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特新闻
痛别著名油画艺术家、艺术教育家詹建俊先生
时间:2023.01.12 来源:阿特网

 

 
 
我国著名油画艺术家、艺术教育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油画学会名誉主席 詹建俊先生逝世,享年92岁。
 
 
詹建俊先生简历
 
1931年生,满族,辽宁省盖县人。1948年入北平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学习,1953年本科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绘画系,1955年研究生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彩墨系,1957年结业于马克西莫夫油画训练班,并留校任教。先后担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学术委员会顾问,中国油画学会主席,中国油画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油画学会名誉会长,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油画艺术委员会主任,中国文联荣誉委员,欧洲人文艺术科学院客座院士。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八、九届全国委员,1986年被国务院授予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
詹建俊先生是新中国成长起来的第一代油画艺术家,他的代表作《狼牙山五壮士》《高原之歌》《飞雪》《回望》《潮》等作品,已成为近代中国美术史上不可或缺的里程经典,影响久远,深入人心。从上世纪50年代以来,在中国美术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他总能创作出带有崭新思考与新颖面貌的作品。
 
 
1944年,13岁的詹先生
 
 
1953年,詹先生在中央美术学院毕业时照
 
 
1954年,詹先生在敦煌临摹壁画
 
 
 
1954年,詹先生在甘南藏族地区深入生活
 
 
 
 
1985年,詹先生在黑龙江省写生
 
 
 
1985年,詹先生在黄山会议
 
 
 
1987年,詹先生首届中国油画展在上海开幕
 
 
1995年,詹先生在中国油画学会成立大会上
 
 
1999年,詹先生率团访问芬兰
 
 
 
2010年,詹先生在中国油画学会评选
 
 
 
 
2010年,詹先生与靳先生、全先生在一起
 
 
 
2010年,詹先生给高研班讲课
 
 
 
2011年, 詹先生与靳先生、全先生在钟先生的作品前
 
 
2011年,学会成立15周年大会,许江会长向詹先生颁发名誉会长聘书
 
 
2013年,詹先生和邵大箴先生在“绘画的品格”评审现场
 
 
2015年,詹先生在“可见之诗”开幕式上
 
 
 
 
2016年,詹先生出席“在意—第三届中国油画双年展(2016)”开幕式
 
 
 
2018年,詹先生在“语言之在—第四届中国油画双年展”开幕式上
 
 
 
2019年,詹先生与大路西行—油画作品展评委合影
 
 
 
2020年,詹先生在“境界—中国油画五老艺术展”上
 
 
 
2021年,许江会长看望詹先生
 
 
 
2021年,詹先生在家中
 
 
 
詹建俊自述:《我和我的画》
 
我原籍东北,生在沈阳市,但从小就在北京生活,在北京长大,可以算是“老北京”。由于所处的时代和环境,在1948年考入北平国立艺专之前,我在文化生活上除了美国电影外,基本上接受的都是传统文化的影响,家庭的作风也是传统的,虽然不很守旧,也不讲满族旗人的规矩,但与洋文化没关系。
父亲年轻时在村里教书,后来外出做事,喜好字画。记得小时候,父亲常领着我去参观中国书画展,而且,在上小学四五年级时,课余入了由几位国画家主办的“雪芦画社”学习工笔人物画,从那时起,开始知道中国有吴道子、张大干、蒋兆和等大画家。
此外,我爱看京剧,爱听评书、曲艺,爱看武侠小说,稍大喜爱老舍先生的作品,也爱读唐诗。至于莎士比亚、罗曼·罗兰、贝多芬、肖邦、达文西、伦勃朗……这些西方文化的代表人物和作品,全是进入北平艺专和中央美术学院学习以后才知道的。以入艺专为分界,前后两种文化的不同影响由中到西的变化界限分明。
我在艺专和美院学的是西画科和绘画系(后改称油画系),没想到当我于1953年本科毕业时学院却分配我到彩墨系(今国画系)当研究生学习国画,同时一起分配去的学生还有刘勃舒、汪志杰,由李可染、蒋兆和、叶浅予等先生任教。因为小时候学习国画的经历,对这一分配自己也还有兴趣。
然而事出意外,在研究生结业之前,随叶浅予先生到敦煌临摹壁画回校不久,叶先生叫我去谈话,说:“现在文化部请来了一位苏联油画专家,准备开办一个油画训练班,学校要派你去考试,你愿不愿意去?”我原本是学西画专业的,现在能有机会再学油画自然没有意见。这样,我的专业就又由国画转到油画,此后就一直没离开油画专业。
回头看来,从小学的国画社到艺专的西画科,由本科生的绘画系到研究生的彩墨系,再由彩墨系到油画训练班,在专业上这样由中到西,由西到中的进进出出可以说是我在学习绘画过程的一个特色了。情况虽然如此,认真说终因当时年轻,对中西艺术的学习还都较浮浅,对传统艺术精神领会得很不够,由那时到现在已有四十多年,在这期间从研究与学习的角度来看,不知又有多少次的在中西文化之间出出进进。我想从少年时期开始的这一状况对我自身在精神气质上以及在艺术观念上的形成和影响应当会有着不小的作用。
如果从50年代创作的油画《起家》和《狼牙山五壮士》算起,我从事油画艺术创作经历了70年代前后不同的历史时期。但是,作为我在油画中主要追求的艺术精神和特色,应当说没有多大变化,前后基本一致,只是不断地更加鲜明和强化而已。
回头看来,从小学的国画社到艺专的西画科,由本科生的绘画系到研究生的彩墨系,再由彩墨系到油画训练班,在专业上这样由中到西,由西到中的进进出出可以说是我在学习绘画过程的一个特色了。情况虽然如此,认真说终因当时年轻,对中西艺术的学习还都较浮浅,对传统艺术精神领会得很不够,由那时到现在已有四十多年,在这期间从研究与学习的角度来看,不知又有多少次的在中西文化之间出出进进。我想从少年时期开始的这一状况对我自身在精神气质上以及在艺术观念上的形成和影响应当会有着不小的作用。
如果从50年代创作的油画《起家》和《狼牙山五壮士》算起,我从事油画艺术创作经历了70年代前后不同的历史时期。但是,作为我在油画中主要追求的艺术精神和特色,应当说没有多大变化,前后基本一致,只是不断地更加鲜明和强化而已。
在艺术表现上,我追求鲜明强烈的艺术效果和绘画语言的特色与魅力,无论在造型、色彩以及笔法上都努力探索如何在表现客观外部世界的同时能够突出主体精神,能够加强艺术表现力。在作品的布局中注重建立大的框架和构成,要求画面具有整体特色,探寻与内在主旨的切合,要能呈现出作品的“气势”和“意境”,具有较强的形式感和节律性,在这一点上我往往是为了寻求一个最佳方案而费尽心机,不遗余力。同时,我十分重视色彩在油画语言中所具有的突出作用,它有自身独特的意趣,对作品精神表达有直接的影响,具有极强的感染力,是油画艺术魅力的一个关键所在。
我处理色彩注意在生活真实的基础上去寻求与主观色彩相统一的结合点,希望能够在不破坏生活合理性的情况下进行艺术的夸张和渲染,使作品既易于理解又具有强烈的表现力,应当说在这方面随着时间的发展在我的作品中愈来愈显强烈。
此外,在油画笔法的运用上我结合客观物象的形质,追求主观精神的寄托,在这方面我国绘画艺术中有丰富的经验和理论,与西方的运笔原则全然不同,它既不被物象所制约又不独架于物象之外,既讲“随形运笔”也讲“心随笔运”,要求笔底见物,笔底见情,始终主张形质与心气相结合。这种作画的运笔原则和境界是我所欣赏和在油画创作中所努力追求的。
总之,从开始学画到现在,古今中外有相当多我所喜爱的绘画大师和前辈,从他们那里得到了无数的教益和营养,但在艺术实践中我无意追随其中任何一家一派,在风格面貌上任由自然发展。我追求的只是在作品如何能表达出我的意趣,如何能体现好个在中国北方生长和工作的当代油画家的审美意趣和思想情怀。
 
 
 
詹建俊《起家》布面油彩 140cm×348cm 1957年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詹建俊  《狼牙山五壮士》 布面油画 185cm×203cm  1959年
 
 
 
 
詹建俊 《高原的歌》  布面油彩 172cm×198cm  1979年
 
 
 
詹建俊 《高原情》  布面油彩 109cm×187cm  1982年
 
 
 
詹建俊《潮》  布面油画   196 cm×177cm 1984年 
 
 
 
詹建俊《绿野》布面油画 145.5cm×96.5cm 1987年
 
 
 
詹建俊《飞雪》布画油画100cm×72cm 1988年
 
 
 
詹建俊 《秋天的树》布面油画 90.5cmx116cm  1988年
 
 
 
 
詹建俊《飘动的红霞》布面油画 117cmx91cm  1991年
 
 
 
詹建俊《大风》布面油画 180cmx150cm 1996年
 
 
詹建俊《雪山松》布面油画  195cmx125cm  1998年
 
 
 
詹建俊 《旭日》布画油画 180cm×150cm 2003年
 
 
 
詹建俊 《雪域高原》180x150cm 布面油画  2006年 
 
 
 
詹建俊 《天界》布面油画  180cmx150cm 2008年
 
 
詹建俊《听涛——红霞》 布面油画 180cmx300cm  2013年
编辑:杨晓艳
上一页1下一页
 
我要说两句 >>
昵称: 匿名发表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网上评论仅代表个人意见。
  查看全部  
最新评论 >>
相关新闻
· 2022青年艺术100年度展——全方位领...· 陈嘉映:艺术与哲学
· AFIH2023 Spring 精彩落幕...· 刘力宁:在创作中了解自己 寻找一条只属于...
· 王炳懿 : 含道映物,澄怀味象,赋予古老...· “世界是我的表象—2023当代女艺术家邀...
· 刘长静:内在的“缘起” 生命的诗意· 孙珂:概念与视觉 — 艺术奇幻之旅
· 冯斌:骨感的现实,更需要幻彩的理想· 栗宪庭:成功的艺术家已经不在我的视野之内了
 
· 2014第17届北京艺术...
· “青春盛绘 江海情”江苏...
· “梳理”重启中国当代艺术
· 中国女性主义艺术的人文特...
· 中国女性主义艺术的人文特...
· 毕加索鉴定权之争:我们只...
· 河北“元宝塔”入选丑陋建...
· 广州男女裸体雕塑创作者回...
· 作家马识途王火获“东方文...
· 草间弥生(Yayoi K...



视频专区 >>
· “融合中的趣味”当代艺术...
· 对画说:刘力国解读作品
· 从柏林“前行”——中国艺...
· “自然·至道”——杨志凌个展
· 杜建奇画展视频
· 《上山》孟新宇的视频
· 威尼斯双年展采访视频2
· 用艺术的方式表达人生:刘伟
· 现实主义羊肠小道——不如跳舞
· 另一种风景——张成个展
艺术专题 >>
· 这些年那些破不了的苏富比...
· 马云和曾梵志《桃花源》拍...
· 北京艺术品春季拍卖乍暖还寒
· 北京夏季珠宝展现场拍卖会
· 今年艺术品春拍收槌 低潮...
· 艾未未作品“十二生肖”拍...
· 《查理与巧克力工厂》作者...
· 2014第17届北京艺术...
· “青春盛绘 江海情”江苏...
· “梳理”重启中国当代艺术
· 中国女性主义艺术的人文特...
· 中国女性主义艺术的人文特...
· 河北“元宝塔”入选丑陋建...
· 广州男女裸体雕塑创作者回...
· 作家马识途王火获“东方文...
合作媒体 >>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投稿热线 | 招聘信息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客服电话 010-52336201   邮箱 art@ccartd.com   QQ 729738158
京ICP证 13004709 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528号
Copyright 2008-2017  阿特传媒(北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