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巧云 | | |
1965 生于山西
1988 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
现居山西,职业画家
主要展览
2015 心路?山路?天路——赵巧云油画创作廿周年回顾展
2015 中国美术大阅兵电视邀请展
2010 上海国际艺术博览会
2009 “一百个理想”展,北京原创艺术博展中心
2009 宋庄艺术节,北京
2008 十二星座联展,北京宋庄原创博展中心
2008 拿弓艺术沙龙联展,北京
2007 宋庄第三届油画大展 北京
2007 北京表现主义画廊联展
2007 北京卢浮官大红门联展,北京
2007 赵巧云艺术作品展,韩燕画廊,北京
2005 赵巧云艺术作品展,山西
|
|
|
|
|
|
|
|
|
|
艺术家服务热线 |
|
阿特网邮箱:
artinfo@ccartd.com
《中国当代艺术文献》邮箱:
art@ccartd.com
《中国女性艺术》邮箱:
artist@ccartd.com
《中国她艺术》邮箱:
artstsudio@ccartd.com
脸书Facebook:shao qi
推特Twitter:@art63312666
油管YouTube:qi shao
照片墙Instagram:ccartd
微信:artccartd
电话:
+8610 52336201
|
|
|
|
|
|
|
视野的融合之美----读解画家赵巧云的油画艺术>> | |
视野的融合之美呈现的是奇异的美,睿智的美和丰富的美。画家赵巧云的画作就是这样一种视业融合的产物。因为她的审美视野和表现视野是多向的,宽阔的和富有想象力的。因此她的画作是异样的,奇诡的和非同一般的,或许有些令人懵懂和困惑之处,但是其中的艺术感染力是无法被遮蔽的。
视野的融合之美,不来源于一般的单一视野的自然性描绘。更不来源于一成不变的如实描写和所谓的科学的观察方法,恰恰相反。视野融合之美。更多地来源于艺术家的主观的能动作用和对艺术本体的创造性把握。画家赵巧云的艺术看上去更本能和直觉一些。但是他较为充分的展现了一位画家对于艺术精神的本质性理解。他给我们创造了一个不乏朴素却又充满惊奇得智性空间。并注入其自我的生命秩序,这也正是人们常常找寻的那种“精神的生命”和“精神的芳香”
赵巧云的艺术好就好在她在这视野融合之中的审美深度,这些作品显然都是建立在现实基础上的描绘和表现。但是画家并没有一味地停留在技术地照抄照搬的层面。而是注重内在的精神诉求和个性语言的营造,画家十分擅长于时间空间的重新结构和图像的平面化处理。尽情地使画面中的图像单纯。明了。朴素。温馨。但又充满自由的灵性。如在《五月桃花红》中,山的形状。水的走向和桃花的稚拙化表现,都是无比的自由和率真的,在《夏日的蝉鸣》中。他利用黄色的环形婉转来表现夏日阳光的炽热和蝉鸣的犀利,令人产生出强烈的烧灼感和蝉鸣萦绕的感觉。在《村口》和《有树的小路》中。他把道路,树木和石头进行了观念化处理。以适应美感的表达和灵感的发挥。使画面具有很好的形式美感和明快的韵致,他的人物作品也都具有这样的表现特点和审美情趣。
在赵巧云的画作中,我们不难发现与西方现代绘画的同工之妙。如马蒂斯的放浪,梵高的灼热。蒙克的忧郁和康定斯基的形式律动等等,值得重视的是赵巧云的绘画并非是现代艺术的完全照搬,而是基于东方民族对于视觉表达的观念性视野,和博大的深厚的中国北方民族艺术的滋养,它的许多造型的处理,以及色彩语汇的处理,都能在民间绘画和剪纸艺术中找到出处。这种博大精深的民间文化底蕴,既是赵巧云绘画独特的养分,也是他的艺术价值的合理性依据。
事实上,画家赵巧云在视野的融合中获取了自由的表达,获取了心灵表达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也获取了创造的欢愉和精神诉求的崭新境界。因此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给与他以高度的评价和深深的敬意。
张晓军
2005年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