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特新闻

杨小彦:文化可以为一座默默无闻的城市建立永久的名声

时间:2023年07月04日 作者:杨小彦 来源:打边炉ARTDBL

 


连州摄影博物馆开幕现场©摄影:黄城强

 
2019年,第十三届中国艺术批评家年会在广州举行,我被推举为这一届年会的执行主席。在我的倡议下,年会主题发言特别邀请了连州国际摄影年展的总策展人和组织者段煜婷,向与众的中国当代艺术批评家们介绍一个发生在广东北部偏远小城连州的摄影奇迹。到那时为止,这个年展已经成功举办了十四届,正在筹备第十五届的展览。段煜婷已经与我商量,希望我能够担任新一届年展的学术主持,我欣然同意。可惜,关键时刻,段煜婷遇到了无法抗拒的家庭变故,没有过来做这个重要的回顾演讲。我颇觉惋惜,因为在我看来,中国艺术批评界尽管在过去那么多年为中国当代艺术做了很多重要的事情,但对于中国当代摄影的发展仍然处于半无知的状态。我非常希望籍此机会好好地补上一课,让这个年展最重要的人,也就是段煜婷,亲自讲述一个坚持了十几年的专业摄影展览,如何在偏远的地方立足,并成长为国际摄影界不容忽视的中国当代摄影大展。
 
记得在2006年第二届摄影年展上,我邀请了著名的艺术批评家孙振华和鲁虹前往连州参与其事。他们是我的好朋友,在当代艺术展览和批评上可谓成就斐然。不过,这是他们第一次参与摄影界的盛事。至今鲁虹仍然不能忘记抵达连州时的惊讶,他完全没有想到,原来摄影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群众运动。现场人山人海,接近上百个展览同时在举行,不仅全国摄影家云集这座小小的山城,前来参观的人群更是络绎不绝,以至于严重地影响到招待的“质量”。因为人太多了,不免在迎来送往上出了些问题。艺术界的展览,和摄影年展相比,绝对属于小众,属于圈内的自我欣赏,没有那么热闹喧嚣。
 
此前一年,也就是2005年,以段煜婷为首的组织团队亲自登门找到了我,希望我能够出面做第一届年展的策划人。其时我刚从海外归来,入职中山大学传播学院,离开中国当代摄影的现场也有好几年了。所幸我是新时期中国当代摄影的深度参与者和铁杆支持者,从1986年写第一篇摄影评论开始,就一直参与各项活动,结识了不少今天已然成为大家的摄影家,并成为热心的研究者和批评者。
 
上世纪90年代我在广东出版界工作的时候,曾经参加过由出版局组织的下乡活动,在当年局领导的带领下前往广东北部著名的贫困地区“三连”访问。这个“三连”,就是连州、连南和连山,其中,连州是县,连南和连山是瑶族自治区。参观的感受是,这里,尤其是连南和连山,因为地势险要,山路弯曲,资源有限,从来都属于贫困地区,和富裕的珠三角根本就无法相比。因为有这个背景,对那一地区的实际状态有感性的认识,所以在受到邀请之际,内心震动的不是我居然被“选中”,而是,如此贫困的地区,居然有志发展一项伟大的文化事业!此事当真?不是闹着玩的吧!及至接触到当年的地方领导,才发现此事果然不虚,货真价实,不容丝毫怀疑。我至今都怀念当年那些朴实的领导们,他们在全力发展经济的同时,愿意花如此心思,包括财政支持,在一个偏远的地方着手创造一个摄影的奇迹。
 
2005年,全中国的摄影家,没有人会知道这个连州。也没有什么说得出来的理由,会让那些怀揣流浪梦想跋涉千里寻找奇异所在的摄影家,会想到要去连州拍照。当然,这个“三连”,人们以为,除了是中国瑶族最大的聚居地之外,似乎也少有名人问世。殊不知民国著名的图像杂志《良友》最为知名的主编,就是出生在当时叫做连县的梁得所。梁得所不仅是杂志主编,本人还是一位摄影的组织者,在抗战前夕(1932年)率先组织摄影家团队遍访祖国大好河山,编辑出版影响巨大的《中华景象》摄影册,用壮美的风光图片鼓舞人们的抗日意志。梁得所的事迹似乎暗示着连州举办摄影年展的历史因缘,说明无缘由处正是因缘所在。
 
接受邀请之后,那些年没少去连州。至今难忘的是道路,广州至清远段,至阳山段,公路还是可以的,但进入连州的最后一段却坑坑洼洼,不仅行车缓慢,而且还颠三倒四。我的策展思路倒很简单,文化可以为一座默默无闻的城市建立永久的名声。关键是专业性,并通过专业性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
 
头几次颠簸在前往连州的路上,蓦然想起青春年少到从化做知青,行走在街口附近民乐公社的粗劣公路上的奇特感受,对于名声事业的实验有了坚定的想法:何不以地名为展览题目,通过活动把一个陌生的山区强行嵌入中国摄影界?况且,这一想法也肯定符合当地领导的初衷,试图让一个偏远之地成长为令人瞩目的文化所在。于是,第一届连州摄影年展的题目就有了:从连州出发!
 
连州摄影年展从连州出发,中国当代摄影又何尝不是从连州出发!今天,连州已经成为众多中国摄影家心中珍贵的所在,尤其是那些先前默默无闻而在连州获得专业认可的一大批新锐摄影家,连州在他们心目中的位置更是非同凡响。我在连续担任了两届摄影年展的策展人之后,逐步退出了这一活动。按照常理常情,展览获得名声之后,连州成功地嵌入了中国摄影界之后,随之而来的展览或许就会变味,会变成另外一种性质的展览,会风花雪月,会悦人眼目。这一类例子可以说数不胜数,几乎每一个类似的活动,其结局或下场都一样,理由众所周知。
 
2019年第十三届中国艺术批评家年会,我之所以决意邀请段煜婷过来做主题演讲,正是因为连州摄影年展对于专业性和国际化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其中的酸甜苦辣,大概只有当事人段煜婷最清楚。这一点甚至超过了当代艺术界的类似活动。段煜婷在描述她与连州摄影年展的关系时,用了一个关键词:拒绝。我深知拒绝的困难。就在头几届摄影年展期间,我陪同有关人员对作品进行审查时,我所面对的奇特盘问,就知道拒绝是一件多么不可思议的事,而坚持拒绝更是难上加难。现在,段煜婷在第十六届之后退出了这个曾经耗费她一生最宝贵的生命的文化盛事,理由其实也很简单,就是拒绝!坚持拒绝!
 
坦率说,感谢段煜婷的邀请,让我一开始就与连州摄影年展结下了不解之缘。不管是开始的全面介入,还是后来的逐渐退出,连州都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留下了许多值得回忆的往事。我还在这里结识了一些终生难忘的朋友。在连州我所结识的摄影家中,有一个摄影家,以其朴素的行为和同样朴素的思想,一直都让我感怀,让我一直以与他交往为荣,以推广他的摄影事业为荣。他叫刘博智,一个行走在全球各个华人聚居的地方,寻找那些苦难人们的生活真相的摄影家。有一次,我邀请刘博智到中山大学传播学院为新闻系的学生做演讲,描述他超过40年追踪海外华人生活轨迹的摄影实践。他的目的很单纯:照片中有很多事他不能理解,拍下来希望向大家寻找答案!正是这个刘博智,2006年摄影年展期间,硬生生把一场由他主讲的演讲会变成了现场动员听众出资捐助连山一户赤贫人家生活的现场捐助会。他的举动让我从一个生活的角度更深刻地理解了摄影的伟大意义。
 
那个连州已渐远,而我们正是从那里出发的。彼岸的锚地现在已经重新回归内心,其核心价值就是:拒绝,坚持一种长久的拒绝!
 
2023年7月3日草于温哥华
责任编辑:杨晓艳去阿特首页
我来说两句>>
昵称: 匿名发表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网上评论仅代表个人意见。 查看全部
最新评论>>


合作媒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