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类图书作为最近兴起的拍卖种类,在拍场上风头正劲,据了解,不仅是在拍卖市场上,在老书店和古玩市场中,一些稀见的艺术类图书,尤其是文献类的书籍已经到了千金难求的程度。对于拍卖而言,其实早在1993年的时候,受中国书店委托,北京市拍卖市场在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举办了“首届稀见图书拍卖会”,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举办的第一场古旧书刊拍卖会,取得了不错的成绩。2011年夏季,北京匡时首届夏拍也推出了首次的古代文献拍卖专场,匡时瓷器杂项部经理孔超就古美术文献专场拍卖的征集情况和收藏家群体情况做了表述。
本次夏拍,是北京匡时首次尝试举办两季大拍之外的中型拍卖会,其中瓷杂板块,我们经过多次的考察和论证,定位于举办有品位、有特色、有先导性、有创新性的中型拍卖会。贯彻这样的原则和目标,我们全力推出“文澜不惊”古代美术文献专场拍卖会,上拍拍品将近200件(组),绝大多数来自于日本几位知名收藏家和中国美术研究学者,规模之大、品质之精,应该是国内外近年所罕见的,同时也是国内首次推出古美术文献专场拍卖。
本次呈现给大家的近200件(组)拍品,绝大多数是日本出版的相关美术文献,我们主要是考虑到国内收藏家和研究者的阅读语言问题,日文的相关品名和说明,绝大多数是直接翻译中文名称,专业术语也基本与中文一致,所以即使完全不懂日语的人,也可以基本明白大概意思,接下来的中拍中还将陆续增加欧美出版的文献。在整体的布局安排上,我们区分出日本博物馆藏品图录、在日精品展览图录、日本收藏家藏品图录、知名古玩商早期图录、日本古美术俱乐部早期资料等专题,琳琅满目,蔚为大观,内容涵盖了书画、瓷器、琉璃、缂丝、西藏文物等众多领域,适应性非常广泛。预期这批美术文献,应该说一定会取得不错的拍卖成绩。我们计划这只是一个开始,我们将在中型拍卖中持续坚持古美术文献这个专题,将它发展成北京匡时瓷杂的一个特色品牌。
谈及匡时拍卖做古美术文献拍卖专题的初衷及规划,孔超表示初衷应该说有几个方面,首先是对古美术文献的理解,我们有个进步,书的价值,不仅存在于其中承载的知识,在电子媒体越来越发展的今天,书本身也渐渐成为文物的品类之一,这应该说是我们最直接的初衷。其次,匡时长期坚持以品质论价值,在瓷杂部分我们一直认为古美术和旧货是存在本质区别的,并非所有的老东西都有价值,推出这个专场我们是希望在收藏观念的引导上进行尝试,通过与藏家分享这些经历了美术史检验的古美术作品,引导新时期的收藏观。最后,也是因为随着收藏市场的持续升温,市场对古美术文献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满足市场的需求,也是我们适时推出这个专场的重要原因之一。
作为匡时大拍而言,由于中型拍卖会的举办,我们将重新布局和调整整个匡时的瓷杂业务,大拍将坚持一直以来的精品战略,严格控制数量以其提高品质,坚持在瓷器、玉器、杂项的主战场作战。中拍则适时推出各种特色专题、专场,灵活多样。形成中高低兼备、点线面共赢的全方位市场适应机制。出于这样的考虑,大拍应该不会进行相关的专场拍卖。此外有一个观念应该纠正,大拍与中拍的区别,不是品质的差异,而是拍品类型和适应人群的差别,中拍同样有值得期待的精品。
高尔基说过一句话,我们从小就耳熟能详,“书籍是人类的朋友”。对于古美术文献而言,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收藏群体,或者说收藏群体是全人类,可能只是关注艺术品、从事收藏活动的收藏家会更加关注一些而已。从这个意义上说,它的市场潜力是无穷的,生命力也会是永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