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特新闻

“并置美学原则的突围”读石虎诗抄

时间:2013年09月24日 作者:孙绍振 来源:阿特网

这也许是先生诗作中句子比较完整的一类,每一句均有相应的动词谓语,但是每一行的文字在逻辑上是并置的。散乱之星,如银河布天,其无序之趣,甚于有序:从风雨、窗门、细冷、朝安、宿鸟、后山、梦衾、擁雨中,读者在想象中不难构成情境与画境,有风雨中的慵倦,怡然自得;有与大自然的默契,超越尘世的飘飘欲仙的潇洒。如果有读者批评,古典情韵的追求痕迹太重,不能说没有道理。类似的作品还有《烛我》《弗人》等等。但是先生的诗作,这样的风格是比较少的,更多的是把古典的追求与前卫的观念结合得比较紧密的。其中最为成功的要算是《额其》了。这首诗把先生的并置原则发挥到了极致,如果光就其中的句子而言,其无序性也发挥到了极致:
   金盤十五宴齐额
   其其格
   无珊曼帐蔽踏歌
   来云朵话鹿羊说
   斟灯酌烛醉人合
   如果光是就这一节说,其中许多文字的并置是难以用逻辑来梳理的;可是,尽管不能逻辑化,然而却能令人感受到一种欢乐的宴乡的场景,这是与帐篷、草原、金属的酒盤和牧场有关的,从“其其格”多重的复沓,就可以猜测到、想象到与蒙古民族有关,决不是其它族的民俗。
   这是第一重并置的暗示的力量的显示,其特点在于和谐,每一组并置的文字在性质上都是统一的。这种统一与西方诗歌语法上的统一不同,而是在打破语法统一性的基础上,构成了一种感觉的、情调的、文字的统一性。
然而,把无序性与统一性结合的这样紧密,还只是这首诗成功的起点。这首诗的好处还在于,其统一性超越了无序性,这是由于先生用了复沓的章法,使得无序的统一性,从单层次化为多层次。接下去,那种草原上的风情在层次上增加了厚度,而且在内容上展开了历史的深度:
   其其格
   恨杯龙年驼饮火
   谁竭清雨断流河
   金秋墨染胡杨棵
   其其格
   酒闻天骄甲胄回
   娜踏金靴跨金驼
   杗木重阵又铁戈
   其其格
   金盤十五宴齐额
   读者不难从胡杨、天骄、金驼、铁戈这样的并无逻辑关系的并置中,感到只有蒙古民族才有的历史豪情,正是这样的豪情把无序的文字引向纵深,让读者闻到了酒气和铁马金戈的声音,感受那宴会上豪迈的、欢乐的氛围。
   从这个意义上说,这首诗作的传统的有序性、和谐性、统一性似乎还是多了一点,也许还不能完全表现先生在艺术上探险的雄心。如果这个想法是不错的,我想更能代表他的艺术上突围(反叛)的作品,也许应该是那些并置的更加无序,看起来更“混乱”的东西,比如《玄雀》,不但没有《额其》那样平行的章法,而且也不是同一情绪的反复渲染,其中包含着相当的叙事性。诗情与叙事本来就有冲突,何况先生的并置性美学原则,是与时间的连续性难以相容的。也许于此有所忽略,也许背水一战。
   这显然是写人的,用“不父而谁”这样的怪异的别扭的句子,也许正是先生所说的“障义词”,把意义遮蔽起来,等读者的想象在曲折迷离中和作者会合,作者不想让读者和他轻松地正面会和,而是若即若离、若隐若现地观照:这种观照不是一目了然的,是需要过程的,真如汉武帝形容等待意中人:是邪?非邪?立而望之,翩翩其何来迟。尽管诗中有不少的“障义”性并置,但是,仍然有一定数量明晰的“潜义”性并置。如:
   无网一面
   再如:
   马井盤车门灌
   从这些并置的文字,再加上其它更多动词和谓语参与的句子,读者是不难感到这个父亲生活在一种什么样的环境中,怀着什么样的心绪的。然而从争取读者来说,这样的作品,可能是知音甚稀的。相比起来,《不而》就要精致的多,当然读者接受起来也比较轻松:
   翠彼横舟
   不口而诗
   娜彼回雪
   不足而舞
   艳彼扶蓉
   不杯而醉
   盈彼蟾月
   不双而福
 

责任编辑:薛路路去阿特首页
我来说两句>>
昵称: 匿名发表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网上评论仅代表个人意见。 查看全部
最新评论>>


合作媒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