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蒉华芬
巷道曲折回环,卵石铺路,潺潺溪水流过门前屋后。童衍方艺术馆就位于前童古镇。夏日赤脚在水渠里嬉戏打闹是童年的有趣印象,已然是成年人回不去的记忆。从岁首至岁末,年久失修的灰暗墙壁支撑着一幢幢保存完整的明清古建筑群,墙角摇曳的古树见证了周毅每天上下班的景象,也见证了他的综合材料绘画艺术实践之路。
熟悉之物是不熟悉之创见的起点,无论是雨后斑驳的墙面上留下的印记,亦或是阴影遮蔽下的暗沉绿苔都昭示着前童古镇洞穿古今的气魄。周毅将日常的偶然遇见融入《记忆的碎片》和《清流映带》(2017)。
观察外部世界时,如何为自己建构一个超验的时空隧道,以便于将那些被人有意无意忽略的岁月印记转化成视觉的可能。每一次的创作过程,智性地选择并判断相应的物象,经由直觉触发了所有可能存在的念头,各种创造性的要素经由感观体验投射在思想这面墙上。
经由水墨及宣纸等材料在残破墙砖、石板、瓦砾上层层拓印叠加宛如老旧毛毡上沉淀下来的痕迹,复合成拓片的纹样。呈现的视像完成了一次历史述说,以笔为线,回应自然所造之物留给我们的清晰笔触。
把控观念和视觉之间的关系,往往基于将观察所得的元素联系在一起的信念。过往的经历和材质媒介的调整,简化我们对物像的知觉和概念。也因此使得随处可见的自然斑驳的痕迹与周毅的艺术表现能力有了密切的关系,《失落的镇》系列衍生出《迹象》系列,辗转至《游离》系列。
以品质和表现作为对象的综合材料绘画创作不可忽略的则是绝不能过于详尽。在这些视觉可能性中,去发现或利用本身的局限性,以揭示眼目所能企及的视觉层次,这是一种创作的本能。
周毅所体验到的一种看似永远难以言表的叙说,唯有通过在自己的感情与观念中产生的心像才能更清晰地反映出作品想要表达的一切,而这正是艺术的审美与欣赏所需要与抵达的目的所在。
在我们生活的世界,视觉记录的出发点是基于物象与真实之间的混沌之处,意识清醒时,细节历历在目;意识模糊时,有了更多地延续与过程之间的弥合。
《记忆》如此。
《村落修复计划》改变了原先的基调,《远去的信仰》加增了与人类文明相伴且不可或缺的符号。在周毅的时间意象中会发现他借助了黑白关系,光影的叠加组合与墙这一物质载体的实验,呈现出日益强大的创新能量。
观察世界为周毅提供了一个又一个新的方法或途径,这种发现使得他的创作指向集中在综合材料绘画中确立了个人创作语言。一旦感知到万事万物相互效应,那么观者很容易得见更多由残破的形式感引发出来的一种抽象关系,这就是其艺术创作逐渐变化的过程。
从起初对可见世界的反应与表达,到冷静客观地以质朴的方式叙述有关时间的记忆,再逐渐地剥离表层形式的堆砌,最终坦诚地面对不可见的自我束缚。每一次的创作历程都是在选择一种自由表达的方式,释放个人的能量,被他人感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