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内地藏家身影何在
在2011年的榜单中,亚洲藏家共有8位,较去年增加了3位,其中中国香港及中国台湾地区各有两位,日本3位,韩国1位。他们分别是:中国香港地产大亨刘銮雄;居住在香港的莫妮卡和马克思-伯格夫妇;中国台湾国巨电子创始人陈泰铭;中国台湾IT龙头企业、力晶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崇仁;日本教育出版公司倍乐生董事长福武总一郎;日本广岛的翼佐藤;日本优衣库老板柳井正;韩国金昌一。此外,收藏中国当代艺术的乌里-希克也在名单之中。入选名单的亚洲藏家,依旧是老面孔,中国内地藏家仍旧无一人列入榜单。
虽然中国艺术品交易总额已为世界第一,全国收藏家数量庞大,号称一亿之众,在榜单上,在国际艺术品市场上呼风唤雨的中国藏家为何进入不了世界顶级藏家之列?原因何在?
首先,中国收藏自成一体,与世界收藏的主流圈各行其道,更是与《艺术新闻》的评价标准相距甚远。例如,该刊评判的最重要标准之一就是对于印象派艺术以及现代艺术市场的参与度,中国内地买家和藏家大都以购藏古代和近现代中国本土艺术品为主。印象派及现代艺术品成为中国藏家难以跻身这份榜单之顶的“杀手锏”。全球话语权仍然掌握在老牌艺术强国手中,国际市场对中国艺术品收藏的认知尚有一个过程。
再者,从参加评判的组成人员来说,大部分都是欧美专业人士,他们很少有机会和中国内地藏家接触,《艺术新闻》对中国收藏缺乏全面、深入了解,榜单没有及时跟进目前中国藏家收藏力量最新的变化趋势,难以在外界产生集聚效应。
另外,中国藏家大多不愿公开自己的藏品,具有“藏富”心理,这与西方藏家乐于建立私人博物馆、与公众分享藏品的心理不同。而且,中国的艺术品交易还处于不成熟的阶段,私下交易、纳税等问题都不透明,没法对实际交易进行具体有效的统计。秘密交易、信息滞后、统计不准确导致中国藏家难以进入世界主流媒体视野。
此外,中国艺术市场目前以投资为主的发展现状也难以赢得国外媒体的认同——有眼光的藏家缺乏强大的经济实力,“不差钱”的买家又将目光紧紧盯在作品带来的经济收益和回报上,商人之眼如何与艺术结缘?处于起步培育阶段的中国收藏,与世界级藏家的水准相距还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