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丽娜

1978     生于北京
2000     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版画系,获学士学位
2004     毕业于英国爱丁堡艺术学院版画专业,获艺术硕士学位
2007     毕业于英国爱丁堡艺术学院艺术空间与自然专业,获艺术硕士学位
2018     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史论系美术学理论专业,获艺术学博士学位
现居北京,就职中华女子学院教师,中国女画家协会会员,中国文化管理协会艺术家委员会会员

主要个展
2020    “时间的万花筒”马丽娜作品展,湾会深度美术中心, 北京,中国
2015    “格与格”马丽娜作品展,北京中粮美术馆,北京,中国
2011    “时间的积木”马丽娜作品展,北京宋庄六边形艺术中心,北京,中国
2009    “平衡”马丽娜作品展,北京来广营德运阁,北京,中国

主要联展 
2019     时代丹青展览,中国女画家协会,北京,中国
2016     时代肖像展,北京时代美术馆,北京,中国
2014    “大路画展”中国铁建集团,中国美术馆,北京,中国
2012     青年艺术作品展,宋庄美术馆,北京,中国
2011     中国国家画院30年院庆-青年艺术作品展,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北京,中国
2008     北京千年时间画廊,798国际艺术中心,北京,中国
2008    “捡漏”艺术节,北京,中国
2007     苏格兰皇家艺术学院展,爱丁堡国际艺术中心,苏格兰,英国
2007     三人联展,苏格兰Sleeper画廊,苏格兰,英国
2007     John David Mooney Foundation芝加哥,芝加哥,美国
2006     苏格兰皇家艺术学院展,爱丁堡国际艺术中心,苏格兰,英国
2004     苏格兰皇家艺术学院展,爱丁堡国际艺术中心,爱丁堡,英国
2004     爱丁堡艺术学院研究生毕业作品展,爱丁堡,英国
2003     苏格兰皇家艺术学院展,苏格兰,英国
2003     中国住英国华人中秋艺术展,爱丁堡海湾购物中心,爱丁堡,英国
2003     爱丁堡艺术学院研究生一年级毕业作品展,爱丁堡艺术学院,爱丁堡,英国
2003     爱丁堡艺术学院研究生一年级与建筑系联合展,爱丁堡艺术学院,爱丁堡,英国
2001     大陆与台湾两地作品交流展,西安美术学院展览馆,西安,中国
2000     西安美术学院版画系毕业展,西安美术学院展览馆,西安,中国
 

视频访谈 更多
艺术手记 更多
相关评论 更多
· 右手的独立
· 回到“手工”:马丽娜新作释读
艺术家服务热线 
阿特网邮箱:
artinfo@ccartd.com
《中国当代艺术文献》邮箱:
art@ccartd.com
《中国女性艺术》邮箱:
artist@ccartd.com
《中国她艺术》邮箱:
artstsudio@ccartd.com
脸书Facebook:shao qi
推特Twitter:@art63312666
油管YouTube:qi shao
照片墙Instagram:ccartd
微信:artccartd
电话: +8610 52336201
回到“手工”:马丽娜新作释读>>


盛葳

“这是一个可以从天空俯瞰地球的时代”,著名评论家罗伯特•休斯在BBC节目中评论蒙德里安的绘画时,非常有趣地将这些冷抽象作品形容为曼哈顿夜景的俯视图。尽管抽象艺术并不是对这些现代奇观的搬用、模仿,但休斯的话依然提示给我们一个20世纪艺术的重要命题:现代人的视觉经验。

从这个角度入手审视解读马丽娜的绘画,不失为一条直观的路径。马丽娜毕业于西安美院版画系,后游学不列颠,主要研习版画和建筑景观。她将对建筑景观规划的兴趣融入到自己的创作中,尤其是关于CAD制图的经验和感受给了她不少灵感和启发。不同大小、形状的几何图形在画面上以排列、叠加等方式组合起来,恰似一块块充满节奏和韵律感的规划平面图。俯视的视觉经验在古典绘画和现代绘画中大多体现为一种斜角式的“全景”构图:神的视角或早期现代主义“宏观叙事”都是其典型代表。然而,自从人类通过摩天大楼、电视塔、飞行器等方式开发和占有立体空间以后,人类的整个视觉经验,甚至世界观,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我们不再仅仅能从水平、仰视、斜视等角度观察和思考我们生活的环境,而且还具有了零角度俯视的可能,譬如航空摄影、现代地图、“大富翁”电脑游戏。

正是如此,马丽娜寻找到一种属于自己的创作方法,这种方法源于上述统摄全局的特殊视角。在创作的过程中,艺术家提前制定一个大致的图像方案和草图,在画布上打上精确的坐标格,勾画涂底。然后利用不干胶条和类“漏版”技术进行形色的铺陈。分“层”创作使得马丽娜的作品将“版画”的观念延续下来,但“版”本身并不是完整的、可预计的,而是充满着偶然的因素。不到最终完成,艺术家自我也无法完全预计其视觉效果。此外,在马丽娜最新的创作,如《通路》四联画中,她还以一些潜在的“线索”来进行彼此间的穿插、勾连,使之形成一个完备的整体。这种组合方式是多样的,可以四件横排,亦可竖排,甚至首位相接。《丢手绢》四联画则可以通过“四方连续”的方式编排布局。

最后的结果看起来仿佛是现代艺术的“抽象主义”,然而,在我看来,尽管马丽娜非常注重形式语言和视觉效果,但这却不是其艺术创作的核心观念。因为,她最终的目的并不诉诸于结构的平衡或对世界的形而上隐喻。她为自己的绘画提前设定了一种逻辑、一种规则,通过“计算”来创作视觉作品,结果正如上文所述之《通路》的延伸。这些规则并不是抽象主义艺术中普遍性的视觉规则,而是纯粹个人的,正是如此,马丽娜的绘画从基础上脱离了经典意义的“抽象”,转而成为一种具有观念性内涵的当代创造。在她看来,这些规则是“自己的游戏”、“自我的游戏”,不具备形而上的普世价值,而代表了一个当下的、现实中的个体的封闭世界。

马丽娜在自述中谈到“孤独”,这一开始并不那么容易被人理解,毕竟,作品呈现给观众的是极其绚烂多彩的视觉特色和感受。但从她“自我的游戏”中,不难进入其作品自成体系的内在世界。作为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马丽娜对这个身份及其所带来的切身感受记忆深刻,作为同代人,我亦能感同身受。在被描述为的“蜜罐”式的错觉中,独生子女的成长常常为人误解。这一方面意味着充满溺爱的生活,另一方面也意味着孤独成长的事实,恰如沙漠上一棵孤零零的草,必须独自长大。没有兄弟姐妹的资源争抢、没有父母关爱的偏颇,同时也意味着缺乏喜怒哀乐的分享,无法进行责任的分担。于是,繁杂程序的绘画变成了一个人的“长跑”。

这一事实完整地体现在马丽娜的创作中,庆幸的是,马丽娜没有将这种“孤独”作为创作的主题、图像,没有采取流行的表现主义去简单粗暴地处理它,而是将其内在化、方法化。继续深入阅读马丽娜的新作,在绚烂视觉和游戏规则的背后,隐藏着两个相互关联的、更为重要的元素:“手工”和“时间”。

如果注意马丽娜绘画的细节,会发现层层叠加的厚度和每一块形状严整的硬边,这是一个浩大的工程,艺术家必须为之付出大量的劳作和时间才可能完成。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当代艺术中,所谓“观念绘画”越来越呈现为一种点子式的平面图解,艺术家必须站在第三者立场上去对世界、社会、现实进行平面图解才能使自己的作品“生效”,换言之,作品的价值必须取决于另一种外在价值的成立才能成立,各种“智慧”成为艺术家竞争的“法宝”。或许是因为欧游数年的经验,马丽娜没有沿着这条“捷径”前行,而是把最基本的“劳作”和“时间”直接地呈现为作品,它们不再是创作的条件,而已经转换为艺术本身。

同时,相对于近年风行中国当代艺术界的“复数”式创作方法,马丽娜亦有不同的处理方式。尽管二者都以必要的劳动时间为基础,但马丽娜在自己的创作中加入了更多的个人因素,譬如《黄金时代》《白银时代》源于对王小波的阅读,《时间的积木》中呈现了艺术家对两种不同性格“男人”的理解,而不是仅仅将“劳作”和“时间”归结于“道”、“禅”或苦修。在马丽娜看来,付出的大量时间和心血意味着“手工制作快乐”。孤独的创作、孤独的经过、孤独的享受…… 一个人的状态并非只有愤懑发泄的唯一途径,马丽娜通过自己的作品呈现了它的丰富和多义性。在阅读马丽娜作品的过程中,在理解她付出的劳作和时间的过程中,无疑能感受到艺术家主体的在场:在画面的内部,而不是外在于它。因此,在这个意义上,这些个人的游戏是劳作的记录、时间的累积,也是情感的跌宕Emotional ups and downs和自我的重拾。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投稿热线 | 招聘信息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客服电话 010-52336201   邮箱 art@ccartd.com   QQ 729738158
京ICP证 13004709 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528号
Copyright 2008-2017  阿特传媒(北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