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志凌
1954  生于内蒙古
1975-1976  内蒙古工业大学化工系
1976-1979  内蒙古师范大学美术系
1982-1983  浙江大学建筑系
1993-1994  北京大学
1998-2000  中国人民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2000-2002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2002-2004  澳门科技大学攻读工商管理专业,获得工商管理专业硕士学位
2004-2006  清华大学公司治理与资本运作高级研修班
2011-2013  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综合材料研修班
2012-2014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与当代美术批评研修班
现居北京,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硕士、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兼职教授、深圳大学客座教授、世界低碳联盟艺术顾问
 
主要展览
2018 瓦莱塔欧洲视觉艺术节——“自然 •至道”杨志凌艺术个展,马耳他国家圣詹姆斯艺术
中心,瓦莱塔,马耳他
2018“纸上•至上”作品展,541艺术空间,悉尼,澳大利亚
2018“纸上•至上”作品展,E+hive Art Gallery 逸画廊,墨尔本,澳大利亚
2018“纸上•至上”作品展,青岛天泰艺术中心,青岛,中国
2018“纸上•至上”作品展,鄂尔多斯文化艺术中心,鄂尔多斯,中国
2018“纸上•至上”作品展,无空间、十空间、三乘三当代艺术空间、拓•空间、别处画廊,沈阳,中国
2018首届[抽象北京]新当代抽象艺术大展,恩来美术馆,北京,中国
2017“纸上•至上”作品展,鄂尔多斯文化艺术中心,鄂尔多斯, 中国
2017“一张棉花纸”艺术展,山海美术馆,北京,中国
2016第十届“世界低碳城市联盟”艺术作品展,重庆,中国
2016“玲珑圣火”迎冬奥艺术作品征集展启动仪式暨新奥玲珑艺术中心开馆中外艺术名家作品
展,新奥玲珑艺术中心,北京,中国
2016“一带一路”丝绸之路沿线国家艺术家美术精品展, 集美新城市民广场,厦门,中国
2015“中国年”当代艺术主题展,宋庄镇艺术区,北京,中国
2015中国新野性艺术群世界巡回展,732 Madison Avene at 73th Street ,纽约,美国
2014“连和中华”海峡两岸连氏宗亲书画邀请展,台北市国军文艺中心,台北,中国
1989中国杭州水彩画大展,杭州,中国
1989第七届全国美展,中国美术馆,北京,中国
1989全国青年建筑画展,北京,中国
1989韩国水彩画展,韩国
1984第六届全国美展,中国美术馆,北京,中国
视频访谈 更多
· “自然·至道”——杨志凌个展
艺术手记 更多
相关评论 更多
· 杨志凌的艺术价值
·  在平流层上用艺术观照社会 —
· 自然•至道
· 人化的自然——杨志凌的抽象水彩
·  人化的风景——杨志凌的水彩艺
· 杨志凌展览前言
艺术家服务热线 
阿特网邮箱:
artinfo@ccartd.com
《中国当代艺术文献》邮箱:
art@ccartd.com
《中国女性艺术》邮箱:
artist@ccartd.com
《中国她艺术》邮箱:
artstsudio@ccartd.com
脸书Facebook:shao qi
推特Twitter:@art63312666
油管YouTube:qi shao
照片墙Instagram:ccartd
微信:artccartd
电话: +8610 52336201
杨志凌展览前言>>
    参考资料:

    过往文章(《人化的风景》《意念的反射》)、过往作品,以及近两年(2014-2016年)的新作品

    题目(方案):

    1.艺术之外

    2.平流层(意指艺术的焦点不在于艺术层面的纷争,而是一个更高层次的实践)

    展览理念:

    杨志凌的此次展览涉及到他近十年来艺术实践产生的多个系列,其中包括“人化的风景”“意念的反射”,以及大型实验性水彩作品。这些作品以社会性为切入点,超越了技法与画种的藩篱,开创了一种着眼社会发展与福祉的艺术思维逻辑,因此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核心价值关键词:

    着眼社会进步、文明发展、与艺术区别(区别于抽象艺术、区别于中国的笔墨传统)、不在艺术的层面上与其他艺术家一争高下。

    内容要点:

    杨志凌此次展览是他近十年来艺术实践的一次汇聚,所呈现的是其早年的写实主义绘画、藏密题材、大型纸本综合材料等多个系列。这些作品以社会性为诉求,超越了技法与画种的藩篱,既有别于中国传统文人画热衷的笔墨情趣,亦不同于当代观念艺术或抽象绘画中曲高和寡的哲学冥思,而是从推进社会发展、弘扬积极价值的高度出发,以一颗进取之心力求开创出一种独特的艺术范式,因此具有深刻的艺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杨志凌先生早年习艺,深谙水彩画的表现技法,而后多年从事企业的管理工作。然而,他却对自己钟爱的艺术无法释怀,近年来,他的实践重点又重新回到了艺术,并把自己多年的人生感悟和对社会的深刻理解也融入了创作。

    本次展览分为五个板块:人化的风景、意念的反射、水彩的分量(轻重之间)、物性与去物性、生成与超越。其中,“人化的风景”的概念是一种通过主体的眼光对自然意象进行的框定和加工。“风景”与“蛮荒”的区别并不仅在于景物的丰富程度,更在于是否有人,这个核心元素的观看进行的“参与”;由藏密系列为主体构成的“意念的反射”板块表面上看是杨志凌以密宗神祇为母题进行的宗教性绘画,但实则是他自己独特表现语言的提炼。通过有形与无形之间的转换,艺术家触及了一些超然于宗教情感的更为本质的问题,即“意念”的外形与内涵、认知的确定性、图像与观念形成的先后顺序等议题。

    作为一个画种,“水彩画”给人们的一般印象往往局限在水色淋漓,或光影斑驳的趣味,而水彩的表现潜质却容易被忽略。“轻重之间”板块所呈现的是艺术家对于“水彩”通常意义的颠覆。在杨志凌的笔下,水彩突破了轻飘空灵的外形和内涵,堆积的技法让意义变得凝重丰富。在数次的晕染重复之间,画面的空间感被不断地打破和重建,而整个创作的过程也就变成了一个不断回溯与向前行进的过程。尼采曾经将生命视为一场“永恒的轮回”,每一秒钟都包含着曾经过往的经验与记忆,而人就是在无数次的重复与预演中走向未来。但与此同时,生命仅有一次。因此,重复与唯一,数次与一次,轮回与单线,形成了奇妙的张力和对比,这不仅是轻薄的纸张与凝重的色层之间的拉扯,更暗示着一种有关“轻与重”的普遍性的人生体验。
  
    “物性与去物性”是对存在问题的追问,例如,灰烬既是毁灭的象征,同时也是重生的前提。一个形象的消除也是另一个新的形象产生的过程。在东方哲学中,有与无,即与非,黑与白,实与虚,存在着一种相生相克的关系,犹如太极两仪截然分明,又相互依存,不断生灭轮转。然而,艺术家也并没有沉迷于禅意或涅槃的陈词滥调,而是略带滑稽的模仿了那些貌似严肃的形象,使其整个实践中的模糊性得以保持。在此,模糊性非常必要,因为这种审美趣味的选择既可以回避过分清晰的物性带有的局限,又可以避免皇帝新装般的“去物性”中可能引起的虚无倾向。
  
    “生成与超越”板块是对杨志凌的近作《X》(作品名称待定)产生过程的一次沉浸式体验。过程性绘画在艺术史中并不鲜见,从抽象表现主义的行动绘画到后现代主义的过程艺术,作品不再被视为创作的结果,而是成为艺术家行为轨迹的记录。然而,在《X》中,艺术家的主体性是被消解的,取而代之的色彩在纸张上自由晕染和流淌,有限的纸张内所反射的是更为广阔而普遍的宇宙规律,显示出一种一叶知秋式的哲学意韵。同时,红黄蓝三原色既是作品的全部色彩,又是构成世间万物的基本颜色,它们交织生成了万千景象,正如《道德经》中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如果说“二生三”强调的是一种辩证意识,那么“三生万物”则是有限与无限发生转化的关键环节。
 
    总体而言,杨志凌的绘画既具有东方的哲学文化底蕴,但又不同于文人画的趣味。因为,自宋元以降的文人画,多以道家美学的归隐趣味为尚,或如苏轼狂傲不羁,愤世嫉俗,或如倪瓒绝尘世外,不食烟火。而杨志凌则以昂扬的入世精神,试图通过艺术激发观者对现实的思考甚至参与,以人化的风景或者独特的意念与经验引导观者关注社会与文化现象。杨志凌的水彩艺术虽然以象征手法与抽象风格为主,但又有别于抽象艺术。他的形式实验并非仅仅为了追求艺术的自律性,也无意于任何形而上学或神秘主义的玄奥逻辑,而是通过耐人寻味的题目与似像非像的图形符号来实现反讽、戏仿和批判的目的,从而达到对社会现实的关涉。
杨志凌的近作试图探求水彩本身的生命力和表现力,颜色与水的自然融合,色彩在纸上的自由延展,都使得画面图像生成的过程如同有机体的生长过程,而艺术家的主体性在图像生成的过程中被降至最低限度。作品中浮游飘荡的色蕴光圈,或如洪荒时代的原始生物,或如浩瀚无垠的宇宙星空,或如生命体内的有毒细菌,或如都市夜晚的闪烁霓虹……开放的形式与艺术家无为而治的姿态将作品的解读权力交给观众,而作品又因多元化的阐释方式获得新的生命力。

    本次展览的五个板块体现了杨志凌对于社会、文化、宗教、生命经验以及艺术本身等多个主题的思考,展示了艺术家开阔的思路和广阔的胸怀。从早期写实主义的水彩作品到表现性绘画的探索,从抽象形式的实验到对于装置艺术的尝试,从静态的架上绘画到具有过程性和行动性的观念艺术,杨志凌不仅极大了改变了人们对于水彩的常规印象,更显示出其艺术创作的多种可能性。变动不居的形式追求使其不断远离定型化和符号化的僵局,在持续探索的过程中一次次突破自我,走向新的转型。这种锐意革新的创作活力在当今的艺术世界中是难能可贵的。
结语:文明、社会发展、试图超越“艺术”的范畴

    德国哲学家卡西尔将艺术视为人类文化的符号形式,是表达人类经验、掌握和认知世界的一种方式。从这个角度来看,艺术不仅仅是一种形式创造,更是人类文明、社会发展、时代精神的表征。无论是中国北宋时期的全景山水,还是文艺复兴时期对于透视法的运用,无论是文人绘画的南北分野,还是现代主义的形式实验,均是产生于并反映着特定时代的文化与现实的语境。本次展览所展出的杨志凌先生的作品同样是如此,他虽然以水彩为基本媒介,以抽象形式为主要风格,却并不停留于形式的表面,而是以形式呼应现代社会的视觉感触和情感体验,以自动化的创作方式昭示普遍的生命经验和宇宙规律,以艺术作为通向更广阔而多元的“艺术之外”的世界的渠道。因此,本次展览不仅是对于杨志凌个人艺术创作成果的展示,更旨在超越“艺术”的范畴,关注社会,反思文明,观照生命。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投稿热线 | 招聘信息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客服电话 010-52336201   邮箱 art@ccartd.com   QQ 729738158
京ICP证 13004709 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528号
Copyright 2008-2017  阿特传媒(北京)有限公司