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李由是大学五年同窗,从相识到至今有37年一直保持联系,李由对艺术执着、纯粹,加上他为人的率真,让我很喜欢他,用熟悉的哥们儿话说,阿由看起来彪呼呼、二呼呼.......其实阿由的心思非常缜密,以独特的视角去观察事物并提出独特的见解。近些年,他关注当下人类社会发展的生存状态、直面人生,创作了大量的二维形式的绘画,同时制作出了多个以三维空间为媒介的装置、雕塑作品,用他那充满激情、想象、生命、热枕的表达,展示了他的艺术人生游戏。
李由的作品,不做纯粹的抽象形式演变,可辨认的形象符号总会出现在他的画面上,变形、象征、隐喻等多种含义都在其作品中有所体现,特别是一个物的形象总是贯穿于他的创作始终。从他的三维装置艺术到二维平面作品能够感受到其作品所表现的形象已经具备了丰富的质感,其中灵动的痕迹在有形处,也有在无形处,充满着不确定,在他的理性与非理性的作品形态上好似生命有了另一层生存的意义,在时间流逝中创造着活力、积聚着着力量。
他擅于运用多种媒介,使他的装置雕塑形象充满生命和想象,不媚俗、不跟风,融合传统制作工艺与当代人文情怀于一体,看似调侃幽默不失哲理,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他将传统的语境与当代人类生活方式进行对话,让创作的形态本身有更广泛和更多的艺术表达。他的作品以感性和装饰性的结构和东西方艺术元素互动,并注入了他个人的情绪表达。
他总是关注身边的物,注重社会化和人性化的思考,并用金属与非金属的工艺制作,用艺术的夸张的语言进行对话,使作品本身又具有了现实意义。
今天艺术家李由个展“游戏•GAME”系列作品在钢•美术馆展出了。但愿李由的作品能为钢城的国庆节日带来欢快祥和的艺术氛围。最后预祝李由个人展圆满成功!
崔全顺
钢•美术馆馆长
2022.9
李由的展览在回应一个加速的后人类进程,这个进程表现为迫在眉睫的环境危机。人类自身造成了这个威胁自己的危机。李由的展览试图表现出海洋危机,环境危机甚至是战争危机的后果——后者正在引发一场真正的核威胁。对李由来说,这是一个总体性危机。他的作品充满了焦虑,带有强烈的末世论色彩。我们之所以说这是后人类的,就是说它不一定意味着人类的灭绝,而是意味着人类的异化——不是马克思主义意义上的精神异化,而是真正的身体异化。这是李由的末世论:他的那些肖像人物就是身体异化的结果。这些人物瘦小,大头,病态,蜷缩,没有正常的器官,看不清脸部和目光,毫无表情,他们像一些畸形人。
同以前扭曲的现代主义风格的人物相比,这些人物更加令人不安。如果说现代主义人物——比如说在蒙克那里——的扭曲来自现代社会机器对人的精神世界的撞击的话,那么,李由的这些畸形人物还不仅是心理创伤,他们还是身体的病理学灾难。现代主义人物一直在和一个抽象的社会机器对抗,他们的身体变形是一种抗议,一种发自心灵深处的呻吟和喊叫。他们被扭曲但是是痛苦的扭曲,扭曲是一种挣扎一种对抗一种不认可。而李由的这些人物似乎脱离了现代主义的痛苦形象,他们非常麻木,他们毫无表情,他们没有痛苦,他们像是失智者——也就是说,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异化,他们的异化就是他们的常态,他们的异化就是身体的异化,他们好像是另一个类型的身体,另一种类型的人——我们可以说,他们像是出生在另一种地球环境中,一个被改变的地球环境中,他们是一个被改变的地球的产物,他们像是恶化的环境的受难者。他们不是单一个体,而是一群人——李由画了大量的群像。我们甚至可以大胆地想象,他们像是核爆的产物——在今天,我们已经看到,核爆并非不可想象之事。
这样的人不仅身体发生了变化,大脑结构也发生了变化,李由还画了很多神秘的头像,它们色彩绚丽,骷髅般的头颅却充满讽刺性地置入了花朵而不是芯片;这些花朵让这些头脑变得离奇而古怪,它们像是死亡的幽灵,但是被种植了热情的生命,死亡和生命在这里被链接在一起。或许这也是一种想象的后人类?李由还画了很多斑斓的手,这些手像是被某种特殊的电能充斥而具有科幻的效果。它们就是单纯的手,闪烁的手,好像它们可以脱离身体,好像它们可以自主存在,好像它们就是自己的生命本身。无论是头颅,手,还是那些令人难忘的畸形身体,都是一种想象的可怖的未来人类形态。
不仅陆地上的人发生了变化,大海也发生了变化。人造物品已经大规模地侵袭了海洋。李由讽刺性的用牛仔裤的残余碎片来缝制鲨鱼。凶猛的鲨鱼也被这些人工织物绑缚住了。它的身体也发生了变化,它在海中也迎来了自己的变形命运,或者说,也迎来了自己的末世。牛仔织布捆住了它,捆住了它的自由,捆住了它的生命。现在,大海再一次被征服,不过不是通过古老的船只被征服,不是被探险家所征服,而是被无处不在的工业制品所征服。李由在他的朋友李同的黑色大海的照片上放上了一颗鹅卵石,就是这样一个寓言:大海被李同拍成黑色的,海面就像固体的工业废品一样,凝固不动,像是人类的遗迹。在这里,它们居然承受了石头。对李由而言,这张超现实主义式的照片既像是一个寓言,也像是一个噩梦,一个后人类的黑色噩梦。
汪民安
文学博士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导
李由的艺术作品,呈现了当代艺术的两个基本特征,即真实与戏仿。所谓真实,作为西方写实主义绘画传统的认识基础,脱胎于古希腊哲学的求真意识。但是,印象派之后,尤其是现代艺术的出现,打破眼见为实的观念,将真实的诉求由外部世界引向精神内部,从而在拓展人类理解层次与感知领域的同时,也改变了艺术史的流向。因此,当代艺术的真实,不再是外部现实社会的真实,而是感受力和理解力的真实,包含了艺术家的个人立场,以及从自我意识出发,质疑现实和批判社会的能力。所谓戏仿,则是一种当代艺术语言,其典型的视觉特征,就是以某种戏谑与幽默的方式摹仿对象,消解其原来的严肃性,从中衍生出新的语义,于陌生化的情境之中,引人入胜,发人深思。
李由是一位有着强烈社会责任感的艺术家,信奉“文以载道”的思想,尤其对德国观念艺术家约瑟夫•博伊斯的“社会雕塑”,以及美国波普艺术家安迪•沃霍尔的“艺术平民化”等理念情有独钟。这使他的艺术创作始终围绕着现实和社会展开,具有深厚的人文关怀。多年以来,李由蛰居在海滨城市大连,潜心研究艺术,创作了许许多多精彩纷呈的作品。他早期的创作主要以木雕为主,用木头塑造现实社会中的某些人物和图像,一方面借用木头的天然质感与自然纹理,另一方面通过雕、刻、琢、磨,以及烧、烤等手段进行转换,形成一个个奇异与怪诞的视觉符号,具有典型的现代主义语言特征,即所谓陌生化与隐喻性。可以说,长期从事木雕创作的经验,为李由打下了深厚的语言基础。正因为如此,他后来拓展自己的艺术视野,运用不同材料和媒介创作作品,就显得轻车熟路、游刃有余了。
李由近期创作的作品,主要是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方面是采用雕塑装置;另一方面是延用架上绘画。就李由的雕塑装置而言,大部分都是取材于他颇为熟悉的海洋霸主——鲨鱼。李由以鲨鱼来喻意某种强权,着力刻画了其凶悍、狰狞的面目。但有意思的是,他塑造鲨鱼皮所使用的材料,却是风行天下的牛仔布——用各种牛仔裤拆解而成。这种人为的转换与陌生化处理,将我们引向了作品之外的思考,用李由自己的话说,就是“牛仔裤是最具世界性的服装、且没有任何身份标签,世界各地的权贵政要也好,平民百姓也罢,几乎都穿牛仔裤”。因此,李由将牛仔布包裹鲨鱼身体,就有了弦外之音——在某种程度上恰恰消解了鲨鱼的“霸权”。可以说,这正是李由的艺术主张,即“艺术平民化”与“社会雕塑”的观念之所在。他将这种观念和语言贯穿始终,不仅用在鲨鱼身上,也用来表现罗马柱等一些庄严的象征符号,使观众于视觉的突兀之中,不由得浮想联翩……
李由的绘画作品,基本延用了他的雕塑观念,只不过在绘画语言上有所创新,即大都采用了3d打印技术,以增加其视觉的时代感与流行元素。在表现题材方面,则大都结合现实经验、挪用现成物品,不断强化其冲突与对峙的关系。比如描绘手枪的两枪对峙、剪刀锤子布的互争雄长、铁链的环环相扣与失枝脱节等等。从中我们既可以看到李由对世界关系的隐喻,也可以看出他对社会存在的揭示,可谓矛盾论与辩证法的视觉演绎。当然,李由也创作了不少纯绘画作品,但他的绘画也跟其3d打印作品一样,带有强烈的普波色彩,即善用鲜艳的流行颜色,只不过更加指向人自身,语言也更加风趣、更加幽默。比如他喜欢以动物的形象拟人,抽离人的思想存在,只保留其肉身运动,且往往龙首豕足、驴唇不对马嘴……诸如此类,都像一面变形的哈哈镜,将人们引向了对自身命运的关注与思考……
毫无疑问,李由的艺术创作,无论媒介怎么拓展,材料如何丰富,其观念内核却是一以贯之,即始终关注着自己和自己所生活的社会现实与生存空间。从这个意义上说,李由秉承了中国文人“心忧天下”的精神传统。不过,作为一个当代艺术家,李由更加注重审美价值的启蒙。这正是他由早期的木雕创作,而转向多种媒介探索的驱动力,也是他以戏仿为语言的创作初衷。因为只有从媒介上不断拓展,李由才能将自己的艺术观念,投射到现实社会的方方面面;而戏谑和幽默的语言方式,则可以剥开表面的粉饰太平,在追问内在真实的同时,使观众在其作品面前会心一笑,获得审美的愉悦与精神的解脱。
杨卫
著名艺术批评家、策展人
2022.10.1于北京通州
李由
1965年生于大连
1990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
现执教于 大连外国语大学 国际艺术学院
1990 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李由擅于运用媒介,使雕塑形象充满生命和想象的张力,他的雕塑作品不媚俗、不跟风,融合传统制作工艺与当代人文关怀于一体,看似调侃幽默却不失深刻与哲理,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与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