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门打出“保真”的口号进行的艺术品拍卖估计只有在国内才能看得到,为何会出现“保真拍卖”的原因似乎不言自明,但是“保真拍卖”真的能够拯救当下乱象重重的艺术品拍卖市场么?谁又能为艺术品“保真拍卖”来保真呢?
保真拍卖的兴起及成绩
2012年的两会期间,列席文艺界别政协委员联组讨论会的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表示,“拍卖不保真是一种对法律的误读”。与此同时,广东皇玛拍卖表示在3月11日举行的“皇玛2012四季拍卖(第一期)”中将推出两个保真拍卖专场,一时间引起了公众对于艺术品“保真拍卖”的热议。
一直以来,《拍卖法》第六十一条中“拍卖人、委托人在拍卖前声明不能保证拍卖标的的真伪或者品质的,不承担瑕疵担保责任”的相关规定被看成是拍卖行的“免责条款”。在整个艺术品拍卖的过程中,买家承担了拍品真伪的绝大多数的风险。并且,由于近年来国内艺术品市场的火爆,有不少人趁机而入,用高仿伪作谋取暴利。艺术品拍卖市场上鱼龙混杂,赝品频频被曝光,就连经验丰富的藏家和专家也不一定能够准确的判断出拍品的真伪,让不少有意进入艺术品市场的买家望而却步。
为了解决拍品真伪的问题,打消部分买家的疑虑,一些拍卖公司的“保真拍卖”便应运而生了。在皇玛拍卖董事总经理彭国杰的解释中,“两个保真专场(海日书画专场和石乐斋藏品专场)的所有书画作品,竞投者时候如果发现是赝品,并经权威鉴定机构鉴定为假,皇玛公司原银奉还,承诺包退包换。”
事实上,早在2001年,杭州江南书画经营有限公司和浙江世贸拍卖中心有限公司在进行“名家书画”拍卖时,就打出了“保真拍卖”的口号,并且从作品征集阶段便请来国务院书画鉴定五人小组成员杨仁恺和中国收藏家协会会长、中国文物鉴定委员会副主任史树青等专家对送拍作品进行审定,以确保参拍作品的“真”。并且,举办者还承诺,竞买人如果认为拍品有问题,可以请其他鉴定权威鉴定,凡能举出依据的皆予以退货。当时,《人民日报o华东新闻》对此的评价是:保真拍卖,就是请专家为竞买者把关、消除疑惑,是一种特殊服务。在市场活动中,由术业有专攻的人士帮助鉴别真伪、优劣,本身并无特别之处。“保真拍卖”最值得称赞的是卖方主动为买方把好质量关,其意义就不仅在于遏制假冒伪劣,更有利于社会信誉度的提高及市场机制的完善,值得倡导。
2001年,当时的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在经历了1997-1998年东南亚经济危机之后,开始明显复苏。在此前的2000年,清乾隆年古月轩玻璃胎画珐琅鼻烟壶、宋高宗赵构《养生论》、红山文化兽形玉分别打破了内地鼻烟壶、中国书法作品和国内玉器的最高拍卖纪录。到了2001年,高价拍品继续出现,并且在这一年出现了回流文物的一个高峰。据不完全统计,2001年艺术品拍卖市场成交的7800件拍品中,有近2000件为回流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