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化白瓷
德化白瓷
多数不超过20万元 精品未达应有价位
白瓷在中国瓷器史上经历了一个悠久的过程。唐代有“类银似雪”的邢州窑白瓷,宋代有“官员品味”的定州窑白瓷,元代有“脉白体菊”的彭窑白瓷,明清以后有独白天下的德化窑白瓷和瓷都景德镇的永乐、宣德之“甜白”瓷。毫无疑问,作为单色釉的德化白瓷及其素雅圣洁之光成为中国单色釉瓷器中的佼佼者。
十七、十八世纪欧洲陶瓷工艺争相模仿从德化窑瓷器的“白”可以看出“色有其用”的妙处。德化白瓷的“白”可以分为多种:有白中微黄的“猪油白”,是德化白瓷中的珍品,其釉质莹厚细腻,润如油脂,胎白质坚,胎釉结合紧密,浑为一体;有白中微红的“孩儿红”,德化孩儿红是一种窑变瓷,为明代德化窑白瓷中的极品,是器物在高温烧成时由于窑内位置或温度不同,偶然创造的一种特殊气氛下产生的窑变,但此类瓷器传世很少。此外,还有白中深黄的“象牙白”、白中浅黄的“奶油白”和白中泛青的“葱根白”,以及纯白的“鹅绒白”。
中国的瓷器最早到达欧洲的不是景德镇的,而是德化的白瓷和宜兴的紫砂。明代德化白瓷的出现,对十七、十八世纪欧洲的陶瓷生产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不少皇家瓷器工厂纷纷模仿生产,掀起了一股模仿德化瓷器的热潮。如法国的圣科得瓷器工厂、德国的迈森工厂、英国伦敦西部的切尔西工厂等,德国迈森工厂还模仿生产德化的弥勒佛。
随着“东方第一大港”——泉州港的兴盛,德化陶瓷业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输出产品之一,明代德化白瓷大量销往欧洲。与此同时,为了适应顾客的喜好,部分瓷塑也受到了外国的影响,如“送子观音”就有点像“圣母与圣婴”。并且还塑造了一些以表现欧洲人生活情景为内容的欧洲人像,专门销往欧洲,这种瓷塑作品在国内很少见。如英国博物馆收藏有以“狩猎”为主题的德化瓷塑,表现的正是荷兰人在打猎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