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特新闻
十六位卓越艺术家们的两两对比
时间:2023年07月04日 作者:高郁韬 来源:藝林
《莱茵河II》,1999年,杜塞K20美术馆
作为杜塞摄影学派领军人物安德烈亚斯·古尔斯基(Andreas Gursky),他让人外界人熟知的作品便是在2011年11月,他所创作于1999年的摄影作品《莱茵河II》在佳士得拍卖会上以434万美元成交,创造了当时世界最贵摄影的纪录。值得注意的是《莱茵河II》一共六个版本,其他有四个版本分别收藏于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慕尼黑现代美术馆(Pinakothek der Moderne),伦敦泰特现代美术馆和波托马克的格兰斯通(Glenstone)博物馆收藏。
瑞士巴塞尔Sprüth Magers画廊展位
古尔斯基对全球化主题的热衷,无论从他最早时期的传统相机所拍摄照片,还是到之后的数码处理的图像,这些照片都带有他的鲜明美学。他的作品通常都已巨幅的形式呈现,宏观的望去犹如上帝俯瞰人类般的视角,而近距离观察他的画面,里面藏有大量人眼不能在当下现实世界获得的信息。
关于古尔斯基能够在西方当代艺术中占有重要的一席的原因,他不仅是西方人又就读西方艺术院校,他有天然的身份优势,加之他又遇到了极好的时代,贝歇夫妇创造了一个摄影艺术史的风口,即是“猪”也能飞起来。有时候在科隆艺博会上,看到不怎么样的摄影作品,价位仍然保持在两万欧以上,看了作品下方贴着介绍卡,下面赫然写着贝歇夫妇的某某学生。当然贝歇夫妇的学生中有三位至今我仍然特别喜欢,古尔斯基当然也是其中一位。抛开他的上帝视角,全球化的标签,他的艺术美学也是不能忽略的。
《迪拜世界二号》,2007年
安德烈·古尔斯基早期作品《迪拜世界二号》其宏大的比例与高度饱和的色彩, 充分捕捉了现代主义在自然环境的扩散效果。蔚蓝深海之中的群岛回溯了「迪拜世界」计划,一个模拟世界地图形状的人工群岛。为了达到所要求的效果,古斯基以精心的作品构图,表现出在微观与宏观之中交替的经验。
从远处观看这幅作品,观者可以看到海岸的全景。这些细小的岛屿,以其纯净洁白与背后蔚蓝深海相对比。它们有着不同的形状与大小,它们各自的距离有着不规则的视觉律动,既现实又抽象。就像霍克尼在《图像史》中提及:“从某种程度上说,摄影家必须懂得抽象,电影导演也要懂。”
《在云端之上》,1962年-1963年
最近又重温了一下乔治亚·欧姬芙(Georgia Totto O'Keeffe)的一些作品,不过相比她的花卉作品我更喜欢她的其他主题的作品,无论是草木水果还是城市山川,真是让人沉迷。她的作品《在云端之上》特别让人联想起古尔斯基的上述迪拜岛屿系列,一个从云层鸟瞰海面天空的作品,画面中清晰可见的海平线之上,天空颜色从浅桃红色逐渐变成婴儿蓝,新的美好一天从此诞生了,然而我们还能够看到海面上的众多像冰山一样的白云浮岛,有的甚至像鹅卵石一样的叠在了一起,就像我们的某些重叠的记忆。画中物像的形态被艺术家精简至近乎完美的抽象图形,用来舒缓我们的内心复杂的情绪,欧姬芙创造了一个肉身无法栖息的海面,但却可以疗愈我们漂泊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