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花园”天津美术学院研究生2016毕业展现场
又是一年一度的毕业季,各大美院的毕业展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近年来,随着文化消费水平的提升与文化产业的不断升级,对艺术品的消费逐渐成为社会流行趋势,这也让各大美院毕业展的影响力慢慢扩展到艺术圈之外,逐渐向着开放式的公共艺术空间转变,其中很多艺术品和设计类作品都深受大众喜爱。因此,说毕业展已经升级为每年初夏的文化盛事并不为过。而今年的毕业展与往年相比,既有延续和传承,也有创新和发展。
展览:
本科生作品更受欢迎
毕业展一直以来都是画廊、艺术机构和藏家们寻觅艺术新面孔的重要平台之一,也是青年学生走出校园、踏入艺术圈的敲门砖和试金石。与此同时,随着艺术消费观念不断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社会人士也开始关注毕业展。在这种大背景下,再来考察毕业展中作品的销售情况可以发现,本科生的作品似乎更受市场欢迎。
自5月中旬开展以来,中央美术学院毕业展的参观者每天都络绎不绝,今年中央美术学院首次将研究生的毕业作品也纳入了展览。对照本科生与研究生的作品可以看出,研究生的作品在创作风格上已经较为成熟,有很多作品甚至曾在798艺术区或者其他展览中进行过展出。但与此同时,研究生的毕业作品尺幅一般都较大,定价也较高,是投资和收藏的首选。因此,相比较之下,如果不以收藏和升值为目的,只是出于欣赏或用于装饰,本科生的作品反而更受青睐,销售情况也优于研究生的作品。究其原因,本科生创作的作品虽然尚不成熟,但其中蕴含的具有创新性、实验性的艺术语言和大胆新奇的设计常常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除此之外,本科生的作品一般尺幅较小、定价较低,更符合“来逛逛”的社会大众的消费需求和消费水平。
合作:
多渠道合作开拓发展空间
市场只是衡量毕业展成功与否的一个维度,为毕业生今后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上升空间才是各大院校举办毕业展的目的和落脚点。为了适应新的发展需求和趋势,扩大毕业展的影响,为毕业生今后的发展铺路搭桥,各大美院除了不断提升本校毕业展的知名度外,也纷纷加强了与兄弟院校、艺术类专业网站、知名艺术机构的合作。
6月12日,天津美术学院与雅昌艺术网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宣布双方在去年毕业展推广宣传的基础上,依托天津美术学院毕业生的作品资源,再次深入打造“雅昌天美在线毕业展”。雅昌艺术网为天津美术学院的毕业生设置包括毕业展聚合、天津美院毕业网站等专门的板块与栏目,为天津美术学院的优秀学子提供一个有建设性、创新性和包容性的网络展示平台。而据了解,雅昌与天津美院的合作不是个案,雅昌艺术网今年持续推出的“破壳计划”都与此类似,旨在弘扬学院价值与学术力量,发现和培养青年艺术家,为艺术界注入新鲜血液。
在“互联网+”成为时代发展潮流的今天,美术学院与艺术类网站的合作能够促进学术资源进行全面整合,推动毕业展产品化,为艺术界人士提供更加优质的观展体验。除此之外,通过网络媒体的报道,学院的教育创新理念和成果能够得到更为广泛的传播,学术评价体系也能够在社会的监督下得到推广与完善,最终收获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趋势:
跨学科与跨媒介成为新潮流
除了以上两点特征之外,跨学科与跨媒介成为了今年各大美院毕业展中学生作品的一大亮点。当传统媒介与经典造型被突破之后,彰显个人特色、强调新知识与跨学科参与的创作理念成为了普遍性的发展趋势和新气象。
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毕业生王沂作品《人拓柱》就是一个跨媒介作品。王沂在创作《人拓柱》的过程中,借鉴了传统碑林的形式,将人体拓在宣纸上,再将其封存垒起,形成了一种具有仪式感的柱体结构。同时,在作品下方,有利用拓印身体肌理的图像素材制作的动画影像,两种媒介的结合深化了其作品对人类身体构造及进化主题的表达。无论是以影像本身为媒介的作品,还是以影像作为辅助媒介的作品,对于各种新媒体的运用已经成为了一种常态。不过,新媒体的使用也只是跨媒介的其中一个现象,在多数美院毕业展的展厅里,突破专业形态,正在成为学生创作中的一种普遍现象。
当然,跨学科与跨媒介问题最终都要回归到现实的教育模式问题中,面对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和新的学科领域,美术学院如何快速建立自身的专业性,这不仅需要探索更新教学模式,更需要对现有的学科专业进行机制改革。
而为了适应新的发展趋势,国外的艺术类教育机构已经开始进行学科体系的改革,出现了一批新兴的学科。例如,在建筑设计领域,参数化设计开始被淘汰,学科专业名称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英国圣马丁大学的叙事空间设计专业、美国帕森斯大学的跨界别设计专业、荷兰埃因霍芬大学的人与社会专业等仅从名称的改变就能够体会出建筑设计领域的变革与创新。通过艺术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这就是学科交叉和融合发展的目标和本质,而教育机构需要做的就是培养能够引导和规范未来行业的高素质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