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特新闻

陈琦:水印木刻界的掌门人,物善其用的材料诗人

时间:2023年06月30日 作者:张诗溦 来源:收藏拍卖杂志
 
 
03

技术即观念
 
 
 
陈琦不仅是水印木刻版画的巨擘,也是中国最早的数字艺术家之一。在很早期的时候,陈琦就通过引进电脑矢量绘图、机器雕刻等技术,让水印木刻版画在当代艺术环境中拥有了更多可能性。
 
在他的水印木刻作品中,结合了西方绘画表现光线明暗的素描层次的理念,扩展了水印局限于中国水墨和现代主义的美学束缚,积极探索了水印作为独立艺术语言的当代表现力。
 
如果没有电脑科技,无法创作出这么大体量的作品。他的版画动辄是十余米的大画,而这对于陈琦来说,已经是驾轻就熟。他甚至可以在近两米宽阔喷湿的宣纸上将一米多长的细直线套印得分毫不差,这是常人难以达到的。
 
 
《圆融 No.2》 图心:186cm×118cm×4 图纸:245cm×118cm×4 水印木刻版画 2023
 
 
 
在数字艺术还没有蓬勃兴起之时,他就曾说过:“技术都是人肢体的延伸。计算机的键盘和一些大型的机械设备,是我们手的延伸。天文望远镜和显微望远镜就是我们眼睛的延伸。所有我们借助的高科技,其实都是人的一种延伸。”
 
他还提出过“技术即观念”的观点,即在艺术创作中,尤其是在艺术创新表现的诉求往往是促使技术革新的重要原因。“从某种角度上来讲,艺术家的技术,尤其是艺术家个人独特的技术,就是艺术家的观念的集合体,不能把观念与技术分割。”
 
 
 
第58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国家馆展览“Re-睿”参展作品《2012生成与弥散》380cm×4200cm 水印木刻版画 2018
 
 
秉持着这种开放的态度,面对当下来势汹汹的人工智能,陈琦展开了未来是否会出现人工智能艺术家的畅想,他还表示即将开启艺术创作的第四个板块,引入人工智能进行相关的创作。“人要紧跟时代,我想我们应该要能够用这些技术来丰富我们的思想和艺术语言,以及扩宽艺术的边界。”
 
 
第58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国家馆展览“Re-睿”参展作品《无去来处》尺寸可变 新媒体装置 2019
 
 
与此同时,他发起了中国水印木刻青年计划,到各大学院开展工作坊教学,还把多年来的研究与经验写成了一部40多万字的《中国水印木刻的观念与技术》。
 
 
书籍封面
 
 
“我所做的,就是要把我的研究成果进行艺术教育的实践和推广。尤其是年轻的老师与一些年轻的艺术家们,他们对水印木刻的理解和看法取决于他们接受到的艺术教育。因此,参与其中的人越多,就意味着有更多的人能够对水印木刻有更广泛的认识。”
 
因为他认为:“所有的技术背后都要靠观念做支撑。绘画不仅仅是视觉的呈现,它的背后是深厚的文化要素。”
 
 
“弥散的边界——中国水印木刻青年计划 • 2022年度展”中“本体与边界”主题论坛,
就水印木刻以及版画的传统与文脉、边界与突破、传播与公众等议题展开研讨。
 
 
 
从具象到抽象,从小尺幅到巨幅作品,从单一媒介到跨媒介、泛媒介的艺术创作,陈琦在不同阶段、不同系列的艺术创作中实现了传统艺术的当代转换,将“中国式心智”注入其中。这些作品让人们看到木刻版画可以如此立体、跨界,水印木刻的形式可以如此先锋、前卫,内核又是如此东方。
 
随着他的作品被国际上的重要艺术机构收藏和在各类展览中展出,让更多人认识了这种古老而又悠久的版画,为中国水印木刻版画的推广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在这条路上,他仍将上下求索。诚如陈琦所言:“我希望此后20年或更长的时间里,能进入到一种忘我自由的艺术创作情景之中,在艺术海洋中畅游,创作出不辜负时代、不负丹青、也不负自己生命年华的优秀艺术作品。”
 
 
陈琦,1963年生于南京,1987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获学士学位 ;2006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获博士学位;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馆展览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版画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特聘教授。其作品连续获得第七、八、九届全国美展铜奖及优秀奖,第十三届版画展金奖及第五届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优秀作品奖。
责任编辑:杨晓艳去阿特首页
我来说两句>>
昵称: 匿名发表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网上评论仅代表个人意见。 查看全部
最新评论>>


合作媒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