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下午,“移动山水”孙策个展在北京今日美术馆盛大开幕。本次展览由iSGO Gallery主办,何桂彦担任策展人。现场分为作品研讨会和展览开幕两部分。
孙策作品研讨会由何桂彦主持,批评家王春辰、盛葳、段君、杭春晓、于洋参与讨论。现场批评家们纷纷对孙策的作品从各个角度进行了学术阐释。杭春晓表示,“传统山水是有‘约定性’的,它受典故、互文等知识生产方式的影响,以传统为素材创作,要进入到深层次的对话之中,需要将当下知识代入进去。当今天已没有现成讨论方式的时候,就对艺术家形成了一个更大的挑战。”批评家于洋与孙策有着师生关系,对他的创作经历有更多的了解:“孙策是一个很爱动脑筋的艺术家,喜欢深入地思考问题,他如果搞理论的话也能做得很好。孙策的创作从写实开始,一步一步演进过来。他曾经在画室自制‘大装置’参与到绘画中来,具有很强的实验性与创新精神。”
批评家王春辰则从两个角度对当代艺术家进入传统发表看法,他认为,“社会转型的影响造成了回归传统的风气,这一方面会被认为是保守的、倒退的,因为我们需要更加创新的思想文化。但另一方面讲,回归传统不一定就是保守,西方美术史中有很多向传统图像借鉴、彼此互动的艺术。艺术发展到现在,可以不参与反映社会与反映自然中来,而成为‘艺术’独立的自身。关于‘艺术’的艺术,这一部分的思考与创作,如果进入传统,将展现出新的方式。”随后,批评家盛葳也说道“孙策的艺术有反视觉的倾向,但仍旧是以图像方式完成的,是对图像的破坏与错位。此外,他仍旧具有学院派的特征,就是试图建构新的认知系统,是一种再编码。”年轻批评家段君最后表示,“艺术家将概念以图像方式进行研究非常有意思,以刮、擦的方式创作,过程本身就很重要,他企图让视觉‘重见天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