硕士学位
现任教于湖北美术学院雕塑系,湖北美术学院教授、雕塑系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雕塑学会常务理事;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会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城市雕塑家协会理事;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加拿大the University of Saskatchewan艺术与艺术史系客座教授
 
主要个展
2019 重生(REBORN BABY)-张嵩焘个人作品展,SMMAVE 当代艺术中心,那不勒斯,意大利
2017 之-张嵩焘个人作品展,Bighouse当代艺术中心,武汉,中国
2017 A Corner(一隅)个人作品展,the Department of Art & Art HistoryUniversity of Saskatchewan,加拿大
 
主要联展
2019 民族大团结——全国雕塑艺术作品展
2019 艺象青岛-第二届中日韩艺术邀请展
2019 回归与超越-雕塑家瓷绘作品展
2019 壮丽70年:湖北优秀美术作品展
2019 时代经典--2019中国雕塑学术邀请展
2019 第八届黑山贝拉内艺术创作营
2019 巴西库里蒂巴双年展
2018 不同-2018中国大同雕塑双年展
2018 行山-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形塑,河北博物院
2018 丝路新语-2018博鳌国际雕塑展,琼海市
2018 Royal Academy of ArtsSummer Exhibition,Royal Academy of Arts,伦敦
2017 雕塑四十年-第一回展,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
2016 重塑-中国雕塑30年暨21世纪之后新当代雕塑的转型及探索展,武汉BigHouse当代艺术中心
2016 中华民族大团结美术作品展,中国美术馆,北京
2015 文明第三回——江陵,湖北美术学院美术馆
2014 西云东语——中国当代艺术研究展,武汉合美术馆
2014 2014武汉第三届美术文献展,湖北省美术馆
2014 第十二届全国美术展,太原美术馆
2014 st.art就地出发--中国当代陶瓷艺术国际大展,北京今日美术馆
2013 Why not!拍卖双年展,上海
2013 第三届芜湖“刘开渠”国际雕塑展优秀奖,芜湖
2012 第一届湖北艺术节优秀美术作品展,楚天文华美术奖
2012“中国姿态•第二届中国雕塑大展”,中国雕塑新锐奖,温州
视频访谈 更多
艺术手记 更多
· 道也,进乎技矣 传统雕塑中的技
相关评论 更多
· 巫性的想象与文化再塑——张嵩焘
·  漫延的铁线描
艺术家服务热线 
阿特网邮箱:
artinfo@ccartd.com
《中国当代艺术文献》邮箱:
art@ccartd.com
《中国女性艺术》邮箱:
artist@ccartd.com
《中国她艺术》邮箱:
artstsudio@ccartd.com
脸书Facebook:shao qi
推特Twitter:@art63312666
油管YouTube:qi shao
照片墙Instagram:ccartd
微信:artccartd
电话: +8610 52336201
巫性的想象与文化再塑——张嵩焘的当代雕塑>>

李建春

 
“经验”对于不同年代、不同处境中的艺术家,意味是很不同的。80年代和90年代的中国当代艺术家,善于从现代史或传统文化中,摘取具有公共意味的图像,作为个人艺术的标志性符号。这个思路,最典型地体现在90年代后期回国的“海外军团”。这些八、九十年代之交出国的艺术家,由于身处西方当代艺术现场,为了强调“文化身份”,不约而同地关注和诠释“中国经验”,或表现政治、意识形态的印记,或发掘、挪用中国民间艺术等,思路不一,他们的作品,往往是大气到让人绝望。高成本的制作,观念化地运用材料的娴熟,注重展览现场的剧场化展示等特点,对于在那年代开启艺术之路的年轻艺术家,几乎成了不可逾越的壁垒。90年代也是全球化的语境开始塑造中国当代艺术的主流叙述的时代。本土艺术家“对现实的介入”,是与“观念的革命”(何桂彦语)同时实现的,也就是说,对现实或个人经验的表现,必须在形式语言和观念“有效”的前提下实现。
 
这些都构成了新世纪当代艺术的前提。新世纪起步的年轻艺术家,在诸多影响的焦虑中,还必须学会剔除艺术资本的因素,“低成本、高智慧”地脱颖而出。2001年,当张嵩焘还是湖北美院的在读研究生时,就创作出第一批新颖的作品(以《精》为代表),在师生中产生反响,2002年毕业留校。张嵩焘是一位在学院中成熟,也给学院艺术带来新气象的当代雕塑家。张嵩焘早期的作品,具有高度的综合能力,内在灵性充溢剔透,能够将复杂的观念不露声色地隐含在表现性的艺术形象中。2013年,他成为湖北美院雕塑系主任,(2009年任副主任,)实际上已是继傅中望、项金国之后湖北当代雕塑的代表人物。地域和学院环境或许限制了他与艺术资本(大画廊)的合作,但并不妨碍他持续创作出优秀的作品,并且始终是一位发人深省的艺术家。
 
张嵩焘作品的内在意蕴,若不细品容易忽略,因为他综合、转化得太好,抹去了痕迹。他的图像资源,既有西方现代艺术的背景,也有当代现实特别是环境方面的关切,更有来自传统文化中的灵感。他对材料的选择,出人意料而得体,比如用纸浆雕塑;把发光危险的电阻丝用于展览现场;拒绝将观念推进到波普的机械性和扩张性,重视手工制作不可替代的人性魅力。他手捏铁丝盘绕、制作出一片小小的“次生林”,以探索空间的构成——根据他的描述,是从一个点开始,通过线的延伸,张开、蔓延出一个“自然的空间”,实际还涉及到所谓的空间第四维即时间的问题,具有雕塑本体的意义,可称为“元雕塑”,却让人饶有兴味地联想到工笔画中的铁线描。他的作品命题,或者说他创作的动机,具有多重维度和讽喻。比如《女史箴图》来自顾恺之的同题作品,原为对宫廷妇女的道德训诫图,他却塑造了一个当代淑女的形象,用纸浆、红木、锡等材料,进行唯美的、装饰性表现。《龙凤呈祥》用树脂塑出一床大被下露出几双脚板的幽默形象,传统大家庭中兄弟生活的生动记忆,又有某种喜剧性的批判效果。《游丝-谶纬之象》借用盛行于东汉的“谶纬之学”,(至今有民间遗存,在辛亥首义中曾起到鼓动革命的作用,)这是中国士大夫和民间对君权进行制约的思想武器。《游丝-象(风地观)》,“风地观”语出《周易》观卦,卦象是巽上坤下,巽为风,坤为地,风行地上,触遍万物,彖曰:“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忒。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明明是意识形态的建议,但是谁看得懂呢。(观,去声,此义后被用于指称道教建筑。)这个观卦的象,被他塑成:粗糙、开裂的水泥块中,露出发光的电阻丝,暗示大地的神力,旁边还有一棵真的小树。如是等等。张嵩焘在视觉上似乎越来越强悍,但是意蕴始终含蓄,艺术界会欣赏他大胆的媒介实验,一般不会细究他的标题。他的部分语言暗示,有导读乃至溢出图像的意图,(艺术家喜欢玩味自己的作品,)但是他的雕塑,在艺术史脉络中,是有章可寻的,他创作的语境和意境,都可以分析出来。
 
从前期到近期,我大致把他的作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以个人化的表现为主,第二阶段,涉及到文化思考和再塑的意图。尽管分际并不清晰,但是的确存在。个人化的表现,在雕塑艺术中,有它的特殊性。它不像绘画一样能够及时地表现日常生活,因为雕塑原本是一种仪式性和纪念性的造像艺术,它是三维空间的,比绘画多出一维,却因费时长和材料、场地等的限制,反倒没有绘画的表现性强,能够自由地伸展、突出细节等。张嵩焘的早期实验,明智地集中于当代雕塑的媒介性上。格林伯格在论述现代主义绘画时指出,现代艺术的主要课题,须在平面性(反深度)和媒介的不可替代性上发展。张嵩焘的早期作品《精》,是用纸浆包裹铁丝塑造出来的。一丛树枝,撑起一个带小翅膀的瘦长女性人体。纸浆这个材料很有意味,用于表现性雕塑,(已有人用于装置)相信是他的创造,这与中国画的媒介宣纸有关。既暗示了文化身份,又因为其轻灵、洁白等特点,表现精灵、女性的身体很恰当。瘦长骨感的年轻女体,与时尚有关,更是表现性抽象的需要。结合延伸作品《后花园》和青铜雕塑《前辈》《鸟人》等,我觉得他受到了贾柯梅蒂的一定影响,当然还有现代绘画。在媒介实验和图像风格的关系上,他是媒介性走在前面,起引导和启发作用。《精》《后花园》更多地由于特定材料带来的特殊的表现性风格,又被他敏感地运用到《蔓》《前辈》《鸟人》等青铜作品中。这一点,深得现代艺术的精髓:媒介性第一,风格其次,后者是由前者衍生的。就像他后来在做《种植计划-草本》时对空间的探索一样,张嵩焘的艺术是从一个点开始延伸,从不同的角度,带出一整片。甚至《后花园》中的树枝也被他发展。《树》挑战性地用钢铁铸造一棵树,然后上色。《女史箴图》中木屏风和衣服上的植物装饰,《石柱》《石痕》等作品的装饰性镶嵌,甚至《龙凤呈祥》《娃娃》的花朵图案。当然还有《种植计划》。在观念上,更有他后来对自然的重视,关注和塑造“道法自然”的道教人物。
 
他的表现性抽象的意蕴,一部分是病态的,唯美的。贾柯梅蒂式的瘦长体型成为自然的精灵,可联想到《楚辞》中山鬼的传统,尽管这一类形象事实上源于城市经验。精灵的翅膀既不是天使的鸽翅,也不是魔鬼的蝙蝠翅,而是类似于蜻蜓、蝴蝶的翅膀。这是对服装表演界女性的感受。用瘦长的感觉铜铸《前辈》,却塑造了一个古怪的读书人形象,很幽默。植物图案或金属树枝向四周伸展是精神焦虑的象征。但是他并不偏爱瘦。沉酣于性爱的作品《乌木》丰满壮实性感,在媒介性上,就尽可能保留突显了乌木的质地,这个坏点子洞察了现代人崇拜什么,(通常,乌木会被雕成一尊佛像。)用不同材料反复描绘的《娃娃》,在“龙凤呈祥”的襁褓内,哭得多么好,多么没道理,手法光润、细腻,流露出一种文化自豪感,和自我赞美。值得一提的是,早期的作品《局部》(2003,木,锡合金),参考了唐纳德.贾德、卡尔.安德烈等极少主义雕塑家“几何造型随机构成”的思想,正方的木头表面刻槽,铸以锡合金装饰纹。金属与木头的无功用互入,想必受到傅中望的影响。最终在《石柱》《石痕》中找到更具个性的方式,成为花里胡哨的纪念柱,和富丽浑敦的草坪石;又延伸为《一隅》中具有文化意味的杂合陶,或《铸石》中“炼石补天”的作坊录像。
 
文化思考和再塑的意图,在早期个人化的表现中已有流露,塑造民国知识分子形象,在雕塑表面画上龙凤、牡丹等。但是他在批判和皈依的情感之间,指向是模糊的,游移不定的。《局部》的极少主义几何抽象,尽管已折中地保留底座,嵌入装饰纹,在他的自然主义艺术中仍然显得另类。《华丽的石柱》《石痕》因在城市露天环境中,就产生了社会意义,醒目、光亮的白色装饰纹,的确是华丽的,成为盛世的赞歌,和装饰。这才叫改造了极少主义。线性装饰纹在艺术家眼里,已开始具有魔力似的,竟反客为主,成为带电的《游丝》,表现熔岩冷却的过程,女性的、自然精灵的巫性想象,扩张到作为大地本身的魔法,并且获得了雄浑、强悍的形式。这已经是明确的文化主张。他在《游丝》的文字说明中,克制不住地表露:“混凝土包裹电阻丝成型。通电后电阻丝发热、发亮,星星点点于粗粝的混凝土块上,现洪荒、宇外之物象,”表现宇宙洪荒是中国抽象绘画中常见的图式,用本土特色的媒介和方式,追求道家美学玄妙、模糊的视觉效果。在当代雕塑中,张嵩焘“重铸”石头和土块,与“中国抽象”的思路是一致的。“试以象起卦。仰观象于天,俯观法于地……遂成天下之文,极其数,遂定天下之象……”他戏抄了一段连自己也不敢相信的古文,以阐释他作品的意义,但是他的“文化转向”,是真实的。
 
如果不是出于艺术自身的需要,泛谈文化问题可能没有什么意义。“文化转向”必须是艺术语言延伸的结果,用当代艺术的前沿观念进行构造性的重塑,而不是现成的写实手段去表现,比如塑造一尊某历史名人的城雕,或历史场面的浮雕等,虽具有公共意义,但没有当代艺术的价值。张嵩焘的“文化再塑”是在雕塑本体的意义上发生的,是对雕塑的空间生长性、材料的非图像性构成、雕塑的时间维度及雕塑与社会、环境的互动等敏感问题探索的结果。《种植计划》中艺术家手工的行为意义值得关注,长时间单调重复的捏塑和“任性”造成的植物小景,表面上是对自然的模仿,实际是用真的铁线,“书写”中国画的“铁线描”。那么《游丝-谶纬之象》又何尝不是用粗陶、熔锡等再现石头上皴出的“苔痕”,这些没通电时难看的团块,是“非图像”的,是中国艺术元素的分解、凝视。在这种背景之下,连《玄武》这件道教神仙的传统造像,也带上了媒介构成的特征。真武大帝的形象是用作者本人的肖像升华的,这且不说;由于没法像过去那样获得整块大木,不得不用榫合等方式,艺术家的独到之处,在于意识到组合木材在造像躯体中的现代意味,不上漆,保留原木的质地,甚至一部分树皮,这些因素,让《玄武》这件作品具有了塞尚以来现代艺术的“笔触”,空间的色面构造,特别是抽象表现主义重视过程的美学特征,从而成功地使传统造像进入当代艺术,完成了当代艺术面向传统的文化再塑。《一隅》中铜、铁、锡、陶、玻璃等造成的假山、石头等只是表面上吻合于写实造型,材质却刻意的重构,《玄武》的“阴影部分”只是这个观念中的一粒盐。《铸石》记录的“铸石”过程,多么原始而震撼,仿佛重现了女娲熔炼五色石的情境,以补这个被现代共工撞塌的文化之天。
 
丁酉二月初一,武昌昙华林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投稿热线 | 招聘信息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客服电话 010-52336201   邮箱 art@ccartd.com   QQ 729738158
京ICP证 13004709 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528号
Copyright 2008-2017  阿特传媒(北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