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卫
近年来,艺术家张洪菠挂冠归隐,潜心于自己的画室,几乎在一种闭门谢客的状态下,创作了一批山水画作品。这多少有点出乎人的意料。因为张洪菠原本是一位热衷于潮流的艺术家,一度跻身于当代艺术的前沿,对许多敏感的社会和现实问题都有所涉猎。而就是这么一位敏于时事的艺术家,怎么会突然抽身而去,远离喧嚣与骚动,回到安详宁静的画室,去捕捉和挖掘那些传统的绘画题材呢?显然,这跟张洪菠的阅历有关,也表明了他在艺术上的成熟。即作为一位曾经的前卫派画家,经历了中国当代艺术的风云跌宕,也看尽了其中的繁华与浮沉,如今抽身而走,回到传统的想象中,亦是希望藉此来返观自身,为自己寻找更为坚实的文化之根。
张洪菠是最早的北漂艺术家之一,圆明园时期的代表人物。这一代人的成长过程,同时经历了文革和改革开放两个时代,骨子里有着许多动荡不安的因素,也有着强烈的反叛意识。张洪菠身上就浓缩了这一代人的反叛因子,虽然他很早就从贵州考入北京上学,成为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美院)的高材生。但他却偏偏不安本分,毕业后主动放弃国家分配的工作,流浪北京,表明了他身上的自由秉性与反叛精神。张洪菠的艺术起点,便是始于北漂之后,即圆明园时期。早期作品中,张洪菠表现了一些极度扭曲的人体躯干,形态上如同原始的植物图腾,又像是城市里的排水管道,总之,作品具有超现实的意味,均反映了他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以及不与其同流合污的拧巴。
当时的社会,刚经历过一场运动,现实的严酷与倒退,使许多人失去了改革的信心。圆明园的多数艺术家,都是因此而打破铁饭碗,与体制决裂的。不过,尽管就整体而言,圆明园艺术家呈现了一种集体的反叛意识,但每个艺术家的反叛路径与艺术方式,却各有不同:有的是做抽象艺术;有的是搞表现主义;有的是探索综合材料绘画;抑或还有人是以放任自流的生活方式为艺术……这其中最有名的则是以方力钧、岳敏君、杨少斌等人为代表的“玩世现实主义”。张洪菠的作品,也同样带有一些荒诞感与解构性,但没有“玩世”那么彻底。这与他的性格有关,也与他的价值认同相联系。事实上,在绘画创作之余,张洪菠同时也创作小说和诗歌,曾经还以诗人身份面世。他的这种诗性追求,体现在画面中,便是注重意象性的表达。正是这种略带点形而上的品质,构成了张洪菠的艺术特点,使他早在圆明园时期,就已基本确立了自己的绘画风格----超现实主义。
本来,张洪菠可以沿着这个超现实主义的艺术路径继续探索,收获硕果的。然而,1995年圆明园画画家村的被迫解散,却中断了他的绘画线索。这之后,张洪菠也和许多圆明园画家一样,辗转多地,经历了人生的起起落落。期间,他的画风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原本超现实的语言方式,开始趋于现实,并吸取一些波普艺术的因素,作品观念也越来越具体,呈现出了某种反讽的意味。显然,这跟张洪菠经历的跌宕人生有关。即圆明园之后流离失所的处境,更加深了他对社会的不满与愤慨。用艺术关注现实,即是关注自己的生存命运;而语言上的反讽,既是一种无奈的反抗,也是一种不合作方式的呈现。
2000年之后,迫于生存的压力,张洪菠与几个艺术家朋友合伙,共同开了一家餐馆。这是张洪菠参与社会实践的具体体现。应该说,开餐馆的行为,不仅解决了张洪菠的经济困境,更为重要的是,为他提供了接触社会的途径。正是在餐厅里与形形色色不同人群的交往中,张洪菠看到了人间百态,也感受到了世态炎凉,他作品开始聚焦于人的问题,不断表现人在物质社会包裹下的异化状态,挖掘当代人的困惑、迷惘、无奈、焦虑等情绪,即是得益于现实生活的丰厚阅历。所谓生活是艺术的来源。张洪菠因为有着这样一个丰富的来源,所以,那些年创作了不少针对时弊,极具问题意识的作品。不过,艺术家总是善于变化,尤其是对于张洪菠这样有着精神要求的艺术家,不会只满足于表现社会和现实,对自我内心的关照,也会通过艺术的社会批判,不时地主导自己的艺术观念。张洪菠后来放弃餐饮生意,潜心于自己的画室,去探索和捕捉与传统绘画相关的山水题材,即是源于自我的内心需要。
有道是经历越多的人越简单,这当然是对有觉悟和有要求的人来说的。张洪菠是一个不甘流俗的人,从他早年放弃工作,流浪北京,到写诗、写小说,都能看出他对自己的高标要求。事实上,从由不满于现实,到批判现实,再到超越现实,包含了人生几个层次的跳跃与升华。张洪菠深谙此中道理,他不断打破自己,否定自己,去寻求艺术的超越,即是为了赢得更大的文化自我。而在这样一个不断突进的过程中,张洪菠也就自然而然地遭遇了传统艺术,即山水画题材。因为山水画作为中国传统文人画的核心题材,不仅只是一种陶冶性情的手段,更是一条躲避现实纷争,逃往精神世界的退路。所谓“山水以形媚道”(宗炳)。这其中不仅包含了中国人的世界观,即天人合一的思想;同时,也包含了中国传统文人的生存智慧,即对退与进等辨证关系的转换与理解。儒家强调的“隐居以求其志,行逸以达其道”,就充分表达了这层意思。而通天达地的大山大水,无疑就是隐居和行逸的最佳寓所,是一个精神道场,一个世外桃源。张洪菠正是在不断地求索中,遭遇了这个巨大的传统,并意识到了其中的魅力,所以,才一无返顾地走入其中,去回溯自己的文化之源。
不过,虽然张洪菠热衷于传统的山水画题材,但毕竟已经脱离了传统的语境。当代社会的纷繁复杂,尤其是都市生活的紧张和压抑,早已经跟陶渊明笔下“悠悠见南山”的意境相距甚远了。这使得张洪菠对传统的回归,只能是向壁虚构,而无法设身处地。所以,他笔下的山水,都是捏造的山水,既非传统精神意义上的山水,也非真实存在的山水,而是一堆玻璃制品,铸造了某个山水的图式而已:虽光鲜,但易碎;虽漂亮,却冰冷,既不能遣心,也不能庇护人的灵魂。这正是张洪菠的痛苦与矛盾,向往传统,而无法走近;逃离现实,却又没有任何退路。如此的胶着、尴尬和窘况,又何尝不是所有当代人的困境呢?作为艺术家的张洪菠,敏感到了这个时代困境,并一直试图在用自己的艺术方式寻找答案,而这个答案,其实从他最早反叛社会、脱离体制的那一刻起,就已经明确了,那就是永无休止地走在路上……
2016.1.14于通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